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VS成化斗彩:搞懂这两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1 20:00 1

摘要:在古陶瓷收藏圈,元青花和成化斗彩是两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以"苏麻离青"的浓艳奔放震撼世界,一个凭"姹紫嫣红"的温润雅致拍出天价。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两种相隔近百年的巅峰之作,在彩料调制上都与"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古陶瓷收藏圈,元青花和成化斗彩是两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以"苏麻离青"的浓艳奔放震撼世界,一个凭"姹紫嫣红"的温润雅致拍出天价。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两种相隔近百年的巅峰之作,在彩料调制上都与"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之前聊过,成化斗彩的矾红彩料中,会加入牛胶或乳香油作为黏合剂。这让彩料变得细腻如胶泥,方便工匠手绘,更赋予了红色温润如玉的质感。这里的乳香油,并不是我们现在厨房里常见的芝麻油,而是一种从特定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它的凝结点较低,在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有点像凡士林。这种特性让它成为理想的黏合剂:既能牢牢锁住矿物颜料颗粒,又不会像水那样导致颜色晕散。在二次烧制时,乳香油会慢慢挥发,只留下颜料附着在釉面上,最终呈现出那种柔和、自然的光泽。

而在更早的元代,工匠们在绘制元青花时,也有一种独特的"油调料"工艺。根据元代文人笔记和现代科学检测,元青花钴料(尤其是顶级的"苏麻离青")在绘制前,确实会用油来调和。这与明清时期主流的水调或胶调工艺截然不同。这种油的作用非常关键:它能防止苏麻离青料因颗粒粗、含铁高而在湿釉面上晕开,避免线条变得模糊。同时,用油调和后,钴料会变得粘稠而有韧性,工匠可以画出非常挺拔、流畅的线条,甚至能表现出类似书法的笔触变化,这正是元青花"气韵生动"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元青花钴料用的"油",会不会就是成化斗彩里的"乳香油"?

目前,学术界和收藏界对此尚无定论,但主流观点认为,可能性非常小。

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时代与工艺的差异。元青花的油调料用于钴料的初次绘制,之后要经历高温烧制。而成化斗彩的乳香油则用于二次低温烧制的矾红等彩料。两种"油"需要承受的温度完全不同,对耐热性的要求也天差地别。

其次是原料来源与成本的问题。元青花的钴料"苏麻离青"来自遥远的波斯,而乳香油在明代文献中记载为"西域所贡",同样非常珍贵。如果元青花真的用了乳香油,其成本会极高。但从现存大量元青花来看,其中不乏民间使用的粗品,这与乳香油的"奢侈品"属性似乎不太匹配。

最后是现代检测证据。通过对元青花残片的科学分析,研究人员在钴料层中发现了一些植物油脂的残留物,但成分与乳香油有明显区别。更有可能是当时易得的植物油,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等干性油。这些油在空气中能慢慢氧化固化,帮助钴料更好地附着在坯体上。

所以,虽然元青花和成化斗彩都用到了"油",但它们很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服务于不同的工艺需求。这背后,是两个时代、两种文化在制瓷技艺上各自的探索与巅峰。

来源:云衣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