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万历皇帝,是明朝最败家的皇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2 14:05 2

摘要:有人说是隋炀帝杨广,修运河、征高丽败光了大隋家底。有人说是宋徽宗赵佶,琴棋书画样样行,治国败家第一名。还有人说是嘉靖,20年不上朝把朝堂搅成了一锅粥。

有人在论坛帖吧上问了一个问题:历史上最败家的皇帝是谁?没想到论坛底下吵翻了天。

有人说是隋炀帝杨广,修运河、征高丽败光了大隋家底。有人说是宋徽宗赵佶,琴棋书画样样行,治国败家第一名。还有人说是嘉靖,20年不上朝把朝堂搅成了一锅粥。

可我觉得,真正的“败家天花板”,得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就是明神宗。为啥这么说?这要从他接手的“家业”有多厚,以及他是怎么一步步把家底败光的说起。

01

朱翊钧接手时的大明,那可是妥妥的“小康之家”。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搞“一条鞭法”整顿财政,把嘉靖、隆庆年间的烂摊子收拾得明明白白。

太仓里的存粮能吃十年,国库的银子堆到装不下,连边境的军饷都能按时发放。北边打蒙古、南边平倭寇,全靠这笔家底撑着。

更关键的是,张居正还帮他把朝堂理顺了,该干活的官员各司其职,该打压的贪腐势力不敢抬头,连小冰河期的苗头都被“开源节流”压了下去。

换作任何一个有点脑子的皇帝,照着张居正的路子走,不说开创盛世,至少能保几十年太平。

可偏偏朱翊钧是个“反骨仔”,张居正一死,他立马翻脸,亲手把这副好牌打得稀烂。

要论败家,朱翊钧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自毁长城”,主要是他把明朝最关键的三个“命门”全给捅破了。

财政、朝堂、民心,每一步都踩在亡国的节奏上。先看财政,张居正攒下的“小金库”,硬是被朱翊钧败了个底朝天。

这位皇帝别的本事没有,花钱的瘾头比谁都大。给自己修定陵,花了800万两白银,相当于明朝两年的财政收入,够1000万平民百姓一年的口粮。

后宫妃子的胭脂水粉钱,一年就要几十万两。最离谱的是他搞“矿税之祸”,派太监去全国各地开矿收税,美其名曰“充实内帑”,实则就是抢钱。

02

这些太监到了地方,根本不管有没有矿,见着富商就说“你家地下有矿”,不交钱就抄家。

连普通百姓的田埂都不放过,说是“矿脉延伸至此”,逼着人家卖儿卖女凑税银。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回来之后,明神宗要逐一查问,如果谁空着手回来,就要挨一顿胖揍。

结果就是,江南的富商被榨干,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倒闭大半,原本最富庶的苏杭地区,愣是被折腾得“十室九空”。

更讽刺的是,这些钱没进国库一分,全被朱翊钧塞进了自己的私人仓库,以至于后来辽东打仗缺军饷,户部哭着求他拿出内帑,他却像铁公鸡一毛不拔,说“国库没钱,朕的钱也不能动”。

再看朝堂,张居正留下的“高效行政班子”,被朱翊钧拆得支离破碎。

他先是清算张居正,把支持改革的官员全撸了,换上一群只会溜须拍马的奸佞之徒。

接着又30年不上朝,连奏折都懒得批,理由是“朕身体不好”,可转头就在后宫夜夜笙歌。

朝堂上的官员见皇帝不管事,立马开始拉帮结派,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天天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吵得不可开交,谁都不干活,就盯着怎么把对手搞下台。

最严重的时候,六部尚书的位置只剩2个人,地方知府、知县缺员超过一半以上。老百姓告状无门,赋税没人征收,整个国家机器几乎停转。

在万历四十五年二月,还发生了一件非常荒诞的事情。有一天,官员们在上朝的时候,看见长安门外有100多人,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03

上前询问才知道,原来衙门里没有主事的官,没人审判犯人,犯人被关在大牢里的时间太长了,都快死光了。

宋神宗竟然用这样的手段,来侵吞官员的俸禄中饱私囊,如此贪财实在是世间少有。

可朱翊钧呢?只要没人打扰他享乐,朝堂乱成什么样他都不管,还美其名曰“无为而治”,实则是“甩锅摆烂”。

最后是民心,这也是朱翊钧败得最彻底的地方。

明朝百姓本来就受够了低薪官员的盘剥,结果朱翊钧的“矿税”“商税”更是雪上加霜。

万历二十九年,江南爆发苏州织工起义,数千工人拿着剪刀、木棍冲进税监衙门,把太监孙隆的爪牙打死十几个。

万历四十六年,山东、河南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吃树皮、啃观音土,可朝廷不仅不开仓放粮,还催着交“辽饷”(为了打辽东后金加的税),逼得灾民纷纷揭竿而起,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队伍,就是在这时候埋下的种子。

更让人心寒的是,朱翊钧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反而在宫里大肆修建宫殿,光是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就花了上百万两白银。

不但如此,他生了皇子公主要钱,皇子公主生日要钱,长大成人办成人礼要钱,结婚出嫁也要钱,反正是五花八门以各种名义,给各部门要钱。最终这些钱都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见过贪婪的,没见过如此爱财、财迷心窍、自私自利的皇帝。

04

有人说,万历年间不是还有“万历三大征”吗?平定宁夏哱拜之乱、抗日援朝、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不都是胜仗吗?

可这恰恰是朱翊钧败家的“铁证”——这三场仗,打的全是张居正攒下的老本!宁夏之役花了200万两,抗日援朝花了800万两,播州之役花了300万两,加起来一千三百万两白银,几乎掏空了国库。

而且这三场仗打完,明朝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北边的后金(清朝前身)趁机崛起,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一战,把明朝的十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从此明朝彻底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权。

可朱翊钧呢?打赢了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帝”,压根没想过战后重建,反而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硬生生把“中兴之师”打成了“亡国之兆”。

对比一下明朝其他皇帝,嘉靖虽然20年不上朝,但至少还能遥控朝堂,没让国家机器停转。

天启帝朱由校虽然是“木匠皇帝”,但有魏忠贤盯着东林党,财政至少还能维持。就连崇祯,虽然刚愎自用,但至少还想干活,只是接手的摊子太烂。

可朱翊钧接手的是“一手好牌”,却用30年时间,把财政搞垮、朝堂搞乱、民心搞丢,最后留下一个“内忧外患、积重难返”的烂摊子,直接导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史·神宗本纪》里说得明明白白:“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意思是说,后世的人都说明朝灭亡,其实早在神宗的时候就注定了,这话一点都不假。

朱翊钧的败家,不是“一时糊涂”,而是“长期摆烂”;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根本不想干活”。

他就像一个继承了大公司的富二代,把父辈打下的江山当成自己的“提款机”,只顾自己享乐,不管公司死活,最后把公司折腾到破产倒闭。

说他是历史上最败家、最贪婪、最自私的皇帝,一点都不为过。

来源:云此是潇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