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现实比你想象的要困难的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8:59 1

摘要: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地里种着瓜果蔬菜,可以开门接客,农产品可以随时变现。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这连绵的秋雨啊,下得人心焦。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真的是心里着急,为农民朋友们焦虑。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里人,多数是没有见过真正的农村的。

节假日去周边乡村走一走,吃个农家饭,采个摘,我们就以为现在的农村都很好了。

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地里种着瓜果蔬菜,可以开门接客,农产品可以随时变现。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空气新鲜,住所宽敞,比窝在“铁皮盒子”里的城里人生活得要惬意得多。

你看到的那一点点,基本上都是发达地区的,走在前列的新农村,或者可以说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了城镇化的地方。

那里的村民生活富足,村里每年都有分红,甚至生活用品都会发放。

六十以上的村民也能领到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城镇化以后周边用工的机会也多,不用远走他乡,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然而,你没看到的,还有很多农村,基础设施还很落后,水资源匮乏。手工劳作仍然非常普遍,靠天吃饭缺乏保障。

好友假日出去旅游,跟我说在海拔1600多米的地方,看到了山里的农民,在梯田里劳作。她说不知道那种地方怎么解决农作物的饮水、产量和运输问题。

我跟她讲,西部地区好些农村是不存在给农作物浇水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没有水,拿啥浇啊。全部得看老天爷脸色。

该播种的时候,下点儿春雨,墒情好,可能就奠定了一年的良好开端。

有时候春天旱得不下雨,只好无奈等雨,哪怕是等来一场小毛毛雨,都弥足珍贵,所谓春雨贵如油,就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及时雨,等着等着播种就相对晚了。农民的心啊,从种下那一粒粒种子开始,天天都要观察天象。天气预报是每日必看节目。

庄稼生长的每一步,日照,雨水都得靠老天爷。自己能做的就是精心伺候他们,该施肥的时候施肥,该除草的时候除草。

去年的年景儿就不太好,前面缺水耽误了生长,好在秋天日照比较给力的,多少都有收获。能赚回成本就算不赔。

我爹去年八十六了,还没舍得抛掉家里那些地,跟他儿子一起种了玉米。

忙活一年下来,抛掉种子、化肥,用别人家机器等投入,不算全家人工,剩下还不到我一个月的工资。

山沟沟里不同于大平原,全部都是机械化。人工投入才是最大的投入。以前家里养个牲口,骡子、马、牛都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耕地和运输全靠它们。

养活一个牲口成本也不低啊,你不精心伺候它们,它们哪儿有力气给你干活儿。

从早到晚,跟喂养一个孩子一样,草、料必须按时足量供应。还得给饮水。

以前吃水都得去井里挑,家里人都得省着用,但是一天给牲口喝的一桶水不能少。

每天晚上我爹都熬着喂它呀,得给它吃饱喝足了,人才能安心去睡觉。

那一年我爹四千多块买的骡子不知得了什么病,猛然over了。我爹难过了好久,我赶紧给他补了点儿钱。

现在没人养牲口了,都改用机器了。但机器的初始成本高,不够规模都摊不住购进机器的成本,上岁数的人也不会操作。只好雇别人家的机器来做。

机器确实是快,但春种秋收都要抢时间,雇别人家的机器,时间不能由你决定,要排队。另外就是山沟沟的地,还有好多是机器到达不了的地方,还得靠人工。

好友说她在路上看到了在地里干活儿的驴,觉得不可想象,现在还有地方得这样干农活儿。

尽管艰难,尽管旱涝都不保收,七八十的老农民还是舍不得扔掉那点儿地。这可不是没苦硬吃,是他们背后真的没有保障。

虽说现在农村各种保险也覆盖了,六十岁以上的养老金一个月一百多。

我爹娘两个人的养老卡,一年取一次,最多也就三千来块,还包括了一份80+老人的补助。

朋友跟我说,她娘四十多就内退了,现在退休金五千多,自己一个人怎么花也花不完。这老农民,两个人一年领的钱还没有普通退休工人一个月的多。

他们都很知足,说起来还会说,我们自己有养老钱。

前面我写过一篇如果没有孩子 农村人怎样养老,有人说我无病呻吟,人家农村人过得好着呢。哎,你是没见过他们有多难啊。

即使有孩子,好多农二代还是农民,甚至连农民也不是。

我弟弟就不如我爹,他就没有自己独立操持过几十亩地,用我娘的话说,他连一块地用几袋化肥都不知道。

他们又没有真正走入城市,都聚集在县城打零工,一个几十万人的县城也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啊。

跑个快递,送个外卖,一月挣个两三千,自己也有一大家子要养活。

爹娘哪儿敢靠他们养老。不管怎样,村儿里种点儿吃的,多少也给他们省点儿。

多数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不容乐观啊。如果能遛狗逗猫,下棋打牌,安享晚年,谁又想七八十还要成天在土里刨食儿呢?

昨天有个新闻讲,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日人均旅游消费113.9元,同比下滑13%。

哎,你算这个人均数有啥意义呢?只有少数有钱有闲的人才能为旅游消费做贡献。

我这个挣着月薪的人都没出去花一毛钱。就从超市采购了两趟食材,连市里的消费场所都没踏入半步。

广大农民,都在抢收庄稼,谁有时间消费?眼看着明年的饭碗儿都未必保得住,又有谁敢去消费?

一个山东的大一娃儿,放假八天,在地里扒苞米七天半,半天返校。

雨不停地下,地里泥的机器都进不去。本来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地方,也只能靠人工抢收。

这雨一下就是半月十天起步,寒露都过了,还没看到要停的迹象。谁能奈何?好不容易庄稼成熟了,能抢收一点儿是一点儿。

那个娃儿说,他多干一点儿,爹娘就能少辛苦一点儿。关键是天气不给力,得抢时间呢。

当然,比起二十年前,农村还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的。

但是要大家都过上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