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的荣耀》剧情背后,谈一谈吴石将军牺牲前的狱中细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2 03:24 2

摘要:然而,他却为了国家的完全统一选择了一条最为坚艰且荆棘密布的潜伏之路,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悲壮而死。

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关于这段尘封了近75年的真实历史再次走入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剧中的男主角于和伟所演译的历史人物,正是海峡两岸大名鼎鼎的吴石将军。

他离我们今天并不远,其壮烈牺牲,也只过去了75年。

吴石将军一生官拜国民党中将,晚年身处国民党中央国防部总参谋次长的高位,而且深得蒋介石的器重。

然而,他却为了国家的完全统一选择了一条最为坚艰且荆棘密布的潜伏之路,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悲壮而死。

关于吴石将军的文章,笔者青峰于2023年7月曾在头条平台上写过一篇,有些细节则不再赘述。

在追看《沉默的荣耀》电视剧时,有感于吴石将军崇高的信仰与人格风范,决定再谈一谈吴将军三个方面的往事与生命最后的细节。

吴石,1894年9月14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一个乡绅民医家庭。

他8岁时入私熟念书,每一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当地之人誉之为“神童”。

1906年,大清废除科举制度后,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了起来。其父吴国琬于是将其送往福州省城开智学堂。

一年后其父再次为其转学进入了西方教学校格致书院。

在这所由英国著名传教士兼翻译家傅兰雅与清末杰出科学家徐寿共同创办的西式学校中,少年吴石的成绩一直霸榜首位。

如果照此下去,吴石后来的路极可能成为一位大学者或知名科学家,而不会与蒋介石发生人生交集了。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1912年2月15日,隆裕太后颁发喜懿旨宣布大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中国没有了皇帝,旧的制度被打碎,而新的制度远没建立起来。一时之间,天下群雄并起,军阀各自为据。

目睹此历史巨变,加之看到了孙中山通告天下之檄文,于是毅然决然弃文从武,报考军校。

1912年夏,时年18岁的吴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军校是近代中国将帅的摇篮,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

吴石为保定军校第三期学生,前后历时四年毕业。

他与后来在国民党政军界显赫一时的人物如张治中、白崇禧、蔡廷锴、何键、徐庭瑶等人为同班同学。这些人也成为了吴石后来在军界重要的人脉关系,尤其是白崇禧对吴石帮助提携甚大。

吴石在保定军校的四年中,每次考试都是全校第一,以致于到后来,与之同年级的同学没有人再与他争第一,而以考第二名为荣。因此,吴石在保定军校史上留下了“军校状元”的美名。

1916年,吴石从保定军校毕业后,此后在军界上并不顺利。

直到1929年,吴石还只是福建省军事厅一位参谋处长。

然而,在这一年,已经33岁的吴石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东渡日本,学习现代军事理论。

1930年,吴石到日本后,他先就读于日本炮兵学校,不久后转入日本陆军大学。

在日本陆军大学,与吴石同期的留学生有后来的著名军事家杨杰中将、上将程潜、民国外交家蒋作宾等人。

吴石在日期间,其学习上的才华又一次震惊了日本军界。

1934年,吴石毕业时,一举获得了日本陆军大学全校第一名。这是继三十年前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以前三名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又一次。

一时之间,吴石的名字传遍了日本军界,同时也传回了国内。

此时,吴石的去留成了中日军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同年底,当吴石一回到国内,便被蒋介石国民政府纳入麾下,并任命其为国民党参谋部厅长。

这一年,吴石40岁。

由于吴石并非蒋介石的黄埔嫡系,也不是蒋的浙江籍老乡,所以蒋介石对吴石的使用始终是有所保留。

蒋介石很欣赏吴石在军事理论上的才华与日本对华关系的深刻洞见,但他却从不让吴石带兵,更没有让其出任某一方面军的军事长官上阵杀敌。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为少将军衔的吴石曾多次上书请缨,希望国民政府能同意他亲自带兵上战场,参加对日作战。

但是,蒋介石迟迟没有答应,以国防参谋部也需要人才为由加以婉拒。

为此,吴石内心无比苦闷。

直到1940年,时任广西行营少将参谋长的吴石,在同学兼好友的白崇禧的极力举荐下,才出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得以有机会在昆仑关战役上偶露峥嵘。

