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务三“记叙与动物的相处”是写作环节。它是任务一的“知”和任务二的“行”的深化,是本单元任务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历了任务一的“读”和任务二的“做”后,学生在任务三用“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从而完成这个单元的学习。
五单元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的相处 教学设计
【任务解读】:
任务三“记叙与动物的相处”是写作环节。它是任务一的“知”和任务二的“行”的深化,是本单元任务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历了任务一的“读”和任务二的“做”后,学生在任务三用“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从而完成这个单元的学习。
因此,任务三不是一次简单的写作训练,而是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用写的方式和手段,来梳理、总结、深化我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懂得关爱生命,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在写作中学习运用生动贴切、含义丰富的细节描写。
2、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获得新鲜的体验,用笔记录下与动物相处的故事。
3、运用文字记录动物身上所体现的生命之美。
【教学重点】: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在写作中学习运用生动贴切、含义丰富的细节描写。
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获得新鲜的体验,用笔记录下与动物相处的故事。
【教学时间】:写作实践一、二课上指导1课时,写作实践三课上指导1课时,共2课时。具体写作课上与课下结合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写作实践一、二指导
写作实践一
片段写作。从观察动物的记录中选取某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强烈触动了你的细节,用200字左右描写这个细节。
提示:
1.选择细节
情感上触动你的细节,如:猫的活泼让人喜爱,鸟类喂食雏鸟的场景让人感动……
使你获得某种启示的细节,如:黄牛犁地,蚂蚁搬家,蝴蝶破茧,蜜蜂酿蜜……
2.确定框架
第1段描写观察的过程:起因、经过、结果。
第2段表达情感或交代获得的启示。
3.明确写法
运用细节描写,写出动物的形态、行为及习性特点。
精选动词、形容词等,可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生动性。
篇名具有动人细节的精彩片段作者的感受和体悟二、学生填写好表格后,组织展开研讨,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度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片段描写的质量。
点拨指导:
同学们在片段描写习作中,虽然也有细节描写,但细节描写往往不够独特,也不够细致,难以做到准确和生动。描写家里的宠物小猫,往往就是黑亮的眼睛,柔软的毛皮,快乐的嬉戏………
以《猫》为例,看优秀作品是如何通过精彩的细节写出动物的个丝和神采的。
郑振铎笔下的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当别人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拖播时,“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这里的“滚来滚去”“扑过来”又“扑过去”,把小猫的活泼和灵巧写得淋漓尽致。写第二只猫的时候,说“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要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而且“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一组富有情趣的细节写出了小猫的个性。
同学们在阅读这样的名家之作时,要汲取有益的成分,调整自己的写作。
三、强调要求。
题目要求“片段写作”,“从观察动物的记录中选取某个细节”“200字左右”,又给出了提示:下笔前先想一想,这个细节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写。
这要求和提示说的明明白白,我们只要按照这些要求和提示写就可以了。
四、审题关键。
①“观察动物的记录”提示我们应选择自己亲身观察过,并做过记录的动物来描写。
②围绕自己印象最深,受触动最大的某个观察细节来写,注意不要泛泛而谈。
【例文评析】
片段写作
它匍匐在地上,双脚前伸,尾巴也不再摆动,两只晶莹的、玻璃珠似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猎物”,屏气凝神,宛如一尊雕塑。突然,它的两条后腿一蹬,整个身体霎时间便弹飞出去,扑向了那可怜的“猎物”-可能是我掉落在地的笔帽,或是一个小纸团,又或是一个塑料袋。它先用爪子反复拨弄着“猎物”,然后飞快地跑开几步,俯下身来,尾巴抬得高高的,显示着极度的兴奋,可是那双眼睛却一动不动,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就在这时,它以迅雷之势冲上去,抱住“猎物”,用牙咬了起来。嗯,意识到这不能吃时,赶忙又吐了出来……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地继续这样的“捕猎”行动。
[评析]
文段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细节富有情趣和个性,尤其是对猫捕捉“猎物”时动作的描写,尽显猫的敏捷、淘气和可爱,使这只猫如在眼前,观之可喜。
【满分习作】
阳台上的蟋蟀
有一天,我在阳台上发现一只蟋蟀。它隐藏在花盆侧面,看到人就小心翼翼地躲在它认为你看不到的地方。但它的“得意忘声”常常引起我的注意。有次它叫得正欢——也许是认为我没有恶意,故意卖弄才艺。只见它舞动着两根长长的触角,威风凛凛,恍若京剧演员的头饰,沉醉于自己的艺术表演中。它的“音响”来自何处?仔细观察,原来是它自己带着呢——它鸣叫时,就将两个前翅竖立起来,因互相摩擦而发出“吱吱”的声音。
点评:作者对动物的观察过程,运用了描写方法,重点突出了观察到的细节特点。《阳台上的蟋蟀》写出了那只蟋蟀的机警和善于唱歌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写作实践二
将上面所写的片段扩展成一篇记述观察过程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记下观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写清楚观察的过程,注意详略得当。
2.可以再增加一些细节,让文章更具体生动,富有趣味。
3.注意借鉴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写作指导】
一、本题目是将片段扩展成文。那么怎么扩展呢?
