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灯光聚焦,计时器跳动,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会计知识大赛的现场,总是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不仅是如竞技体育般的激烈对抗,还带有一种极度的严谨与认真。
爱“较真”的会计人
中国会计报记者 陈奕冰
灯光聚焦,计时器跳动,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会计知识大赛的现场,总是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不仅是如竞技体育般的激烈对抗,还带有一种极度的严谨与认真。
在倒计时的压力下,没有一个人选择敷衍或妥协。获得答题权的选手条理清晰地给出结果,每一个字都力求精准。当得知回答错误,他们的第一反应并非欣然接受,而是立即回顾自己的解题思路。
更常见的一幕是,中场休息时,选手们手持笔记走向评委席,坦诚提出心中疑问:“老师,关于刚才那道题目,我们考虑的情形是……”评委们往往会心一笑,乐于投入这场专业对话,有时甚至因一次“精彩”质疑而重新进行评议。
比赛结束,思想的交锋又推向高潮。选手们并不会即刻离场,而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围绕刚刚赛场上的难题展开讨论,深入探究。
会计人的求真务实,几乎成了行业共识。这种“较真”从何而来?
在中央国家机关赛区某场小组赛间歇,一位拥有8年审计工作经验的选手与我分享了他的职业故事。
他聊起一段存货盘点的经历:时值寒冬,客户的钢材仓库位于郊外,为确认账面数字的准确性,他到那里亲手清点了上千根钢管。“数量差一根,价值可能只差几十元,但账实不符就是原则问题。”说这话时,他眼神坚定,没有半分委屈或自夸,而是在平静述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分内事。
后来,他进入企业工作。一次,公司高管提交的餐饮发票缺少消费明细,尽管金额不大,他仍然坚持要求补全手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少了这张纸,就无法证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执着,曾使他承受压力,但也因此赢得尊重。
这些故事让我恍然明白,会计人的“较真”不是性格使然,而是职业特质的外化表现。会计作为商业活动的语言,必须真实、准确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事实。
他们的“较真”实际上是一种守护——守护市场经济的信息基础,守护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守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和信任。这种守护需要勇气,需要坚持,有时甚至需要牺牲。
这场大赛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会计职业群体的精神风貌。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会计角色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但其核心价值从未改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会计人基础核算工作可能被逐渐取代,但其职业判断、道德决策和坚守准则的能力愈加珍贵。
在现场,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自豪与使命感的面庞。比赛考察范围很广、题目难度很大,选手们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但最打动我的不是他们的知识储备,而是其对精确的追求、对真实的执着、对规则的敬畏。
许多组织方都不约而同地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三坚三守”内容制作成物料,张贴在赛场内。这简单的24个字,或许正是对会计人最精辟的诠释。在当下,这种“较真”不再只是职业特质,更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走出赛场,数字流转、交易继续,这群爱“较真”的会计人又回到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作为一名会计宣传工作者,我深感笔下千钧之重。数字背后这些求真、守正、笃行的身影,值得被看见、被铭记、被颂扬。
会计不是冰冷的职业,它坚持原则又充满温度。会计人是这个数字时代的记录者,是经济秩序的守夜人。而我,愿成为他们光与热的传播者,为会计人与会计事业持续鼓与呼。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