昆仑关大捷是我国抗日正面战场中少有的几次全胜战役之一。这里面便有吴石将军的临机决断之功。

可惜的是,在抗战胜利之前,蒋介石对吴石的信任与使用是相当有限的。这也使得这位“保定军校状元”的军事才华,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现。

图:吴石将军生前戎装照

1949年元旦后不久,因同乡好友林蔚中将的举荐,吴石被蒋介石任命为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负责协助徐庭瑶中将在福州的军务。

此时的吴石早已看透了国民党的腐朽与蒋家王朝的历史命运,因而开始一心向往延安。

在此之前,他在福建老乡、国民党中将吴仲禧将军(注:中共红色特工)以及国民党元老何遂的影响下,坚定地站在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一方,传递过无数极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当1947年4月,吴石在何遂的介绍下,与时任中共华东局书记的刘晓在上海锦江饭店见面时,他与中共的秘密关系便正式建立了起来。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锋直指南京,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可是,南京方面的江防布置图等重要军事情报等,我方仍然未能获得。

正在我党焦急之时,吴石将军派人送来了一封绝密军事情报——国民党长江江防图。

4月21日,渡江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仅用了2天时间,横扫七十万国军,南京解放。

吴石中将在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期间,其情报直接联络人为我党著名地下交通员谢筱迺同志。吴石所获一切情报均由其经手,再用秘密电台直接发往延安周恩来,周恩来再转毛泽东主席。

吴石将军对自己的情报价值十分重视。

某一天,吴石在与谢筱迺交谈时,突然问道:

“我送的材料,毛主席、周先生是否直接会收看?”

面对此问,谢筱迺由于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不便回答,只是含笑不语。于是,吴石也不再追问。

可是,过了不久,谢筱迺收到一份电报,是请吴石核实国民党某一个军的番号和所在地,电报落款人为毛泽东。

谢筱迺将电报交给吴石后,吴石这时才明白,自己送出的情报是直接给毛、周二人看的,感到十分的欣慰。

这也给了吴石将军无穷的力量。

1949年8月14日,吴石接到蒋介石发来的急电:

“即命福州绥靖副主任吴石将军交办一切公务,于16日前到台湾出任国防部次长,不得延误!

此令

蒋中正。”

吴石将军在获此任命后,第一时间将此消息经谢筱迺之手传递给了中共北平高层。

当毛泽东、周恩来等核心高层获此消息后,对于吴石的去留高度重视,并由已经归队的原国民党中将、中共红色特工吴仲禧赶到吴石驻地传达中共中央北平方面毛、周二人的意见,劝其迅速秘密前往解放区。

此时,吴石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样。

若去解放区,以他在1945年后对人民解放战争中军事情报上的贡献,中共中央肯定会以解放战争革命功臣视之,其日后参政议政,安享晚年,自然都不在话下。

然而,吴石选择了另一条路:去台湾潜伏,以待时机,为迎接台湾的解放,争取国家的完全统一。

吴石坚定地选择去台湾潜伏这条路,他有以下三点考虑:

一、吴石认为自己决心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事太少,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得什么(注:此为吴石离开大陆前与好友吴仲禧将军交谈时的原话)。

二、他的身份在当时是绝密的,即使在中共,也只有中央高层几人知晓,并不担心身份会被泄露。至于国民党方面,虽然有人怀疑,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把柄与证据,自己暂时是安全的。

事实也如此,蒋介石急催其去台湾,不仅没有怀疑他,而且还升任其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可谓位高权重,地位十分显赫。

三、吴石鉴于国民党腐烂透顶、民心尽失,军队腐败不堪、军心全散,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因此,他坚信台湾海峡阻断不了国家的统一,台湾也很快会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势下获得彻底解放。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判断,吴石将军毅然去了台湾。

他相信,在这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斗争中,在国家的全面统一中,自己还可以发挥不少作用。

他不希望自己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缺席。

中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在得知吴石的想法后,同意了其去台湾的意见,并指示其在台今后的代号为“密使一号”,要求其做到十六字要求:

“安全隐蔽,长期潜伏,待机而动,万无一失。”

8月16日,吴石将军在叮嘱自己的副官王强要务必将500余箱保存完好的国民党机要档案移交给即将进城的解放军所成立的军管会后,便携妻子王碧奎、幼子吴健成、次女吴学成乘机从福州起飞,飞赴台湾。

在飞机飞离福建上空时,吴石透过机窗望着家乡渐渐模糊的山山水水,他坚定地对夫人说:

“我还会回来的!”