1、首先要写两三个片段,然后借鉴课文的写法,在片段的后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课文中表达人物的心情和感受时,手法是多样的,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是直抒胸臆式地表达情感和认知。如《猫》中第三只猫被自己冤枉和虐待后,作者写下了一段充满自责的独白。其实除直抒胸臆的方法外,还可以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等方式含蓄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前面讲到的第二只猫,由于它的活泼大胆,全家人为它“提心吊胆”,每天都要“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还有三妹“笑着骂”它,作者“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这样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很好地表达了一家人和猫之间和谐的关系,传达了“我”喜爱这只猫的心情。把感受表达出来,片段就会更加丰富和充实,扩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2、在把若干片段组成一个观察过程的整体时,还应该注意片段与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和结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不妨还是从课文中借鉴和学习。
《猫》写的是“我”和三只猫之间的故事,这种结构方式写时要注意对象之间的不同特点。
《我的白鸽》写的是“我”对白鸽认识的变化,从幼鸽出生时的“丑陋”到它长成后的令人“心灵震颤”的美丽,这种写法就要注意写出前后的变化。
《大雁归来》写的是大雁在威斯康星州的大自然的舞台上展示出来的习性。
《狼》写的是屠户与狼的故事,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历险故事。
写作时,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觉得最合适的来模仿,结构自己的文章。
二、明确具体要求。
1、记下观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写清楚观察的过程,注意详略得当。
2、可以再增加一些细节,让文章更具体生动,富有趣味。
3、注意借鉴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三、审题关键。
1、注意要求的是扩展写作实践一的片段,详细记叙观察过程中的细节内容。
2、“详略得当”,强调在记叙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不能没有重点,也不能面面俱到。
3、“借鉴课文的写法”,要求在文中运用一些在课文当中学到的写作手法。
4、“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悟”,提示我们不能只记述观察过程,还要把自己在观察中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写出来。
【范文引路】
那鹰,那精神
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灵魂,它们的故事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题记
在我对动物的观察记录中,鹰的身姿始终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那是一次在山间的邂逅,让我有幸见识到了鹰的风采。
阳光倾洒在连绵的山峰上,我站在一处高地,极目远眺。突然,一个黑影在天空中划过,那是一只鹰。它展开巨大的双翼,在高空翱翔。那翅膀仿佛是用坚韧的钢铁铸就,每一根羽毛都蕴含着力量。它时而盘旋,时而俯冲,那姿态优雅而又充满霸气。(对鹰的翅膀进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翅膀的力量,“时而盘旋,时而俯冲” 展现出鹰飞行姿态的多样。)
随着它的俯冲,我清晰地看到它锐利的眼睛,宛如两颗璀璨的寒星,闪烁着冷峻的光芒。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它在寻找着猎物,那专注的神情让人震撼。它就像一个无畏的王者,在自己的天空领地巡视。(把鹰的眼睛比作寒星,突出其锐利,“无畏的王者” 体现出鹰的霸气。)
当它发现目标后,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迅猛地冲向地面。它的爪子在接近猎物的瞬间猛地伸出,那锋利的爪子仿佛是死神的镰刀,精准地抓住了猎物。这一连串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黑色的闪电” 的比喻体现鹰俯冲的速度之快,对爪子的描写生动形象。)在抓住猎物后,它再次展翅高飞,带着战利品向着自己的巢穴飞去。
这只鹰的每一个举动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它的勇敢、它的果断、它的力量,让我对这种动物充满了敬畏。它在那广阔的天空中,面对各种未知的挑战,却从未退缩。它的生存之道,是在无数次的磨砺中形成的。(这部分对鹰捕猎的过程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多个比喻和生动的动作描写,让鹰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鹰作为天空王者的风采。)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那只鹰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它仿佛在告诉我,要有勇气去面对,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要像它在天空中翱翔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那只鹰不仅仅是一只动物,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我在生活的天空中不断地去探索、去拼搏,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广阔天地。它让我明白,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岖,只要拥有像鹰一样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
