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不少人在体检报告中看到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的结果,就立刻慌了神,认定自己 “得了乙肝”,不仅陷入焦虑,还担心会传染给家人、影响工作生活。但实际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 “得了乙肝” 不能直接划等号,很多人因被错误认知误导,徒增心理负担,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不少人在体检报告中看到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的结果,就立刻慌了神,认定自己 “得了乙肝”,不仅陷入焦虑,还担心会传染给家人、影响工作生活。但实际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 “得了乙肝” 不能直接划等号,很多人因被错误认知误导,徒增心理负担,甚至做出不理性的健康决策。尤其是这 3 个常见误区,害了不少人,需要逐一厘清。
第一个误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是得了乙肝疾病”。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它阳性仅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 “外壳”,可能携带病毒,但不代表病毒正在复制、肝脏已出现损伤,更不等于 “得了乙肝”。临床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有两种主要情况:一种是 “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病毒可能处于休眠状态,肝功能正常、没有乏力、腹胀等任何症状,仅为病毒携带状态,不属于 “乙肝患者”;另一种是 “乙肝患者”,需同时满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病毒活跃复制)、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升高),或伴随明显肝脏不适症状。简单将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等同于 “得了乙肝”,是对乙肝诊断标准的严重误解。
第二个误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一定有传染性”。很多人觉得只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意味着自己是 “传染源”,会刻意回避社交、不敢与家人共用物品,甚至拒绝正常亲密接触。但实际上,乙肝的传染性强弱,核心取决于病毒是否活跃复制,关键判断指标是 HBV-DNA 检测结果,而非乙肝表面抗原。若 HBV-DNA 检测为阴性,说明病毒复制处于抑制状态,血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传染性微乎其微;只有 HBV-DNA 检测为阳性时,才代表病毒在体内复制,具有一定传染性。即便有传染性,乙肝也仅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品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导致传染,过度恐慌完全没有必要。
第三个误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会终身携带、无法改善”。部分人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后,觉得 “这辈子都摆脱不了病毒”,甚至放弃定期检查,破罐破摔。但实际上,随着身体免疫状态的变化,少数人(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可能出现 “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即体内病毒被免疫系统清除,实现 “临床治愈”;即便未自然转阴,若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定期复查肝功能、HBV-DNA 和肝脏超声,做好健康管理,避免饮酒、熬夜、滥用肝损伤药物等行为,也能长期保持肝脏健康,正常工作、生活,寿命不受影响。认为 “会终身携带、无法改善” 的误区,容易让人产生消极心态,忽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反而可能增加肝脏损伤风险。
很多人因这些误区,在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后,要么盲目寻求 “转阴偏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肝脏负担;要么因害怕歧视而隐瞒病情,错过早期干预时机。其实,正确的做法是: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后,及时完善 HBV-DNA 检测、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明确自身是 “病毒携带者” 还是 “乙肝患者”;若为携带者,按医嘱定期复查即可;若为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管理病情。
因此,看待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需先破除认知误区,用科学视角理解指标含义。既不盲目恐慌,也不忽视健康监测,才能在守护自身健康的同时,以平和心态面对生活,避免误区带来的不必要困扰。
来源:太原龙城中医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