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济薯25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甘薯品种,以其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口感佳和高产潜力著称。近年来在黄淮海、长江流域及南方丘陵地区广泛推广。本文围绕“济薯25亩产多少斤”这一核心问题,结合不同季节与区域的种植条件,系统阐述其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引用权
济薯25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甘薯品种,以其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口感佳和高产潜力著称。近年来在黄淮海、长江流域及南方丘陵地区广泛推广。本文围绕“济薯25亩产多少斤”这一核心问题,结合不同季节与区域的种植条件,系统阐述其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引用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和技术规范,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种植指导。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甘薯优势区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公布的试验数据,济薯25在科学管理条件下,平均亩产可达6000斤(3000公斤)以上,在高水肥、精耕细作的示范田中,最高亩产记录达到7500斤(3750公斤),表现出极强的增产潜力。
该品种属中长蔓型,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4~6块,大中薯率高达85%以上,适合机械化收获。但实际产量受气候、土壤、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影响显著,因此实现高产必须配套科学的种植技术。
要稳定实现亩产6000斤以上的目标,需重点控制以下五大要素:
土壤条件:pH值以5.5~6.8为宜,砂壤土最佳,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种苗质量:采用脱毒健康薯苗,苗龄25~30天,苗高20~25厘米,节间短、茎粗壮、叶色浓绿。栽插密度:建议每亩3500~4000株,行距80~90厘米,株距20~25厘米。水肥管理:全生育期需氮磷钾比例约为1:0.5:2,注重钾肥施用。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治黑斑病、茎线虫病和地下害虫。上述技术参数依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技术手册(2022版)》制定,已在多个主产区验证有效。
黄淮海夏薯区(山东、河南、河北南部)——夏播高产模式
种植时间:6月上旬至6月下旬(麦收后及时整地栽插)
目标产量:亩产6000~7000斤
操作步骤:
整地起垄:深耕25~30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 + 复合肥(N-P-K=15-15-15)40公斤 + 硫酸钾10公斤。选用脱毒苗:从正规繁育基地采购一级脱毒薯苗,避免自留种苗带病。合理密植:采用80厘米宽垄双行种植,株距22厘米,每亩栽插3800株左右。栽插方式:斜插法或水平浅栽,入土3~4节,确保成活率。水分管理:栽后立即浇“定根水”,缓苗期保持土壤湿润;膨大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遇旱每7~10天灌溉一次。追肥策略:栽后25天追施提苗肥,每亩尿素10公斤;薯块膨大初期(栽后50天)追施硫酸钾15公斤。控旺措施:若茎叶生长过旺,在封垄前后喷施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50克/亩+水30公斤),防止徒长。适时收获:一般在10月上旬收获,最迟不超过霜降前。注意事项:避免连作,轮作周期不少于3年;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在起垄时每亩沟施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
长江流域春薯区(江苏、安徽、湖北东部)——春播早上市模式
种植时间:4月中下旬(气温稳定通过15℃)
目标产量:亩产5500~6500斤
操作要点:
提前育苗:利用电热温床或大棚育苗,3月初开始,确保苗齐苗壮。覆膜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升地温2~3℃,提早上市15~20天。施肥前移:基肥占比提高至70%,每亩施商品有机肥800公斤 + 复合肥(17-17-17)50公斤。加强前期管理:栽后10天查苗补缺,促进群体均衡发育。膨大期调控:进入8月后,结合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促进块根膨大。防涝排渍:该区域雨量偏多,须开好“三沟”(腰沟、围沟、垄沟),确保雨停田干。南方丘陵秋薯区(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秋延晚收模式
种植时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早稻收割后)
目标产量:亩产5000~6000斤
关键技术措施:
抢时早栽:力争在立秋前完成栽插,延长生长期。遮阴降温:高温期栽插可临时搭设遮阳网,降低蒸腾,提高成活率。节水灌溉:采用滴灌或微喷系统,避免大水漫灌引发烂根。增施钾肥:每亩增施硫酸钾10~15公斤,配合叶面喷施硼、锌微量元素。防病保叶:重点预防甘薯瘟病和疮痂病,可用农用链霉素或噻菌铜进行预防性喷雾。延迟收获:充分利用温暖气候,收获期可延至11月下旬,增加干物质积累。“济薯25亩产多少斤”并非固定数值,而是一个可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的目标区间。在适宜生态区、采用脱毒种苗、执行规范化栽培的前提下,亩产6000斤完全可实现,高产田可达7000斤以上。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选择播种季节,精准把控水肥投入,强化病虫害防控,并严格执行各生育阶段的技术节点。
未来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如无人机监测、土壤墒情传感、变量施肥等手段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济薯25的产量稳定性与资源利用效率。
来源:一亩田农业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