:
由对鹰的观察过渡到鹰对自己的激励,从动物的特性上升到精神层面,深化了主题,使文章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对动物的描写上,更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满分习作】
阳台上的蟋蟀
七月的一天,阳台上蹦出一只小蟋蟀。我既惊奇又高兴,多年不见的蟋蟀,竟然出现在我家里。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有空就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这只蟋蟀是怎么来的?是买菜带来的,还是移植花卉带来的?我无从得知,但这只小蟋蟀来到我家也算是一种缘分。我兴奋地观察它,还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我了解到蟋蟀属于杂食动物,因此容易饲养。
起初,它总是躲在它认为我看不见的地方观察我,发现我没有敌意后,也就慢慢地放松警惕了。为了让它生活得舒适一点儿,我又添加了几大盆花,特地保留花盆里的杂草,每天适当浇水,保持花盆环境的湿润,又在花盆周边撒了一些食物,包括黄瓜、胡萝卜等蔬菜,还有向同学要的喂鸟的“面包虫”。
有时,小蟋蟀会在晚上蹦跳进客厅,大摇大摆地来到我的面前。我们面面相觑,我想对它说:“你来到我家,就是家中的一员了,可要听话啊,别到处乱蹦。”(拟人,对话展现了人与蟋蟀之间的互动,体现了作者的善意和亲切。)它像是明白了我的意思,过了一会儿,又回到阳台那片属于它的天地。我叮嘱妈妈,走路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千万不要踩着它,否则,它的小命就没有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家伙长大了,也开始会叫了。刚开始时,声音很小。过了一段时间后,叫声就变得洪亮,音律匀称,略有拖音。成年的它非常俊俏,精神抖擞,两根触角长长的,威风凛凛,在头上摇摇摆摆,恍若京剧演员的头饰。(比喻,将蟋蟀的触角比作京剧演员的头饰,形象地描绘了蟋蟀的外貌特征,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蟋蟀的威风和俏丽。这个比喻不仅生动有趣,还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画面感,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你用手指轻轻地触碰一下,它就会很警觉地蹦出一尺多远。鸣叫时,它的两个前翅会竖立起来,把自带的音响设备全用上了,可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天气渐渐变凉,夜深人静时,它一曲接着一曲高唱,就像小提琴拉出的乐曲,悦耳动听。蟋蟀的歌声成了我们一家的催眠曲。(比喻,将蟋蟀的歌声比作小提琴拉出的乐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蟋蟀歌声的悦耳动听,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美妙的声音,画面感极强。)
就这样,蟋蟀一天天地陪伴着我,我回到家,只要看不到它,或者晚上听不到它的声音,就一定会寻找一番。
我发现,万物有灵,只要人们对动物友善,它就会给人们带来无限乐趣。蟋蟀每天歌唱是一种本能的展现,它给人们带来乐趣,带来享受,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也是送给人们的礼物,这件礼物不含一点儿世俗的意味,有的只是无拘无束的率性自然。(通过对蟋蟀的观察和感悟,总结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升华了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处的总结不仅呼应了全文的内容,还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秋天到了,蟋蟀的歌唱次数愈来愈少了,声音也渐渐小了下来。如今它只在阳台活动,行动也不如以前敏捷了。一连几天,食物吃得也少了,歌声渐至消失。终于有一天,我在一个花盆后面的角落里,发现了早已干瘪的蟋蟀。突然没了这个小生命,我的心里有点儿伤感。毕竟它和我们在一起相处了一百多天,带给我们如此之多的乐趣。
远处是风景,近处才是生活。一只仅活过几个月的蟋蟀,和我们终究只有一段短短的缘分了。珍惜缘分,亦是一种善意吧。
:
按照观察的顺序来结构全文,选取能表现动物特点的细节,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都表达了对如何与动物相处的思考。《阳台上的蟋蟀》是对写作实践一第一个观察片段的扩写。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和蟋蟀的相处为线索,通过叙写和它在一起的几个片段,表现了蟋蟀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文章记叙了作者观察到的蟋蟀的活动和鸣叫声,并运用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展现了蟋蟀的特点,赞扬它给人们带来乐趣和享受。文中还生动地诠释了“人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情感真切,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三指导
