摘要:那张照片弹出来的时候,我正喝着一杯冰美式,差点没一口喷在屏幕上。
那张照片弹出来的时候,我正喝着一杯冰美式,差点没一口喷在屏幕上。
说真的,我愣了三秒,第一反应是:这是哪个剧组的剧照?
女主角为戏减重,够拼的。
再定睛一看标题——“冠军李娜近况”。
得,咖啡是喝不下去了。
照片里的那个女人,坐在火锅店缭绕的白雾里,整个人瘦得像被抽掉了主心骨。
颧骨高高耸立,脸颊的肉像是被岁月和地心引力双重夹击,深深地塌了下去。
那胳膊,细得好像一掰就断,骨节清晰得让人心里发慌。
这……是我记忆里那个在法网红土场上,能用一声怒吼把对手吼到心态崩溃的“娜姐”?
我脑子里“嗡”地一下,画面直接切回了2014年的墨尔本。
那个夏天,李娜第二次捧起大满贯奖杯。
她站在全世界的镜头前,脸颊被南半球的太阳晒得通红,浑身都是汗,但那股子精气神,简直能点燃整个罗德·拉沃尔球场。
她拿着话筒,用那口标志性的“武汉拐子”普通话,对着台下那个黑黢黢的男人喊话:“感谢我的丈夫姜山,你现在在中国比我还火!”
镜头立马给到姜山,那哥们儿笑得后槽牙都快飞出来了,一脸“我媳妇儿牛X我骄傲”的憨样。
那画面,多带劲儿啊。
那是一种把爱情、事业、汗水、荣耀全揉在一起的、充满颗粒感的幸福。
它不精致,甚至有点糙,但它真实,就像李娜每一次正手抽击那样,势大力沉,落地有声。
可现在呢?
火锅店,独自一人,形销骨立。
那个永远在她身后,像座移动小山一样背着所有球包和行李的姜山,不见了。
于是乎,互联网上的“福尔摩斯”们集体出动了,剧本瞬间写好了N个版本:婚变大戏?
健康告急?
冠军滤镜破碎后的中年危机?
啧,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网友的想象力,比好莱坞编剧还丰富。
说真的,咱们是不是对“冠军”这两个字下了什么蛊?
好像他们一旦登顶,就得立刻被塑成金身,放进神龛里供起来,永葆青春,永不犯错,永远能量满格。
你看,郭晶晶嫁入霍家,从此每次露面都得是“豪门清流”的样板间,发圈用五毛钱的,给孩子买地摊货,大家就一片赞扬,觉得这才是冠军该有的“朴素”。
邓亚萍呢,转身成了“邓博士”“邓校长”,手握权柄,杀伐决断,这也是一种我们乐于见到的“冠军体面”。
但李娜,她好像从头到尾就没想过要“体面”。
她浑身都是刺儿。
当年炮轰体制,单飞出来自己干,多少人骂她“忘恩负义”;赛场上被姜山气到,直接让他“滚出去”,又被扣上“悍妇”的帽子。
她的人生剧本,主打一个“老娘乐意”,从没打算迎合谁的口味。
她就是用这种横冲直撞的劲儿,硬生生在中国网球这片荒漠里,砸出了两座大满贯。
可当这个浑身是刺的女人,收起了她的兵器,打算安安生生地吃顿火-锅时,我们又不乐意了。
我们接受不了那个能用时速190公里的发球砸向对手的女人,也会有如此脆弱、疲惫的一面。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说白了,就是我们观众的“一厢情愿病”犯了。
我们贪婪地消费了她的高光时刻,就误以为她有义务终身向我们展出那个完美的、战无不胜的形象。
拉倒吧。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神话。
脱下那身Nike,她也得面对新陈代谢,也得琢磨孩子上学,也得跟老公吵架。
至于姜山去哪儿了,这问题问得就更逗了。
二十几年的老夫老妻,难道上个厕所都得绑在一起?
没准人家就是堵在路上,或者在隔壁奶茶店排队呢。
一段关系要是脆弱到需要靠“随时同框”来证明,那离散伙也就不远了。
真正的好感情,从来不在镜头前。
是在她输掉比赛、全世界都觉得她完蛋了的时候,姜山第一个冲上去抱住她;是在她压力大到失眠,他默默递上一杯热牛奶;是她想吃一碗热干面,他能二话不说跑遍半个城市去买。
这些揉在柴米油盐里的细节,比任何一句“我爱你”都实在。
其实,这张照片真正扎眼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对成功女性那套严丝合缝的“KPI考核”。
你年轻时得为国争光,结婚后得家庭美满,退役了还得优雅老去,身材不能走样,脸上不能有褶。
任何一环出了岔子,立刻就会被舆论的唾沫星子淹死。
所以,李娜瘦了,脸垮了,又如何?
或许是最近累着了,或许是她又有了什么新目标在死磕。
我们只看见她皮包骨,却没看见她前不久还穿着高定,坐在爱马仕大秀的前排,那气场,一点没输。
一个女人,只有在一段关系里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才敢这么“放飞自我”,不是吗?
说到底,李娜的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场演给别人看的戏。
她已经把最牛的那部分,留给了历史。
至于现在,她是胖是瘦,是吃火锅还是吃米其林,那是她的日子,她的自由。
咱们这些看客,最好的姿态,就是默默地刷过去,然后认真琢磨一下,自己今晚的宵夜,是点小龙虾,还是撸几串大腰子。
你说呢?
一段婚姻里,最珍贵的,究竟是那个陪你君临天下的战友,还是那个能让你安心做回普通人,哪怕瘦到脱相也敢素颜出门的底气?
来源:大眼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