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调料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与癌症风险,真的建议每家都换一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8:11 1

摘要:想象一下,我们每天烹饪时随手撒入的盐,可能正是隐藏最深的健康隐患。一项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全球研究指出,在所有的饮食风险里,中国是受“吃盐过多”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烹饪时随手撒入的盐,可能正是隐藏最深的健康隐患。一项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全球研究指出,在所有的饮食风险里,中国是受“吃盐过多”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 g。

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 g,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2 g,但跟目标不超过5 g/d还有很大差距。

吃盐过多的影响

引发心血管疾病

高盐饮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摄入的盐过多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血压明显升高,严重者可致心脏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也会造成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内胆固醇含量增高,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增大。

《BMJ营养、预防和健康》(BMJ Nutrition,prevention&Health)在2022年6月发表一项研究称,我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到全部死亡人数的40%。如果人均每天减少1克盐的摄入量,到2030年就可以减少900万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减少约400万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的中风或死亡。

如果我们到2030年达到人均5克/天的推荐盐摄入量这一减盐目标,就可以将国人的平均收缩压下降约7.1 mmHg。令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降低23%,中风风险降低30%,减少1700万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挽救其中800万人的生命。如果这一习惯再保持10年,一共会有1800万中国人得以避免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增加脂肪肝、肝癌风险

2025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营养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减少食物中的盐分有助于保护肝脏。经常在食物中盐摄入超标的人,患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研究人员分析了近50万参与者,追踪他们13年的饮食习惯。结果发现,与很少添加盐的人相比,偶尔添加盐、经常添加盐和总是添加盐的人,患脂肪肝的风险分别增加了8%、22%和40%。对于肝硬化和肝癌,也有类似的结果。

这说明额外在食物中添加盐的频率越高,患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就越大。研究强调,减少盐的摄入对预防肝病非常重要,建议尽量减少加盐以保护肝脏健康。

增加胃癌风险

胃炎的发生与高盐饮食也密切相关,因为盐摄入过多,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胃壁,增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并且增加罹患胃炎、胃癌的风险。2021年,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在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的官方期刊《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发表了一项探究中国人胃肠肿瘤发病率与生活方式中一些风险因素变化关联的研究。该研究纳入了 27000多名个体的生活方式和胃肠肿瘤发病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高钠摄入与16.6%的胃癌关系密切,并且是最主要的胃癌饮食风险因素。

增加痴呆风险

2024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究团队在《基因与营养》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膳食盐摄入与痴呆风险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究发现,高盐摄入与总体痴呆风险增加相关,强调了减少盐摄入对于预防痴呆的重要意义。

2021年发表在《细胞通讯》(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也提示,如果你长期摄入大量盐,体内的钠含量会长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加压素神经元就会过度活跃。这种机制会导致过度缺氧,从而导致大脑组织损伤。

破坏免疫系统功能

2023年发表于《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盐会损伤免疫系统功能。

该研究由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研究者完成,实验涉及的调节性T细胞(Tregs),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维持正常功能和过度炎症之间的平衡,研究探究了高盐饮食与这种细胞之间的关系。

结果证实,高盐饮食会破坏调节性T细胞的代谢和功能,通过降低它的能量代谢,继而扰乱关键的免疫反应。

即便是短期内高盐饮食,也会对调节性T细胞的适应性及免疫调节产生长远影响。

损伤皮肤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研团队在《美国医学会皮肤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发现了特应性皮炎(又称“特应性湿疹”)新的风险因素——吃得太咸。

研究涉及21.5万人,结果显示,钠摄入增多与特应性皮炎风险增加紧密相关。基于1.3万名参与者的饮食回顾问卷估算,每日膳食钠摄入量每增加1克,特应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增加22%。

提示高钠饮食可能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增加相关,减盐有望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管理病情的一种有效、经济、低风险的方法。

触发全身炎症反应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牟建军团队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示:吃盐多,炎症满身“跑”。

该研究选取18~60岁血压正常者参与了为期3周的慢性盐负荷试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否为盐敏感者,2个炎症关键指标在饮食高盐期都会显著增高,使身体出现炎症。

炎症状态可引发白细胞黏附,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及交感神经系统,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加剧血管收缩,最终就会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

如何控盐?

换成低钠盐

2025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低钠代盐制品使用指南》,通过低钠盐来替代普通食盐(氯化钠),减少因高钠摄入引发健康风险。2024年,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等11个专业学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指出低钠盐能够显著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全因死亡率。不仅安全易行,而且节省个人和社会医疗花费,尤其适合我国国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不全和高血钾患者不适合食用。

善用调料替代食盐

通过不同味道的调节来减少对咸味的依赖,如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替代盐;在菜里适量放点辣椒、花椒、葱、姜、蒜等香辛料炝锅提味;鲜蘑菇、香菇、紫菜等本身带有鲜味,烹调时可不放盐;自带酸味的柠檬汁、番茄汁也可增加风味。

快出锅时再放盐

除了腌制肉类时需要提前先放一点盐,其他情况下只需出锅前加盐就行。这样盐仅附在食物表面,可以减少食盐的摄入量,舌头同样可以感觉到咸味。

注意隐形盐的摄入

许多加工食品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如腌制品、熟食和一些调料等。在购买食品时,应关注食品标签上的钠含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隐形盐。

减少外出用餐次数

曾有调查发现,外出用餐时,一个人每餐的钠摄入量就已经超过了全天推荐摄入量。建议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此外,点外卖也容易造成盐超标,建议少吃。

循序渐进逐步减盐

限盐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减得太猛,否则会影响食欲。可以逐渐减少盐的用量,让味蕾慢慢适应。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科普中国、央视一套等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