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将军令》一书入选2025年9月“中国好书”榜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1 17:47 1

摘要:近日,2025年9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发布,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所属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图书《将军令》入选。本书由儿童文学作家李志刚创作,是一部反映八路军129师在河北涉县抗战历史的儿童文学作品。图书出版后,入选2025年8月“探照灯童书榜”,书评被《中华读书报》

近日,2025年9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发布,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所属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图书《将军令》入选。

本书由儿童文学作家李志刚创作,是一部反映八路军129师在河北涉县抗战历史的儿童文学作品。图书出版后,入选2025年8月“探照灯童书榜”,书评被《中华读书报》整版刊发。

图书简介

《将军令》是一部以八路军129师在河北涉县太行山区抗战为背景的长篇儿童小说,以真实的八路军太行山剧团为切入点,通过少年抗日宣传队的故事,塑造了八路军129师与太行山群众的英雄群像。作品以唢呐曲《将军令》与八路军的军号声作为贯穿全书的双重线索,声景叙事,交响共鸣,展现了烽火太行军民抗战的壮阔历程,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同心、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以及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与鱼水情深的军民情谊。“将军令”作为隐喻,更传递出伟大抗战精神的赓续与传承。

作家简介

李志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作家,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抗战小说《火高粱》《族魂》《大油坊》三部曲。出版儿童文学作品70余部、800余万字,代表作《马小波罗》系列、《少年提刑官》系列。

名家推荐

这部聚焦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少年英雄的作品,不仅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战壮歌,更是一部细腻入微的少年成长史诗,在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交织中,完成了对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独特诠释。

——中国儿童中心原出版部主任、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 马光复

作品巧妙地把军号与唢呐两种乐器摆在一块,前者象征着现代革命思想,后者则象征着传统民间文化。二者在艰苦的岁月中互为关系,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共同奏响了反抗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时代强音,也就是作品不断出现荡气回肠的《将军令》曲子。这不仅能够助力人物形象塑造,而且能够更诗意地深化小说主题。

——文学评论家、原《文艺报》副总编辑、作家出版社总编辑 张陵

精彩书摘

深谷回音,久久不绝。喜旺觉得,在对面的山上一定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男娃。他眯起眼睛仔细看向对面,嶙峋的山崖,覆盖着残雪,有黑有白,宛若国画。看不到人影,只有起伏不断的大山。

“你来得挺早啊。”身后是春生叔的声音。

“叔,你来了!”喜旺的眼睛里跳跃着火焰。他看到了春生叔别在腰里的唢呐,金灿灿地晃眼。

“说,你想学啥?”春生叔问。

“《将军令》,当然是《将军令》。”喜旺迫不及待地说。

春生叔不说话,掏出唢呐高高擎向天空。这时,浮云上升起了老阳儿,阳光照在唢呐上,闪烁着瓦蓝的光。春生叔摇着头,运着气,一声激昂的啸叫直上云霄。那一刻,喜旺的汗毛一根根竖了起来。曲调转而低回沉郁,像是乌云翻滚中酝酿着一场急风暴雨。隐隐地,大山回声,犹如山林之中藏着百万大军。短暂的沉寂后,又是一声尖厉的嘶鸣。这是箭镞刺破长空的声音!似乎有人在暗中操弓射箭,引燃战火。

喜旺不由得闭上眼躲避刺眼的阳光。一刹那,山谷草丛中似乎站起了千军万马,呐喊声、马嘶声、战鼓声、车轴的折断声、兵器的撞击声纷至沓来。这曲调,就像一把火,烧灼着喜旺的少年热血。又像一条河,顺着太行山的千沟万壑滚滚而来……

唢呐声戛然而止,就像奔腾的大河骤然跌落山谷中。

四周沉寂,只有若隐若现的余音。

“娃,知道《将军令》怎么来的吗?”春生叔坐在了老松爷身边,“这曲调有一千多年了,打唐朝开始就有人吹它。俺爷说过,唐兵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只要《将军令》的调子一起,士兵们就只能向前,再也不能回头。也许有一天,这片大山也会成为战场。到那时,咱们就站在最高的山上吹起《将军令》……”

喜旺听不懂,却能感觉到春生叔话里的悲壮,他举起唢呐,鼓起腮,一声绵长的嘶鸣飘飘摇摇飞上了天。

——摘自《将军令》第一章《大雪》

缓过神来的鬼子开始反击。赤红色的弹痕锐利地划破雪雾,发出一阵嗖嗖尖啸声。冻土裹着碎石箭镞般迸溅。喜旺的脸陡地一疼,像是被野蜂狠狠蜇了一下。“你这娃,趴下!”春生叔用力将喜旺按回了草窠。

工事中有人在哈着腰疾跑:“红生,红生在吗?”是娃娃脸通信员。

“在呢!”红生举起手。娃娃脸通信员滚到红生侧旁:“红生,司号员阵亡,田政委命令由你代替。”

“嗯。”红生摸摸腰间的军号,声音在微微颤抖。

“这轮射击过后,你立即吹响冲锋号!”娃娃脸通信员拍拍红生的肩膀,“田政委特别交代,你们俩娃不能参加战斗,只能在工事里隐蔽!”

红生和喜旺犹豫着不说话。

“俩倔娃,政委的话听到没有?这是命令!”老吴叔红着脸大吼。

“听到了!”红生和喜旺大声回答。

子弹壳乒乓响,炒栗子一样。浓烟在谷底咕嘟嘟地冒,又被山风在高空吹散,薄薄的,像是洒落一片肮脏的羽毛。阳光穿透硝烟,在山坡上投下一片斑驳的橘黄,射击声陡然停止。“红生,该冲锋了!”春生叔从背后缓缓抽出大刀,流光在刀身水一样流动。四周响起一片上刺刀的咔嚓声。

红生跳出战壕,高高举起了军号。硝烟遮蔽了天空,只露出山峰一角。他背靠大山,用尽全力吹响冲锋号。浓烟散尽,一面红旗在凌空飞舞,眨眼间,漫山遍野突然站出数不清的战士。“冲啊!冲啊!”呐喊声震裂大地,撕破苍穹。

这一刻,积雪轰隆隆坠落千丈,战士们踏着雪烟腾云驾雾般扑向谷底。

怒潮席卷太行,刺刀的寒光照亮了山谷。

红旗猎猎飞舞,驱赶着遮天蔽日的浓烟。

喜旺掣出了唢呐:“红生,早前壮士出征不都要喝一坛老酒吗?听了《将军令》,浑身都是劲儿!咱们一起为壮士上酒!”

天地苍远,峰峦如聚,群山中回响着雄浑的《将军令》。唢呐与军号伴飞,苍凉的曲调如滚烫铁水倾泻而出,激越的音符撞碎了子弹的尖啸。

将军令,令如山,三军出动撼千山!浑身热血的春生叔向着山坡望上一眼,哑着嗓子吼了一句:“娃们,给咱上酒了!”大刀如风,敌血飞溅,锋刃在阳光下闪耀着暗红的光泽。

寒风终于吹开了一片蓝天,山谷渐渐宁静。

残阳下,刺鼻的血腥味混着焦土气息肆意弥漫。横七竖八的“鳖壳子车”仍在冒着灰色余烟,陷落在雪泥之中。

战士们爆发出撼天震地的欢呼,他们跳到车厢上高擎起一片光灿灿的枪林。有人在挥舞战旗,呼呼作响,烈火一样炽热。

——摘自《将军令》第十一章《冬至》

来源:河北出版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