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良”融合这把金钥匙,绘就现代农业高产丰收新图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2 10:25 1

摘要:秋季,丰收的喜悦吹遍了黔贵大地,峰峦叠翠间,每一块土地都在孕育着令人瞩目的农业新篇章。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贵州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径。

秋季,丰收的喜悦吹遍了黔贵大地,峰峦叠翠间,每一块土地都在孕育着令人瞩目的农业新篇章。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贵州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径。

近年来,贵州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一体推进粮油产能提升行动“六大工程”,深入实施党政领导领办示范田、“厅长包片、处长包县”指导、农技人员“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集成,积极克服冬春连旱等不利影响,实现粮油生产抗灾夺丰收。

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4.4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种植业增长4.1%。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夏粮产量236.86万吨。丰收数字的背后,是一系列“工程”的全力推进。这片曾经被地形限制的土地,正用智慧和汗水,重新定义“山中之粮”的宝贵价值。

强化政策保障,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遵义的王先生你好,你认购的26号地今天已经开始收割了,两天以后你就能吃上2025年的第一餐新米饭咯。”随着收割机轰隆隆的声响开启,在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三新组,新一年的丰收又开始了。

入秋,是临江村水稻收割的季节,临江村三新组组长龚德琴几乎把所有的热爱都投向了这片土地,白天忙着晒谷子,晚上忙加工,每一天都有一批订单等着发货。近年随着粮油产能提升行动“六大工程”的推进,三新组仿佛找到了发展的藤蔓,在党政干部的带领下,水稻产业发展节节攀升,如今的"三新稻乡"已淬炼成黔北山区的金字招牌,水稻还没开始收割,订单早已从各地追到田间。

大米出深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按照“集中连片、全域推进”的思路,统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建设和河道治理等,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四田套合、四地合一,真正建成“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生态美”的现代化农田,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全省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以来,省级组建9个指导组,对市、县常态化蹲点督导,累计投入1.2万人次,核查面积约36万亩,指导各地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2024年,省农业农村、省财政厅等七部门制定《贵州省2024—202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水稻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险种,保额由2019年的600元/亩增至1500元/亩,为农户安心种粮吃下了“定心丸”。

秋收的喜悦背后,是一些系列政策保障与党政同责的双重力量,稳产量、提单产,才能把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四良”融合协同,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7月,全国带状复合种植培训暨夏管推进会走进铜仁市石阡县,在聚凤乡廖家屯坝区,千亩连片的复合种植基地如同巨幅绿底锦缎在微风中掀起波浪。村民杨秀富兴奋地说道:“这种套种方法好,我一亩地种下来,能多赚2000多块钱呢。”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要讲科学。采用玉米和大豆“一地双收”的复合种植,为这片土地的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作为2025年农业农村部支持的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今年石阡县建设了6个千亩方、21个百亩田,廖家屯坝区的基地就是项目建设的“千亩方”之一。这一示范基地充分体现了“四良”融合的现代农业理念,也是我省“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成功样板。

从千亩丰收地的喜悦中走出来,另一边“揭榜挂帅”的喜讯又再次传来。

“测出来了!亩产880.36公斤!比目标多了80公斤!”8月,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大兴村晟征家庭农场的玉米地里,随着验收组工作人员报出实测数据,殷爱国玉米团队的成员们难掩激动,纷纷上前查看记录——他们“揭榜挂帅”的净作玉米百亩方高产示范项目,不仅完成了目标,还超额10%,为玉屏农业丰收再添喜报。

近年来,农技人员“揭榜挂帅”已成为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机制。据悉,2025年我省通过“揭榜挂帅”行动,共组织9785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助力良种、良法、良田、良机深度融合,确保先进农业模式真正落地见效。

产量不断提升,粮食安全迈上新台阶

2024年我省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全年粮食总产量1146.11万吨,同比增长2.4%,连续五年保持增势。

今年,我省夏粮单位面积产量205.03公斤/亩,增长2.0%。

总量增、单产升,这一成果,显现来之不易。去年秋冬播以来,各地就全力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年初,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力争全省粮食单产提升2%左右。

围绕这一目标,系列举措密集推进:3月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培训会在麻江县召开;4月全省马铃薯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培训在镇远县召开;6月,国家级专家深入田间“问诊把脉”,助力我省玉米单产跃上新台阶;7月全省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培训在息烽县召开……

为助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我省着力抓好“四良”工作。“良田”方面,探索创新“以田养田”等投融资创新机制和“635”工作机制,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34.5万亩;“良种”方面,今春发布2025主要粮油作物主推品种及配套种植技术,在重点县示范区集中购种发种,推广科学拌种、工厂化统一育苗;“良法”方面,推行水肥一体、统防统治,继续开展农技人员“揭榜挂帅”行动;“良机”推广中着重实现重点乡镇农机服务全覆盖,推广山地小型机、遥控机。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江学海表示:“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根基,当前国际形势环境严峻、地缘冲突多发,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和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粮食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大面积单产提升。”

如今,粮食数据的“增”与“升”,正是全省上下“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协同发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动体现。当下,沃野田间,秋色如画,这些跃动的数据深深镌刻在贵州的山川大地之中,绘就了一幅科技与人文交织、传统与现代共鸣的壮丽农耕新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梁圣

三审 刘皓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