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8岁李保田又“冒头”,不是复出,是出来给年轻人“泼冷水”——书画展上他一句“宁可少画不可滥画”,直接把旁边想求合影的小网红噎到原地抠脚。
78岁李保田又“冒头”,不是复出,是出来给年轻人“泼冷水”——书画展上他一句“宁可少画不可滥画”,直接把旁边想求合影的小网红噎到原地抠脚。
我隔着屏幕都爽了:这老头还是当年那个把《刘罗锅》续集片酬摔桌上的狠人。
很多人以为他这些年“消失”是没人请,真相是人家把门反锁了。15年前《钦差大臣》官司赢了,他却得罪半个圈,戏约归零,干脆揣着赔偿金去潘家园淘老画,一口气收走三百件“破烂”,回家往地板上一铺,就是私人美术馆。
老伴骂他买咸菜都抠门,买破画倒舍得,他嘿嘿笑:咸菜吃完就忘,画能陪我进棺材。
去年国家话剧院请他给青年演员上网课,工作人员刚报完课时费,他直接把电话撂了。
第二天手写一张纸条传真过来——“别用钱腌臜我,教戏是还债。
”纸条现在贴在剧院公告栏,旁边是流量明星千万片酬的合同复印件,红笔批注俩字:笑话。
回忆录编辑跟我吐槽,老爷子交稿连目录都不写,上来就是“父亲的院子”——当年他考戏剧学院,父亲蹲在院里磨菜刀,头也没抬:戏子是下九流,你要去就别回。
他真没回,直到父亲去世前才在病房外瞄了一眼,没敢进门。
那章结尾只有三行字:我演了那么多爹,没演好自己的儿子。
编辑看完集体沉默,谁也不敢催他改。
最近流出的维修工合影,背景是十块钱一桶的纯净水,网友替他哭穷,他倒自在:喝自来水怕掉头发,买桶水算奢侈。
说完把自题的“戏骨”翻出来,骨字故意多写了一折,像根反骨。
我问他什么意思,他拿拐杖敲地:演员先长骨头再长脸,没骨头就是行尸走肉。
圈里现在流行“老艺术家直播带货”,朋友劝他:您老出来说两句,礼物能刷到服务器瘫痪。
他翻白眼:观众不是韭菜,我也不是镰刀。
转身给线上班的学生留作业——去地铁口观察一百个陌生人,记下他们哭之前三秒的表情。
学生哀嚎太多,他补一句:记不完别回课,我丢不起那人。
有人替他算账,要是当年接《刘罗锅》续集,再拍两条广告,现在起码多赚两个亿。
他抠抠耳朵:钱撑不死人,戏能压死人。
说完把刚画完的一幅山水撕了,因为“多了一笔媚气”。
碎纸屑飘进垃圾桶,像极了他拒掉的那些剧本——别人眼里的黄金,他眼里的狗屎。
晚上十点,他关灯上床,床头还是那本翻烂的《儒林外史》,扉页写着:别做范进,做吴敬梓。
窗外北京三环车流像条发光的河,他把自己这条破船死死钉在河底,任上面漂满游艇和塑料鸭子。
第二天六点起床,先写四页毛笔字,再给学生改作业,错别字用红笔圈,批注只有一句:先做人,再做戏。
这就是李保田的近况:没钱,没助理,没热搜,但骨头在咔咔作响。
他不用复出,他根本没退场。
来源:善良精灵H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