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次是对故乡福州的永别。

1950年2月2日,此时距离吴石到台湾出任国防总参谋次长还不到6个月,一场惊天的大变局发生了。

我党潜伏人员、台湾省工作委员会最高负责人、代号为“老郑”的蔡孝乾被捕后竟然变节投敌了。

图:蔡孝乾(1908年—1982年)

蔡孝乾的变节投敌,在我党地下情报战历史上简直是一场重大灾难。他直接导致了我党在台湾的地下工作者1800余人的组织全面被催毁。

那么,作为潜伏在台湾的“密使一号”,吴石将军是如何被暴露的呢?这与蔡孝乾是否有直接关系?

答案是:吴石将军秘密身份被暴露,并非蔡孝乾直接揭发,而是间接导致。

由于吴石的潜伏级别极高,只有单线联系,严禁横向联系,即便是蔡孝乾这位我党台湾地下组织主要负责人,他也不知道吴石将军的真实身份。吴石身份暴露,完全是由蔡孝乾被捕后变节投敌产生的连锁恶果所导致。

蔡孝乾首次被捕后巧妙逃脱了。当他在第二次被捕后,在谷正文的酷刑与威逼利诱下,随即交代出了中共华东局派往台湾、代号为“大舅”的红色特工朱谌之(注:即朱枫女士)。

图:朱枫烈士生前照片

台湾保密局特工谷正文从蔡孝乾身上搜查出的一张10元新台币,台币的一角记有朱枫在台住地的电话。

这一点疏忽对朱枫是至命的,它为谷正文抓捕朱枫赢得了极为有利的时间。

因为此时的朱枫已经搭乘台湾国防部军机逃到了与大陆相距只有一水之隔的舟山群岛定海市,安全归来就在眼前。

然而,躲藏在舟山存济医院的朱枫一连两天都没有见到岛上有回厦门的任何船只。此时的朱枫还并不知道舟山群岛已处于全岛封锁状态,军统特务沈之岳正奉命在岛上搜捕她本人。

2月18日,此时正值1950年农历大年初二,朱枫在存济医院院长顾孙谋家中被捕。

由于朱枫身上持有吴石将军冒死为朱枫签发的一张《特别通行证》。

至此,吴石将军身份暴露已经无可挽回。

我们试作一假设:如果朱枫在2月4日搭乘军用运输机飞赴舟山群岛定海镇后,哪怕是在赶在2月17日前逃离了舟山,吴石将军是否会被暴露呢?

答案是:不一定。

退一万步讲,没有这张由吴石冒死为朱枫签发的《特别通行证》,那么台湾保密局大特务谷正文就没有了吴石通共串共的铁证。

没有这一铁证,即便对吴石有怀疑,以吴石将军国防部参谋次长的高位、作为保密局单位的顶头上司,谷正文就是有一百个胆也不敢去吴石将军家中搜捕并找到了其亲笔所签《特别通行证》的第二联存根。

此外,蔡孝乾变节投敌后,即使他为了“立功”而揭发吴石,但由于其从未与吴石见过面,而且以他的级别对吴石的真实情况所知是极其有限的。

因此,可以说如果朱枫未被捕的情况下,吴石将军后来的命运不会如此悲壮凄惨。

吴石被撒职查办处罚肯定会有,但不至于被台湾当局执行枪杀。因为朱枫乘专军用运输机去舟山群岛定海镇一事,毕竟是其心腹副官聂曦上校亲自操办。

图:1949年10月6日,农历中秋节,吴石将军与夫人王碧奎及幼子吴学成在家中合影留念。

3月1日,即朱枫被捕后的第十一天,吴石将军在寓所也被大特务谷正文带走。

此后吴石在监狱中度过了3个月零11天。

在这102天中,吴石将军受到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关于吴石在狱中受到的酷刑惨状,受“蔡孝乾案”牵连被捕入狱的刘建修在2009年8月有过口述。

刘建修迟于吴石10天入狱,是和吴石共处一室一个多月的狱友。对于吴石在狱中的最后细节,他有过详细的回忆:

