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教授:外科治疗精益求精,内科治疗探索不断,肺癌治疗未来可期|第十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

B站影视 2024-12-08 18:47 2

摘要:“第十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于2024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控烟与肺癌防治、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肺癌规范化诊疗和关注肺癌患者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为主题,全面推广普及肺癌诊疗领域的新技术、新药物及新指南,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对肺癌“防、筛、诊、治、康”的

前言

“第十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于2024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控烟与肺癌防治、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肺癌规范化诊疗和关注肺癌患者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为主题,全面推广普及肺癌诊疗领域的新技术、新药物及新指南,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对肺癌“防、筛、诊、治、康”的认识,提高临床医生肺癌的诊治水平,推进我国肺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动我国控烟与肺癌防治事业和肺癌规范化临床诊疗的进步与发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毅教授分享肺癌诊疗新进展。

专家简介

张毅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大外科教研室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胸外科学系主任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诊疗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促会肺癌防治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部肿瘤微创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编委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编委

医脉通:手术治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早期肺癌,能否请您分享,近年来早期肺癌手术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和趋势?

张毅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和推广,以及大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也进一步加强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广。在此背景下,健康体检中筛查出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其中部分患者已罹患早期肺癌。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目前首选方案为外科手术根治切除。然而,许多患者在提及外科手术时可能会感到恐慌,担心手术会损伤“元气”或术后出现各种问题。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肺癌外科手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微创技术方面。从切口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在胸部切开20-30厘米的大切口,而现代的微创技术已经大幅缩小了手术创伤。例如,胸腔镜手术仅需三个、两个,甚至单个2-3厘米的小孔即可完成手术,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并且,通过早期筛查,临床中发现了很多小于2厘米的早期肺癌病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于这种早期肺癌,无需进行广泛的肺切除手术,传统的肺叶切除甚至全肺切除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根据研究数据,只需切除部分肺组织,或者进行肺段切除,甚至楔形切除,即可达到根治的效果。这些手术方式不仅减少了肺组织的切除量,且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能够继续正常生活和工作。

另一方面,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设备和器械的支持。过去,外科医生们需要手动打结、缝合,但现在,一次性切割缝合器等新型手术器械不断发展,并应用于临床。此外,高清甚至4K的荧光胸腔镜设备发展迅速,清晰度极高,外科机器人更是采用了3D技术,能够将影像放大十倍,使得胸腔内的血管、支气管等细微结构都清晰可见,进一步推动了微创技术的发展,不仅避免了可能的损伤,也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总体来说,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先进设备和器械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医院能够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也标志着我国胸外科技术的飞速进步。

医脉通:随着围术期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对于肺癌患者,您认为优势人群有哪些?在临床实践中,您通常会选择怎样的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

张毅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健康体检的普及,通过CT等检查能够筛查出很多早期肺癌病例。对于这些早期肺癌患者,通常无需要进行综合治疗,通过微创等手术切除肿瘤后,即可达到治愈。然而,对于处于中期甚至局部晚期的患者,肿瘤往往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局部侵犯,如支气管或血管等。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手术可能难以实现根治性切除,仅能作为姑息性治疗,且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也较高。数据显示,即使是Ⅰ期肺癌患者,在术后仍有15%-20%的复发转移率,而到了Ⅲ期,这一比例可能上升至50%甚至更高。因此,如何在术后甚至术前通过药物控制病情成为关键。目前,内科药物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于中期和部分ⅢB期的局部晚期患者,围术期靶向、免疫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前,需要明确患者的病理类型,如对于鳞癌患者来说,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较低,敏感突变的可能性较小。在治疗选择上,通常采用术前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经过3- 4周期治疗后,再次评估病情,后进行手术根治。术后有高达30%-40%的患者可能会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即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任何癌细胞。

此外,基因检测也是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敏感突变,如EGFR或ALK突变。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可以接受相应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新辅助治疗,以期达到缩瘤降期,增加手术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并且,在术后,根据指南共识的推荐,应完善一年免疫维持治疗,或2-3年靶向治疗,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医脉通: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ADC等多种新药的不断研发,创新治疗策略的提出和临床尝试,肺癌的内科治疗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能否请您分享一下,目前肺癌内科治疗策略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最新进展?

张毅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在临床中,很多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过去的治疗选择有限,生存率较低,但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新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靶点和药物被开发出来,使得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针对EGFR和ALK靶点的药物越来越多,不仅有针对EGFR的一代、二代和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还有针对ALK的多种抑制剂。这些药物的发展大大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且相较于传统化疗,副作用更小。此外,其他靶点如RET、ROS1、MET、KRAS等靶向药物也在不断被研究和应用。尽管如此,靶向治疗也面临耐药的问题。许多患者在接受一代或二代TKI治疗后会逐渐产生耐药,而三代TKI的研发能够克服这一问题,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治疗选择。

此外,在免疫治疗方面,近年来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PD-1和PD-L1两种主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中,免疫治疗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为了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通常建议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若PDL1表达大于50%,免疫治疗的效果通常较好,可考虑单药免疫治疗;若PD-L1表达低于50%,甚至小于1%,虽然单药免疫治疗仍然可行,但通常需要与化疗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PFS和OS。

编辑:Uni

审校:张毅教授

排版:Uni

执行:Uni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固本健康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