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TAD 2025 海运报告:2025 年增速仅 0.5%,红海关税成拦路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1 14:09 1

摘要:全球海运贸易今年的增速居然快停滞了,全年货运量就涨0.5%,跟去年2.2%的劲头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最近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了份《2025年海运运输评估报告》,看完真有点意外。

全球海运贸易今年的增速居然快停滞了,全年货运量就涨0.5%,跟去年2.2%的劲头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就连之前涨得挺猛的集装箱贸易,去年还能有6.2%的增幅,今年也慢到1.4%了。

说实话,海运这行当承载着全球80%以上的货物运输,它就像全球贸易的“晴雨表”,现在这“晴雨表”亮预警,其实就是在说全球买卖没那么红火了。

UNCTAD的格林斯潘秘书长也提到,地缘紧张、关税变动这些事,都在改海上贸易的样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运输成本一高,进口的东西更贵,日子肯定更难。

本来想觉得中长期能好点,报告说2026到2030年,海运每年能涨2%,集装箱能到2.3%,但后来发现,这也只是低基数上的修复,要是再出点地缘冲突或者政策变动,能不能稳住还不好说。

海运变慢的背后,有不少实实在在的麻烦,地缘危机就是其中一个大头。

最明显的就是红海危机,到现在都没彻底平息,直接把几条重要航线搅得一团糟。

之前苏伊士运河每个月能过2500艘船,现在不到1000艘,足足少了六成。

好多船没法子,只能绕走好望角,那边每月过船量从1800艘涨到3000艘,忙得不可开交。

老实讲,这么绕不仅费油,还耽误时间,荷兰鹿特丹港的数据显示,亚洲到欧洲的航线,船跑的路程多了三成,单趟燃油成本涨了两到三成。

欧洲那边进口的汽车零件,今年前四个月延误率都到22%了,商家急得跳脚也没用。

除了红海,霍尔木兹海峡也让人捏把汗,这地方扛着全球11%的贸易和三分之一的海上石油运输,真要是出点事,后果更严重。

航线一变,船的运力也跟着紧了,现在全球超大集装箱船的利用率都到92%了,创了历史新高,租船的费用自然也降不下来。

地缘之外,美国的关税政策也添了不少乱子,之前搞的“对等关税”一会儿调一会儿改,还跟好多国家谈贸易,搞得大家都摸不准脾气。

UNCTAD模拟了一下,这关税可能让全球海运量少6到10个百分点。

世贸组织更直接,把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从1.8%砍到0.5%,就是因为这关税的滞后影响。

本来想提前囤货躲关税,结果后来发现库存用完了,今年下半年出货量又掉下来。

美国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海运量都降了18%,有些订单转到墨西哥,倒让美墨航线今年前五个月涨了12%。

这么看,关税没帮上多大忙,反而让海运更波动,真有点得不偿失。

航线乱、关税晃,直接带出来两个大问题:运费高和排放多,这俩事凑在一起,让海运业有点两难。

先说说运费,2024年中那会儿,集装箱的现货和租船费率,都快赶上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了,后来虽降了点,但跟2019年前比还是高不少。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今年六月平均1850点,比2019年同期高了快七成,这钱最终都得算在货主头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世界粮农组织说,今年非洲粮食进口成本因为运费涨了12%,好些低收入国家粮食安全都受影响。

更无奈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调研发现,只有三成发展中国家能靠政府补贴扛一扛,剩下的只能看着进口货涨价。

再看排放,海运业看着不显眼,却是个排碳大户,2024年全球海运排了9.56亿吨温室气体,比前一年多了5%。

关键是现在大部分船还没法用氨、氢这些清洁燃料,只有8%的船有这能力,船舶回收率也低。

国际海事组织说了,要是不干预,2050年海运排放量还得涨五成。

不过还好,今年四月联合国通过了个航运减排协议,2027年开始实施,目标是2050年净零排放,主要管那些5000吨以上的大船,这些船占了海运碳排放的85%。

如此看来,这个协议算是个好开头,但真要落实不容易,清洁燃料比传统燃油贵两倍多,全球能加注的港口才12个,基础设施差得远呢。

UNCTAD也给了建议,说要加强港口基建、搞技术创新、稳贸易政策,还得帮发展中国家。

欧盟已经行动了,今年开通了鹿特丹到上海的绿色航线,用10艘甲醇动力船;新加坡港也在试区块链技术,想减少港口延误。

这些做法都挺实在,但得更多国家跟着干才行,这份报告把海运的麻烦说透了:增速慢、航线乱、成本高、排放多。

海运这“晴雨表”亮红灯,不是小事,关系到全球每一个人的生活。

未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一个国家不行,得大家一起使劲,不然全球贸易想好好走下去,怕是难上加难。

来源:曦言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