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所长给大家更新了存储行业的动态,结论是由于AI需求的爆发,无论是DRAM内存,还是NAND Flash闪存,都进入了一轮新的上行周期。其中存储芯片是最先受益的板块,所长今天再展开分析一下存储上行周期对于芯片设备的影响以及最受益的公司。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978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前两天所长给大家更新了存储行业的动态,结论是由于AI需求的爆发,无论是DRAM内存,还是NAND Flash闪存,都进入了一轮新的上行周期。其中存储芯片是最先受益的板块,所长今天再展开分析一下存储上行周期对于芯片设备的影响以及最受益的公司。
本文来自《所长会客厅》10月5日的文章,因《价值事务所》已是一个全网超过100万关注者的账号了,考虑到舆论影响的问题,无论是跟投资决策直接相关,还是比较敏感的内容,都没办法深入讲,甚至都不能涉及。所以建议大家最好尽可能加入所长会客厅。对比《价值事务所》,《所长会客厅》有更加深度的研究、更加敏感的内容、更全面的陪伴(有问必答)、更及时的解读以及更多精品内容补充……
正如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所长会客厅》从不做泛泛而谈的信息搬运,这里会研究历史大势的底层规律,洞悉宏观市场的微妙变化;纵观中观行业的潜流涌动,细究微观企业的真实处境,甚至有在公开渠道找不到的全维度跟踪。更重要的是,那些前端不敢讲、多数人讲不透的敏感信息和深层逻辑,都能在这里能听到最直白的剖析。
另外,《所长会客厅》对任何提问都有问必答,无论会员的疑问有多具体,哪怕是某个细分领域的小众问题,而且会尽可能地做到深度分析,拒绝三言两语的敷衍,甚至常出现数千字的深度拆解,把来龙去脉、利弊得失、未来走向讲得明明白白,就好像会员的「私人专属分析助理」一样。
所长之前也给大家介绍过,存储芯片目前是寡头垄断的格局,DRAM内存全球是三大巨头海力士、三星和美光,NAND Flash闪存全球是三星、美光、西部数据和铠侠四大金刚。国内也各自有一家大国企,也在国际巨头的重重包围和打压下赢得了一席之地,分别是做DRAM的合肥长鑫存储以及做NAND的武汉长江存储。
2022年的时候长江存储也被美国列入了管制名单,因此无法再得到国外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华为一样,长江存储本来也有机会竞争NAND行业头部企业的位子,现在的技术已经落后于对手了。尽管如此,因为NAND Flash制程相比DRAM要求较低,对于性能的要求也没那么高,长存的业务并没有中断,活得也还不错。截至2024年年底,长存的产能已经达到13万片/月(等效8英寸),占了全球NAND约8%市场份额。
今年9月5日,长江存储与湖北长晟三期共同出资207.2亿元成立长存三期(武汉)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标志了长存三期项目即将启动。根据公司未经证实的规划,26年底公司目标是全球市占率翻倍,达到15%,也就是约25万片/月。
也有说法长存到25年底的产能会达到25万片/月,也就是说26年长存的产能可能会增加10万片。
生成DRAM的合肥长鑫的境况和长江存储差不多,据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底,长鑫的产能已经达到20万片/月,规划产能为30万片/月,但重点可能以高带宽HBM内存为主。
新增一万片NAND产能的设备投资在80-90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26年长存三期的设备投资可能会在800-900亿之多。如果保守一些算新增五万片,那也有400-500亿的设备投资。
根据大摩的估算,长存芯片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率是所有国内原厂中最高的,达到了45%,而国产化率目前最高也就只能达到70%左右(去掉国内目前无法生产的光刻机),其他蚀刻、薄膜沉积、清洗、减薄等所有设备综合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60%-65%左右,据称长存也搭建了一条除光刻机以外已经完全国产化的试生产线。
在长存的芯片设备供应商中,中微和拓荆的份额是相对比较高的,中微能够占到蚀刻设备至少50%的份额。我们以比较保守的500亿投资,其中30%也就是150亿的蚀刻设备,国产占到65%也就是100亿,中微能够拿到50亿。
新增一万片DRAM的设备投资要高一些,在100亿人民币,但DRAM的制程要求更高,因此长鑫生产设备的国有化率只有20%,去掉光刻机以后国产化率不到30%,也就是同样五万片产能,同样以中微为例,能有25亿的收入。
理论上如果长存和长鑫明年真能分别扩产五万片,那么中微有希望拿到75亿的订单,还是非常大的,即使考虑到长鑫长存本来就给中微贡献了一定的收入,增量应该也至少有50亿。中微今年预期收入也就是120亿左右,仅两存带来的增量收入就有40%。
在所有芯片设备厂商中,中微近一年的收入增速是比较快的,同时中微的研发投入增长更快,1H25的研发投入占收比高达30%,远高于绝大多数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巨大研发投入的推动下,中微在各个设备领域都有所进展,正在向类似北方华创一样的平台型设备厂商进展。
从二季度的在手订单、合同负债和存货情况看,中微未来收入增长的潜力和确定性也是比较高的。
目前中微的25年预期市盈率82倍、26年预期市盈率59倍,属于增长潜力大但也更贵的那一类。
另一家比较受益于存储资本开支的设备厂商是华海清科。华海清科所长也给大家简单介绍过,做前道工序中的小三样:抛光、减薄设备和CMP。抛光、减薄在存储设备中的应用较多,尤其是在NAND芯片3D堆叠层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每一层芯片都需要进行抛光和减薄,就需要更多CMP设备。
CMP设备在所有芯片设备中的占比大约是3%,按照长存500亿总设备开支计算,CMP是15亿。CMP国产化率更高,华海在国产CMP的领先优势又比较大,因此占到一半8亿也很正常,加上长鑫应该至少能有10亿。
华海预计今年去年收入是40亿,两存贡献的收入增量至少应该能有20%。
华海今年上半年业绩相对没有特别突出,收入+30.2%,归母净利润+16.8%,因此现在估值和同业相比也相对便宜,25年预期市盈率43倍,26年预期市盈率34倍,所长觉得还是有预期差在的。
从合同负债和存货角度,华海也同样是设备厂商中预期比较高的。
华海之前收购了国内离子注入机的领先企业芯嵛公司,因此也有一定的业绩增长空间,性价比也还是不错的。
来源:价值事务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