写作实践三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与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故事呢?以《我的动物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从发生的故事中,你获得的可能是情感的触动,也可能是思想的启发,还可能是生活的乐趣。要注意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展开记叙。
2.写真实发生的故事。在记叙中可以适当发挥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要符合所写动物的特点,不能违背实际。
【写作指导】
一、完成这个写作题目时,应注重真实性、探索性和故事性三个方面。
第一,要有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真诚思考,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个别细节上面可以适当发挥想象,但整个故事的大框架一定要有真实性。要把动物当成朋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和特性,培养共情意识和同理心,感受理解动物的喜怒哀乐,用一种平等尊重的眼光去看待它们,让它们真正成为我们的朋友。有了来自生活的真实性,行文时才能有真情实感。什么叫真情?就是理解动物的喜怒哀乐,有发自内心的共情和同理心。什么叫实感?就是在实实在在地和动物的交往中感受到、体验到以前不曾体验过的情感。
第二,要追求写作的探索性。这篇文章又好写又不好写。好写是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动物,有话可说,更何况小学时还写过类似的题目;但是要想写出新意来,写出我们新的探索、新的认知、新的思考就不容易。本单元任务二的“确定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中提到,“可以到所在地区的动物园、水族馆”或“郊外的鸟类栖息地”进行一次以观察动物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这是在强调这次写作任务的探索性。同学们利用这些设施较为完备、理念先进的现代公共场所,可以了解有关动物如何更有尊严地生存这样的环保思想,抵制一些对待动物的恶习,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自己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生物保护所取得的艰难进步和巨大成就,并且将这些认识体现在写作实践中。
第三,要有故事性。要写好自己与动物的故事,先要有与动物的故事。应该想方设法创造观察探索动物生活、与它们做朋友的机会,比如当一回动物园的志愿者,参加一次保护动物的宣讲活动,转发一次心爱动物园的公众号新闻,和爸爸妈妈商量认养一个小动物……有了鲜活的故事,才能更充分地表达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二、强调具体要求。
1.从发生的故事中,你获得的可能是情感的触动,也可能是思想的启发,还可能是生活的乐趣。要注意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展开记叙。
2.写真实发生的故事。在记叙中可以适当发挥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要符合所写动物的特点,不能违背实际。
三、审题关键。
1、注意要求写作的对象是动物,记叙的是与动物之间发生的难忘的故事。
2、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中的“我的”明确了写作时应使用第一人称,应写亲身经历的事;“动物朋友”指自己长期观察或相处的动物,彼此之间有深厚的感情。
3、“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强调写作时要重点选择突出中心的内容来展开叙述,这样才能让人感受深刻。
【例文评析】
我的动物朋友
我从小就想养一只宠物,想和自己心爱的动物交朋友。
一天散步,路过小区池塘边时,我偶然听见树丛后传来微弱的叫声。出于好奇,我探身查着,看见一只通体黑色的小鸟正在水中扭动着身子,奋力想要挪到岸边。那声音便是从它嘴里发出的。我用一根树枝试探了几下,发现它被水中的枯枝困住了,于是便找来一根更长的树枝,慢慢地将它移到岸边,捞了上来。此时正值冬日,它全身湿透,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尽显狼狈之态。我担心再这样下去,它很可能会被冻死,于是找了个袋子,把它带回了家。
回到家中,我轻轻地把它放到阳台上,好让它晒晒太阳,暖和暖和,还给了它一些吃的。慢慢地,它潮湿的翅膀逐渐开始挺直,一身黑羽透露着高贵的气息。我仔细上前端详,这是一只小乌鸫,一种神秘而颇具魅力的鸟类。它虽没有艳丽的色彩,却像是从一幅古典油画中走出来,一双眼睛如同它的身子一样,漆黑幽邃。我看得出神,突然有种崇高的挽救生命的情感从我心中涌起。我想:我救下了它,那么它理应陪在我身边啊!我上前想要摸一摸它,可没等我伸手,它就如同受到惊吓一般飞了起来,在阳台的玻璃上到处乱撞,边撞还边凄厉地叫着,我也惊得哆嗦了一下,随即无奈地看着它。
我慢慢地退出了阳台,心里希望它在我家再待上一段时间,和它做真正的朋友。
第二天一早,我被一阵阵嘶哑的鸟鸣声给吵醒了,睁着惺忪的睡眼,我赶忙跑到阳台,眼前的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却。窗外,一只大些的乌鸫正拼命地扒着窗户,窗内,那只小乌鸫扯着嗓子,撕心裂肺地鸣叫着,两双眼睛彼此对望着,目光似要穿破这扇窗户。出于本能,我立刻冲上前推开了窗户,小乌鸫一瞬间便飞了出去。两对黑翼在晨曦下肆意泼洒着墨色,渐行渐远……
我怔怔地望着那对身影,先是有些惋惜,但随即便一扫而空。我忽然明白了,它们本就属于那片广阔的天空,一味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它们身上,不仅不能让它们感受到关怀与爱护,反而会成为一种残害。某种程度上,这样病态的宠爱与屠戮别无二致试问有谁甘愿做一个囚徒呢?
