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和英语专业招生量这么大,是不是快成‘天坑’了?”2025年全国招生量最多的专业TOP10一出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48万)、英语(9.79万)这类大招生专业就引发热议。有人吐槽计算机专业“水课多、学不会代码”,也有人diss英专“专四专八过不了,
“计算机和英语专业招生量这么大,是不是快成‘天坑’了?”2025年全国招生量最多的专业TOP10一出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48万)、英语(9.79万)这类大招生专业就引发热议。有人吐槽计算机专业“水课多、学不会代码”,也有人diss英专“专四专八过不了,口语拿不出手”。这些大招生专业到底值不值得选?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计算机类:招生多≠门槛低,真刀真枪拼实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连续多年霸占招生量前两名,看起来是“烂大街”了,但行业门槛一点没降。企业招聘时,真刀真枪看的是代码能力——能不能独立完成项目,LeetCode题能不能刷明白,这些才是硬通货。
不少学生吐槽“大学四年写不出一行像样的代码”,这背后是教学和实践的脱节。计算机专业不是“水课就能混”的,它是典型的“卷王专业”,需要持续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算法研发岗确实需要高智商,但大部分开发岗更看重的是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校扩招但培养质量没跟上,学生自己又缺乏主动性,才导致“计算机口碑下滑”的错觉。
其实,计算机行业的需求依然旺盛。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人才缺口超500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更是“一将难求”。只要你真能掌握技能,不管是进大厂当程序员,还是搞人工智能研发,就业前景都很明朗。怕就怕在“假装努力”,课上划水、课下不练,那确实是“找罪受”。
英语专业:不是语言难学,是竞争要“精”
英语专业招生量近10万,看似“人满为患”,但真正能把英语学精的人并不多。专四专八过不了、口语“开口崩”,这些问题的根源不是语言难学,而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语言学习完全靠积累,我见过不少二三本的学生,四年坚持每天背单词、练口语,最后雅思能考到8.0,最差也有7.5。
纯文科专业的竞争逻辑和工科不一样。英专要卷到前10%,难度其实比热门工科卷到前10%低不少,但前提是你得真下功夫。很多英专生抱怨“就业难”,但实际上,英语+其他技能(比如翻译+法律、英语+跨境电商)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很吃香。进外企、做跨境运营、当英语老师,出路并不少,怕就怕在“啥都懂一点,啥都不精通”。
大招生专业的“选与不选”:看需求更看自身
像会计学(10.22万)、汉语言文学(9.97万)这类大招生专业,都面临着“招生多、竞争大”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专业“不能选”,关键要看两点:一是行业需求,二是自身能力。
会计学是各行各业的“刚需”,但基层会计确实饱和,要往上走就得考CPA、走管理会计路线。汉语言文学就业面广,当老师、做编辑、考公务员都可以,但需要你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综合素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19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7.87万)这类工科专业,招生量大是因为制造业需求稳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对工科人才的需求长期存在,只要你技术过硬,就业根本不用愁。
给考生的建议:别被“招生量”吓退,选对方向更重要
看到大招生专业别慌,也别盲目跟风吐槽。招生多说明行业需求大,但同时也意味着竞争会更激烈。选专业时,先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喜欢编程、能吃苦,计算机专业就是好选择;对语言敏感、愿意积累,英语专业也能走出花路。
如果不幸选了大招生专业,那就往“精”里钻。计算机就深耕某一领域(比如前端、后端、人工智能),英专就往“英语+X”的复合型方向发展。记住,专业没有绝对的“天坑”,只有“不努力的人”。
2025年的招生数据只是一个参考,真正决定你未来的,是你在专业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别被“招生多”的表象迷惑,也别被“天坑论”带偏,选对方向、扎实努力,再“烂大街”的专业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来源:w.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