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刚到办公室,粮贩子老周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兴奋:“你听说没?小麦价又涨了!一天涨1分,两天涨2分,这势头挡都挡不住!”
清晨刚到办公室,粮贩子老周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兴奋:“你听说没?小麦价又涨了!一天涨1分,两天涨2分,这势头挡都挡不住!”
挂了电话,我赶紧点开“老姜说农业”的行情推送,密密麻麻的报价单瞬间铺开,10月11日的小麦市场果然一片飘红。
山东菏泽天邦粮油普麦带票收购价1.245元/斤,比昨天上调了3厘;河北霸州益海嘉里更是直接涨了7厘,净粮收购价到了1.2205元/斤;河南新乡四方的价格已经逼近1.26元/斤,距离1.3元大关越来越近。
划过这些跳动的数字,想起前几天还在1.21元/斤左右徘徊的价格,短短几天的涨幅确实让人咋舌。
办公室里负责食材采购的同事也凑了过来,念叨着:“这面粉怕是要跟着涨价了,咱们食堂的采购预算得重新算了。”
趁着午休,我翻找了些最新的市场分析,这轮涨价的原因渐渐清晰起来。最关键的还是供给端的变化。
夏粮集中收购早就结束了,现在基层都忙着秋收秋种,经销商们大多转去忙活玉米、中晚稻这些秋粮,小麦市场上的流通量自然降了下来。
而且之前累计收购了9597万吨新季小麦,比往年多收了3000万吨,市场上的低价货源已经不多了,这就给价格上涨腾出了空间。
另外,9月份小麦进口量同比减了61.2%,外盘的压力小了,国内市场的自主定价权也就更稳了。
下午刷抖音时,不少三农博主都在聊这事。有个河南的粮农大哥拍视频说,家里存的几千斤小麦原本想早点卖,现在决定再等等,“毕竟一斤涨几分,一万斤就是几百块,能多给娃凑点学费”。
但也有面粉厂的老板在发愁,说面粉销量一直没上来,开机率比9月还低,小麦进价涨了,面粉却不敢轻易涨价,怕丢了客户。
还有养殖户吐槽,小麦麸皮跟着涨了不少,河南商丘的麸皮价格居然比月初涨了200元/吨,饲料成本又高了一块。
傍晚回家路过小区超市,特意去粮油区看了看。货架上的袋装面粉还没调价,但导购阿姨说已经接到通知,下周可能要涨5%左右。
正在挑面粉的阿姨们议论纷纷:“要不先囤两袋?万一越涨越贵。”
这场景倒印证了抖音上看到的说法,不少商家和老百姓都在提前备粮,生怕后续价格再往上走。
晚饭时跟爸妈聊起小麦涨价,一辈子种地的老爸倒是看得通透:“这涨价对咱农民是好事,但也不能盼着涨太猛。
你想啊,粮价涨了,馒头、面条都得贵,城里上班的也受影响。”
他还说起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加上每亩150元左右的耕地补贴,种粮的底气本来就足了,现在市场价又往上走,明年种小麦的积极性肯定更高。
一会儿再看行情播报,有分析师说这轮涨价是阶段性的,等11月基层农忙结束,售粮恢复了,价格可能就稳下来了,而且面粉消费没见明显好转,后续上涨动力不足。
但对普通百姓来说,粮价的每一点波动都牵动着生活。涨几分钱,对种粮户是实在的增收;对消费者,是柴米油盐里的细微压力。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我忽然觉得,这小小的麦粒里藏着的不只是市场规律,还有千家万户的生计。
明天得再跟老周打听下,看看这涨价势头会不会真的持续下去,也希望这波行情能真正让种粮人得实惠,又不至于给消费者添太多负担。
来源:老陈讲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