回想起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共处时间,但我们似乎早已成了朋友。别了,我的朋友!去追寻你所向往的生活吧!
我想象着,此刻,在江南的原野上,两只乌鸫,独自挺立,黑色的羽毛在黄昏的余晖下闪烁着微微的光泽.....
【评析】:
本文写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我的动物朋友”故事:我拯救了一只落水的小乌鸫,想和它交朋友却不得,最后把它放归大自然。这引发作者深思,那就是“宠爱与屠戮别无二致”,没有动物甘愿成为一名囚徒。看似没有和乌鸫交成朋友,但因为能用平等尊重的眼光看待动物,在精神上反而成了真正的朋友!
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使故事曲折生动,真实感人,如救鸟时的心细、赏鸟时的陶醉、放鸟时的“惊心动魄”。尤其是结尾,描写了一幅想象的画面,使文章高潮又起,富有诗意,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满分习作】
我的动物朋友
动物是灵性的,不同于植物。你若孤独,它陪伴你。在阳光的午后,蜷缩在你的臂弯。
——题记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它不是人类,而是一只可爱又机灵的小狗,我给它取名叫 “黑豆”。
黑豆刚来我家的时候,还是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黑宝石。它对这个新家充满了好奇,这儿闻闻,那儿嗅嗅,小小的尾巴欢快地摇来摇去。
通过对黑豆刚到家时的外貌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小狗的可爱与对新环境的好奇。
每天放学回家,黑豆总是第一个冲出来迎接我。它会兴奋地围着我转圈圈,嘴里还不停地发出 “汪汪” 的叫声,仿佛在说:“主人,你终于回来了,我可想你了。” 然后,它会亲昵地在我的脚边蹭来蹭去,那温暖的小身体,让我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围着我转圈圈”“在脚边蹭来蹭去” 这些细节描写,体现出黑豆与 “我” 之间的亲密关系。
有一次,我带着黑豆去公园里玩耍。黑豆就像一只脱缰的野马,在草地上尽情地奔跑着。它一会儿追着蝴蝶,一会儿又去逗弄花丛中的小蜜蜂。看着它那无忧无虑的样子,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突然,黑豆停了下来,它竖起耳朵,警惕地盯着前方的草丛。我顺着它的目光看去,只见草丛里有一只受伤的小鸟。黑豆小心翼翼地靠近小鸟,用鼻子轻轻地嗅了嗅,然后抬头看着我,仿佛在向我求助。我轻轻地把小鸟捧起来,黑豆一直跟在我的身边,关切地看着小鸟。回到家后,我们一起为小鸟包扎伤口,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小鸟的伤很快就好了。黑豆每天都会去看看小鸟,直到小鸟完全康复,飞回了大自然。
在与小鸟的互动情节中,展现了黑豆的善良和对其他动物的关爱,丰富了黑豆的形象。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有一天,黑豆突然生病了。它无精打采地趴在角落里,不吃也不喝。我心急如焚,连忙和爸爸妈妈一起把黑豆送到了宠物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黑豆得了一场重病,需要住院治疗。在黑豆住院的日子里,我每天都盼望着它能快点好起来。我会去医院看望它,给它带它最喜欢的玩具和食物。黑豆看到我,虽然很虚弱,但还是会努力地摇摇尾巴,让我不要担心。经过漫长的治疗,黑豆终于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当它再次欢快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描写黑豆生病及 “我” 的反应,体现出 “我” 与黑豆之间深厚的情感。
黑豆就是这样一只可爱、善良、机灵的小狗,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温暖。它不仅是我的宠物,更是我的好朋友。我希望它能一直陪伴着我,和我一起度过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
主题方面:文章紧扣 “我的动物朋友” 这一主题,通过描述黑豆与 “我”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迎接 “我” 回家、救助小鸟、生病等情节,展现了 “我” 与黑豆之间深厚的友谊,体现了动物给人类带来的温暖与快乐。
内容方面:内容丰富且具体。从黑豆初到 “我” 家的好奇,到一起在公园的经历,再到黑豆生病的波折,情节跌宕起伏,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黑豆的性格特点以及它与 “我” 之间的情感纽带。
情感方面: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黑豆的喜爱之情。无论是黑豆迎接 “我” 时的欢快,还是生病时 “我” 的焦急,都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
描写方面: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使黑豆的形象栩栩如生。如对黑豆眼睛 “像两颗黑宝石” 的描写,以及它各种动作的细致刻画,都让黑豆的形象跃然纸上。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