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1日,马来西亚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易卜拉欣在国会公布2026年国家预算,为国防部划拨212亿林吉特(约合50.22亿美元) ,标志着该国国防战略转向下一代军力现代化,以应对印太地区复杂而严峻的安全格局,维护国家主权。
2025年10月11日,马来西亚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易卜拉欣在国会公布2026年国家预算,为国防部划拨212亿林吉特(约合50.22亿美元) ,标志着该国国防战略转向下一代军力现代化,以应对印太地区复杂而严峻的安全格局,维护国家主权。
首相安华强调,预算核心是通过战略能力提升强化国家安全,其中约14.21亿美元专项用于国防装备维护与采购,涵盖三大重点:中短程/超短程防空系统(MSHORAD、VSHORAD)、2艘多任务支援舰(MRSS),以及为黎巴嫩联合国维和部队(UNIFIL)中的马来西亚营(MALBATT)配备10辆战术车辆。
14.21亿美元 现代化拨款凸显马来西亚国防从“扩员”转向“强能”。当前其防空体系依赖“星光”超短程系统、“捷纳斯”地空导弹及雷达平台,分层防护能力不足;而印太地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空中威胁激增,邻国新加坡、印尼、泰国均在升级防空网络。
新一代中短程防空系统(MSAM、SHORAD)将填补高度覆盖、反应速度及军种协同缺口,提升皇家空军与陆军防空部队的互通性。
国防预算为皇家海军建造2艘MRSS是长期关键项目,将彻底革新马来西亚两栖作战与海上后勤能力。该舰排水量8000-13000吨,拟配直升机甲板、船坞舱及模块化任务舱,可兼顾两栖登陆、灾害救援与海上运输,助力守护南海等广阔专属经济区。
业内预计马来西亚或与韩、土、印尼等有成熟两栖舰技术的国家合作(如“望加锡”级船坞登陆舰、土耳其“阿纳多卢”号衍生设计)。此项目还契合海军“15变5转型计划”,将舰艇种类精简至5类,优化后勤与互通性。
国防预算为MALBATT配备的10辆战术车,属高机动装甲平台,将提升其在黎巴嫩高风险环境中的生存、通信与机动能力。这既体现马来西亚对维和行动的持续投入,也强化其“全球和平贡献者”形象,同时为军队积累多国任务经验。
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穆罕默德·哈立德·诺丁称,预算是实现“未来武装部队”(Angkatan Masa Hadapan)愿景的关键一步。该愿景源自《国防白皮书中期审查》,目标是将马来西亚武装部队(MAF)转型为网络中心、技术精湛的多域作战力量,覆盖陆、海、空、网络、太空领域。
国防部承诺审慎用款,兼顾国家安全与国防人员、退伍军人福利。当前印太多国(印尼、新、菲)加码国防预算,马来西亚的审慎支出策略更显关键。
马来西亚加大国防投入,正值印太大国竞争加剧、海上军事化升温。中国海军扩张、中美航行自由博弈,给东南亚国家带来安全压力。作为不结盟国家,马来西亚通过装备升级强化自主防御能力,可独立守护海上通道、保护交通线,维护南海及苏禄-苏拉威西海主权。
2026财年国防部与MAF合并拨款217.4亿令吉(约51.50亿美元) ,较2025年增2.92%。其中141.1亿令吉(约33.43亿美元) 为运营支出(维护、培训、部署),76.3亿令吉(约18.08亿美元) 为发展支出(采购、基建)。
这一结构体现支出“再平衡”:从“维持运营”转向“能力升级”,将加速项目落地、减少老旧装备依赖,并通过技术转让(ToT)、工业合作计划(ICP)扶持本土国防工业。
马来西亚的现代化未引发军备竞赛,其针对性采购(防空、海上投射)是战略校准,确保防御态势在区域合作与竞争中平衡可信。分析指出,其聚焦防御性装备的策略符合《2020国防白皮书》,使其成为印太“中立且具韧性”的参与者,兼顾和平稳定与国家利益捍卫。
MAF总司令丹斯里穆罕默德·尼扎姆·贾法尔表示,全体官兵感谢政府预算支持。尽管约50.22亿美元 的国防拨款规模不及区域大国,但预算凸显马来西亚国防规划的成熟——优先质量、可持续性与互通性,而非数量,确保每笔投资服务长期安全与战略自主。
来源:军迷战情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