“1950年3月10日,我因‘邮电案’被逮捕,关进了保密局的看守所‘南所’。

“牢房面积很小,里面已经关了两个犯人,年纪大的那人就是吴石,只是当时我还不知其名。吴石有些胖,身材不高,脸形颇圆,头发很短,像个光头。

“被关在‘南所’的犯人,一天吃两顿饭。吃饭时,我们三人围着坐下,饭菜放在中央。从第一天起,我就发现,吴石可能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因为每次都会送来一个小盆子,装着别的食物,是专门给他吃的。盆子里有肉有鱼,比一般犯人的伙食要好很多。

“在白天,吴石通常一半时间在看书,其余时候就躺着,看书时就坐到光线照得到的地方。他一直在读同样的书。我看到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史纲》《世界史纲》。

“又经过了几天,吴不在晚上被叫出去,直到第二天下午,门才被打开,两个特务很粗暴地把吴石丢进来,那门又立刻关上。我过去查看他的情况。吴石被凌虐得很厉害,躺在地板上不动,也不讲话。他没有穿长裤,身上到处是伤,皮肤是红的、紫的,腿也肿得很大。

“吴石一直躺着,过了一两个小时,才慢慢坐起来,靠着墙壁,仍然没有开口。之后,饭送来了。吴石指着他的那盆菜,很虚弱地对我说:‘吃吧,吃吧。’可是他自己并没有吃东西。我问他情形,他说:‘我被用刑了。’我又问:‘什么事啊?’吴石说:‘没什么事。’

“在那以后,看守每天叫吴石出去擦药。这以后的接连几天,不管是白天、晚上,他都躺着不动,也不看书。”

就这样,吴石在多次被用刑后,一只左眼也失明了。

吴石在狱中遭到残酷审讯时,多是以沉默对待。大特务“活阎王”谷正文曾一度从精神上彻底催垮他,但吴石将军回敬他的只有蔑视的眼神与不屑。这也让谷正文更加疯狂,对其用刑折磨更加频繁。

图:台湾大特务谷正文(1910年—2007年)

但是,自始至终,他们从吴石身上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台湾当局要求其写悔过书,吴石以十二字回应:“吾之所向,非为党派,实念苍生。”

关于“吴石案”,谷正文在晚年接受日本NHK电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对吴石的侦讯是失败的,是彻底的输了。这是我一生心理上背负的一个大包袱。

进入到5月底,吴石心里知道,他不可能走出这深牢大狱了。他开始断断续续草写遗书。遗书就写在《元赵文敏九歌书画册》的背面,字迹多为行草。

其遗书约2000多字,直到吴石牺牲多年后,他的亲人好友才读到这令人落泪的遗书。

图:吴石将军遗书局部

图:吴石将军遗书局部

他在遗书中写道:

“石一生清廉,生活简朴,唯一资产就是书籍。希望留与诸友或图书馆,以作纪念,让爱书与好读之美习结,传诸后人。望儿辈知自立,为善人,谨守清廉俭朴家风。”

在遗书中,吴石最后写道:

“十余年来风尘仆仆,又因抗战八载以迄于今,戎马关山都无闲逸之境,致读书养性功夫,大大欠缺,而有今日之失。夫复何言,夫复何言!”

1950年6月10日,这是一个阴霾满天的日子。

下午4时,由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三人组成的审判官,在秘密状态下进行了所谓的“军事特别法庭”审判。在草草审判不到一刻钟后,审判长蒋鼎文便匆匆宣读了死刑判决,并称死刑已经最高当局核准,立即执行。

事实上,所谓的“审判”只是走了个形式过场。因为蒋介石亲自核准的《总统宁高字390084号》杀人密令已于开庭前一日就送达了军法局。

随后,审判庭书记官走近被告席,通是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是否有遗言,准许当场书写。

图: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在审判庭最后写遗言时的场景。

吴石将军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该诗即是吴石遗书之末的一首诗,他当庭再次书写了一遍。其诗道:

“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是日,4时30分,地点台北马场町,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饮弹就义。

吴石身中两枪倒地,心脏在饮枪伤口处缓缓地突了出来。

朱枫身中六枪始殒,血流浸染了地面。

吴石将军就义时,年56岁。一代英烈,从此与日月同光。哀哉!壮哉!(全文终)

——青峰,2025年10月11日深夜写毕于鄂西夷陵古城

1、《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郑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

2、《红色密使的家国密码》,作者石钟山,安徽文艺出版社,2025年版;

3、《中国新闻周刊》第855期一文《吴石将军最后的日子》,作者郑立(注:即《冷月无声:吴石传的作者)。

来源:青峰人物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