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高发期来了!各大医院已经开始排队,出现这些症状迅速就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8:55 2

摘要:这几天是不是感觉外面人都开始咳了?公交车上、地铁、电梯、菜市场,空气都透着股“熟悉的病毒味儿”。你刚想轻轻咳一声,旁边人立马投来一个“你离我远点”的眼神。

这几天是不是感觉外面人都开始咳了?公交车上、地铁、电梯、菜市场,空气都透着股“熟悉的病毒味儿”。你刚想轻轻咳一声,旁边人立马投来一个“你离我远点”的眼神。

说实话,我作为一个行医二十多年、看过太多大风大浪的医生,这段时间我都有点紧张。医院门口的队伍一天比一天长,不分老少,排得跟春运似的。

你以为只是普通换季感冒?那你可真得擦亮双眼了。

为啥又开始排队了?因为传染病高发期真·来了。不是说说而已,是那种“你以为是小病,结果一查吓一跳”的节奏。每年十月到来年二月,就是各种病毒性感染扎堆的黄金时段。

一开门诊,不是发烧就是咳嗽,不是扁桃体红肿就是肺有啰音。你以为只是“冻着了”?不,很多人其实已经被“看不见的敌人”悄悄拿下了。

你可能会想,那不就是流感吗,年年都有。可问题是,今年的局势有点不太一样。病毒株变异了,部分人群免疫力还没跟上节奏,再加上天气忽冷忽热,很多人的身体就像“半关的门”

病毒一推就进来了。而且这波不仅是老年人和孩子中招多,年轻人熬夜、吃外卖、长期压力大,身体状态也不比中老年人强多少。

很多人一开始症状都不重,低烧、乏力、咳嗽,一看是“老三样”,就自己买点药扛着。但问题就在这儿:有些病毒感染初期症状确实不重,但后劲儿大得惊人。

比如腺病毒感染,前几天我门诊来了个大学生,咳了两天以为是嗓子干,结果一做检查,肺部已经有小片状炎症了。

再比如支原体肺炎,很多人以为是“小儿病”,但现在成年人发病的也不少,而且容易反复、迁延,拖一个月不是稀奇事。

你以为能靠“抗一抗”扛过去?错。真正让人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它带来的并发症和“误判”。

很多人靠吃家里剩下的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复方感冒灵撑着,结果一个星期后高烧不退,才急匆匆来医院排队。等你真发烧到39度、咳到胸骨疼、扁桃体化脓,那就不是“普通感冒”了。

还有一点必须说: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太严重了。很多人一感冒就自己拿以前剩下的药吃,甚至儿子的药、老公的药、邻居家的药轮着吃,吃得自己肠道菌群都快灭绝了。

病毒性感染本来就不需要抗生素,你硬吃,不仅没效果,还容易出现耐药性,下次真有细菌感染可能就没药用了。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几个这个季节最常见的“高发病种”,你得认清楚:

第一,流感。不是“流鼻涕的感冒”那么简单,是真的能让人脱一层皮。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到不想睁眼,严重的还能引发肺炎、心肌炎

老年人感染后风险更大,很多住院病例就是因为流感拖成了病毒性肺炎

第二,呼吸道合胞病毒。过去是婴幼儿的专属,现在不少成年人也中招。一开始是打喷嚏、鼻塞,后面可能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有基础病的人,一不小心就得住院。

第三,诺如病毒。这病毒不走呼吸道,走消化道,它的杀伤力在于“拉肚子拉到脱水、呕吐到虚脱”。而且传播超快,一人拉,全家拉,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最容易爆发。

别以为洗手就够,门把手、餐具一个没消毒干净都可能中招。

第四,肺炎支原体感染。前几年儿童感染多,今年有不少30岁上下成年人也中招。这个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症状轻但迁延”,你以为是干咳?一查胸片发现已经双肺间质性病变了。

这些病的共同点就一个字:快。症状发展快、传播速度快、拖延起来后果也快。所以别再相信“多喝热水自己会好”的那套了,早发现早干预才是正道。

那到底啥时候该去医院?简单说,只要你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别犹豫:

1. 体温持续超过38.5度,吃退烧药也退不下去;

2. 咳嗽超过5天,越来越重,甚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3. 拉肚子超过3天,尤其是水样便、带血便,或者脱水症状;

4. 小孩精神差、不吃东西、哭声无力;

5. 老年人突然嗜睡、不清醒、跌倒或者意识模糊

这些情况不是“等等再说”,是“赶紧挂号”。别等到人都虚脱了,才想起医院的门怎么走。

说到这儿,还有几个“防病误区”很多人老是踩雷,我得说清楚:

第一,别迷信板蓝根、双黄连。它们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预防感冒的护身符。只能说有部分辅助作用,但真得病了光靠它们就是“精神安慰剂”。

第二,不要等“咳出血”才去医院。很多人觉得不咳痰、不发烧就不是肺部感染,结果一查已经有肺部实变了。记住:干咳持续不退就得警惕。

第三,孩子发烧不是都要捂汗。有的家长一看孩子发烧就裹三层被子,结果越捂越烧,甚至出现高热惊厥。正确做法是控制室温多喝水,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

第四,大人别硬抗。现在很多年轻人“带病上班”,一边咳嗽一边开会,再一边传染同事。你以为是敬业,其实是在传播呼吸道病毒,一个办公室变成毒窝。

还有个反常识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免疫力高≠不生病。有些人天天吃保健品、跑步、早睡早起,结果照样感冒。为啥?

因为免疫系统不是靠“补”堆起来的,而是靠长期稳定的生活习惯维持的。情绪波动大、长期加班、饮食不规律,再多维C也救不了。

所以说,别等医院爆满才意识到问题,也别把自己活活扛垮了才去就医。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三点,能少去几趟医院:

第一,规范洗手。不是随便冲一下就完事儿,得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搓够20秒,尤其是饭前便后、出门回来。

第二,保持通风。秋冬天大家都喜欢关窗保暖,但病毒也喜欢密闭空间。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5分钟以上。

第三,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医院、公交地铁、人多的地方,别光戴在下巴上,那是“心理安慰罩”。

还有饮食方面,也不是多吃点橙子、多喝点汤就能百毒不侵。真正的重点是均衡。蛋白质摄入、维生素B族、锌元素这些都得有。不是让你狂补,而是吃得杂一点、全一点。

你现在还觉得“咳嗽几声不算啥”吗?可能你以为是小问题,实际上身体早就点燃了炎症反应的火苗。这个季节不怕你大惊小怪,就怕你太淡定。

最后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最近有没有出现持续咳嗽或发热?

你家里有没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却还没打算去医院的?你觉得自己能分清“普通感冒”和“肺炎”吗?留言说说看,你是怎么判断这些症状的?

别把病毒当“旧相识”,它可能换了个更狠的马甲又来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1):1-17.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季节性流感防控方案(2023年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24小时健康守门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