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说自己懂《西游记》?咱就问个简单的:沙僧肩扛手挑走了十万八千里,那担子裡到底装的啥?别急着说“不就是行李嘛”,这里面藏的细节,连刷十遍的人都未必能说全,而且《西游记》原文早把答案摆明了,只是你没注意!摘要:你敢说自己懂《西游记》?咱就问个简单的:沙僧肩扛手挑走了十万八千里,那担子裡到底装的啥?别急着说“不就是行李嘛”,这里面藏的细节,连刷十遍的人都未必能说全,而且《西游记》原文早把答案摆明了,只是你没注意!
先从最开始说,唐僧出发前可是“高配开局”。观音菩萨找的老和尚,直接送了套“豪华装备”——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你想啊,唐僧整天把九环锡杖攥手里当“拐杖+护身符”,那锦襕袈裟总不能天天穿吧?那么金贵的玩意儿,沾水沾泥就废了,肯定得好好收在担子里。但光这俩就完了?唐王李世民还没出手呢!
唐王送的东西才是“硬通货”——紫金钵盂和通关文牒。紫金钵盂是干啥的?化缘用的!总不能让唐僧拿个破碗要饭吧?这玩意儿相当于现在的“高级餐具”,还能装吃的喝的。
那通关文牒更关键了,相当于唐朝的“护照+签证”,途经九国三地,没有这个直接被当成“偷渡客”抓起来!你说这俩能离身吗?肯定得搁担子里锁好,但光有这些“贵重物品”,取经路上饿肚子咋办?
咱别忽略现实问题:取经不是旅游,一路上荒山野岭多了去了。孙悟空化缘有时候得跑老远,总不能让唐僧饿着等吧?所以担子里肯定有“备用干粮”。
这可不是随便的馒头,古代行脚僧出门,都会带“糗粮”——就是把米炒熟了,饿了就着水咽,耐放还顶饱。你想啊,要是没这干粮,唐僧在狮驼岭那种地方,早饿晕了!但光有吃的还不够,野外天气说变就变,下雨下雪咋办?
这就不得不提担子里的“生存装备”了——斗笠和帐篷。别觉得唐僧是“御弟”就不用遭罪,过通天河那回,突然下大雨,沙僧立马从担子里翻出斗笠给唐僧戴上,还支起小帐篷躲雨。
这帐篷也不是啥豪华款,就是古代商旅用的“便携帷帐”,拆开能当雨布,撑起来能挡风寒。你说要是没这俩,唐僧在野外不得淋成落汤鸡?但除了吃穿用,唐僧作为“和尚”,还有样东西不能少!
唐僧可是个“学霸”,走到哪儿都不忘看经书。在镇海禅林寺那回,他熬夜看经,直接累得大病一场——这就实锤了,担子里肯定有不少经书!而且不光有经书,还有笔墨纸砚。
你还记得悟空三打白骨精那回不?唐僧要赶悟空走,沙僧直接从担子里拿出纸和笔,让唐僧写贬书。要是没这些,唐僧难道用手指头在地上写?但到这儿你肯定会问:就这些了?总觉得还少点啥!
咱再细想,取经路上要花钱啊!过女儿国的时候,他们是花钱雇船过河的,总不能用袈裟抵钱吧?所以担子里肯定有“钱钞”——就是唐朝的铜钱,可能还有沿途各国的货币。
毕竟走到哪都得买点水、修修鞋子,总不能全靠化缘。而且沙僧还得给白龙马买草料,这些都得花钱。但说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还有遗漏?比如应急的东西?
其实民间还有个说法,担子里可能有“草药”。唐僧体质弱,路上难免头疼脑热,沙僧作为“后勤担当”,肯定得备点常用药,比如治感冒的紫苏、治拉肚子的干姜。
古代商旅出门都这样,毕竟荒山野岭找大夫难。而且白龙马要是崴了脚,说不定还有治牲口的草药。不过这只是猜测,原文没明说,但你觉得有没有道理?
这么算下来,沙僧的担子简直是个“移动补给站”:锦襕袈裟、九环锡杖(偶尔收进去)、紫金钵盂、通关文牒、钱钞、备用干粮、斗笠帐篷、经书笔墨,说不定还有草药。
你可别觉得沙僧只是个“挑夫”,他管的可是取经队的“身家性命”,少一样都可能走不完十万八千里!
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这担子里还可能有啥?是唐僧换洗衣物?还是沙僧修担子的工具?或者是给悟空备用的金箍棒套(防止硌着)?评论区跟我唠唠,看看谁的脑洞最贴合西游的细节,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西游细节控”!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