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中美贸易圈可谓是热闹非凡,就在都在关注中美贸易时,特朗普突然宣布,2025年11月1日起对中国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一副要“掀桌子”的强硬姿态。
最近,中美贸易圈可谓是热闹非凡,就在都在关注中美贸易时,特朗普突然宣布,2025年11月1日起对中国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一副要“掀桌子”的强硬姿态。
可戏剧性的是,还没等外界消化完这个消息,不到半天时间,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就火速改口,称“除非形势需要,不打算打贸易战”。
这前后反差也太大了,难道美国是“硬撑不住”?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人发现,中方的反制措施早就在那儿等着了,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博弈?
这次特朗普的加税消息来得突然,但细究起来,其实是他近期一系列“试探动作”的延续。
早在几个月前,美国就悄悄扩大了中国企业的实体清单,还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加征巨额费用,就连家具、重卡、医药这些民生相关领域,也被纳入了加税范围。
而这次,他直接把关税提到百分之一百,瞄准的正是11月初这个关键节点,要知道,7月斯德哥尔摩谈判后,中美约定的关税“休战期”刚好到11月初。
10月月底还有APEC峰会要在韩国举行,外界本就期待中美元首能在峰会上谈出“重磅协议”,特朗普选在这个时候“掀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是想靠加税给中方施压,为谈判多捞点筹码。
可有意思的是,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玩“加税套路”了,今年4月,他曾把对华关税一口气加到百分之一百四十五,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悄悄降到了百分之三十。
当时美国媒体还编了个“TACO”的梗,嘲讽特朗普总是退缩,气得特朗普在直播里直接怒斥这个词“恶心”。
特朗普这边刚放完“加税狠话”,可不到半天的时间里,美国官方的态度就开始“转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加关税消息出来后接受采访,话里话外全是“软下来”的信号。
一会儿说“目前没必要这么做,不打算打贸易战”,一会儿强调“如果需要,美国人民已做好准备”,这前后矛盾的表态,把美国的“底气不足”暴露得明明白白。
毕竟真要打贸易战,美国自己也扛不住,之前加税百分之三十时,美国农业、制造业就抱怨连连,不少企业因为成本上涨丢了中国订单。
这次要是真实施百分之百关税,美国消费者要面对的物价上涨、企业要承受的损失,只会比之前更严重。
格里尔的表态,其实就是在给特朗普的“硬话”找台阶下,既不想真的撕破脸,又想保留“谈判施压”的余地,可这种“刚凶完就软下来”的操作,反而让外界看清了美国所谓的“加税”,不过是虚张声势的筹码。
其实,想要理解特朗普这次“加税又露怯”,还得看中美谈判的节奏,2025年5月日内瓦谈判后,双方虽然没谈拢,但也没进一步升级关税。
到了2025年7月斯德哥尔摩谈判,干脆把“休战期”延到11月初,说白了就是都在等APEC峰会这个“窗口期”。
美国一边延长“休战期”,一边又搞加税、扩清单这些小动作,本质上是想边谈,边试探中方红线,既不想错过谈判机会,又想靠施压让中方让步。
可这种套路其实早就被中方看穿了,之前4月加税又减税,已经证明“极限施压”根本没用,反而会让中方更警惕。
现在离APEC峰会还有20天,美国突然加税又快速“露怯”,更像是一种“最后的试探”。
可从格里尔的表态来看,美国自己也清楚,真要是破坏了APEC的谈判氛围,后续再想坐下来谈,只会更难。
相比美国的“反复横跳”,中方的应对显得格外从容,因为国庆后,中方早就亮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每一步都精准踩在关键领域。
像是中国商务部发布6条管控公告,涵盖中重稀土、稀土设备这些美国高科技产业离不开的材料和技术,以及把14家外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精准打击那些配合美国施压的企业。
还有对涉美船舶加征港口费,对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就连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这些新能源领域的关键物项,也实施了出口管制。
这些措施并不是临时拼凑的,而是针对美国的“软肋”精准布局,美国在稀土、芯片、新能源领域依赖中国供应链,中方的管控既能守住自身利益,又能有效回应美国的施压。
或许就因为这些,才有了美国快速“露怯”,因为他们其实很清楚,真要硬碰硬,自己的损失只会更大,这次“特朗普加税,美国半天露怯”的戏码,看似是意外,实则是中美贸易博弈的必然结果。
美国一边想靠“加税”虚张声势,一边又怕真撕破脸承受损失,也暴露了美国“外强中干”的本质,而中方早已备好反制措施,从容应对,既守住了自身利益,又展现了理性博弈的成熟姿态。
在未来中美贸易谈判中,靠“反复套路”施压的做法只会越来越不管用,唯有平等对话、互利共赢,才是真正的出路。
微博@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10-11 所发内容
新浪财经 2025-10-11《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 100% 关税并实施出口管制》
凤凰卫视 2025-06-05《美国兴起嘲讽“特朗普总是退缩”热梗,“TACO”餐车开到国会山,免费发卷饼》
来源:正又直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