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文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说到底,馆长这次是“说错了话”,还是“站错了队”?他没骂人,也没动手,只是在直播里说了句:“我们都是中国人。”
结果呢?台当局出动刑事局、检调系统连夜立案,绿营网军一拥而上,健身房被抵制,合作商撤资,就连他家人都被骚扰。
更讽刺的是,另一边的大陆网民也不买账,说他“立场不够纯”,有人甚至喊话要封杀他。原本想当个理性中间派,但现实告诉他:你没资格。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言论风波”,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处决。从绿营的司法猎巫,到蓝白的噤声失语,再到大陆网络的“忠诚拷问”,馆长成了两岸极端派联手“处理”的对象。
他成了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异端”,而他的“罪行”,仅仅是:我是中国人。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10月5号,陈之汉,也就是“馆长”,像往常一样开直播。他评论的是国民党主席辩论会,本来话题并不敏感,但网友一句“解放军会不会斩首赖清德”的弹幕,把整件事拉向了失控的方向。
馆长的回应是这样的:“我最近看到新闻说解放军正在加强演练对台‘斩首’打击,把赖清德狗头斩下来。”
说完这句,他紧接着又补了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啦,我挺你,兄弟我等你,日也思夜也思。”
这段话说出来没几小时,岛内政坛就炸了。赖清德办公室第一时间发声明,说这已经“逾越红线”,是“暴力动员”。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也跟上节奏,要求“依法严惩”,说什么“法律不能失守”。
接着就是熟悉的剧本:检调启动侦办,刑事局进场调查,罪名是《刑法》第153条“煽惑犯罪”与第305条“恐吓危害安全罪”,最高可判四年。
馆长很快意识到情况不妙。他公开表示,已经委托律师,自己“可能被羁押”,同时呼吁粉丝“照顾一下家人”。
在岛内,政治言论的后果从来不只是口水战。特别是当你不小心说出了绿营最忌讳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
但要说馆长是“激进统派”?不见得。事实上,他曾是深绿的忠实支持者。2016年力挺蔡英文,甚至直播为民进党宣传政策。
可到了2025年,风向彻底变了。今年6月和8月,他两次赴大陆,直播走访上海、杭州、深圳,向观众展示了大陆的发展现状。
他不止一次在镜头前道歉,说自己“以前被民进党骗了很多年”,也公开说“两岸同属中国”“我是中国人”。这种转变,让他在绿营眼中,从“自家人”变成了“叛徒”。
尤其是在他拥有百万级粉丝、影响力直逼主流媒体的情况下,民进党不能容忍他继续“带坏年轻人”。于是,打压开始了。
他开的健身房、卖的保健品、合作的品牌,一个个被绿营网军点名攻击。社交平台被恶意刷差评,部分门店甚至被逼停业。
他的言论被剪辑成“挺武统”的片段,在绿媒上循环播放,塑造成“疯子”“暴徒”“大陆走狗”的形象。而所谓“司法程序”,不过是这场政治清算的最后一步。
本以为“对岸”会理解他,结果另一边的反应也让他寒心。在大陆,他的直播吸引了190万次观看,很多网友点赞他的“觉醒”。但就在“斩首”言论传出后,评论区风向突变。
有人质疑他“反武统”,说他“立场不坚定”;有人质问他“到底站哪边”;甚至还有平台传出合作方撤资的消息,说是“担心舆论风险”。他夹在两岸之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在台湾,他是“统派疯子”;在大陆,他成了“假统派”。而真正让他陷入绝境的,不是哪一方的打击,而是这世界已经容不下理性中间的声音。
其实,馆长说的那句话,“我们都是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是无数台湾同胞的常识。而现在,却成了政治原罪。
民进党把“支持统一”当成敌人标签,用司法、网络、舆论三重打压,把异见者一个个清除。
他们可以为“斩首国民党江启臣”点赞,为“黄国昌设灵堂”鼓掌,却对馆长的一句反讽动用国家机器。这不是法律,这是政治恐怖主义。
而在大陆,一些舆论也陷入“忠诚测试”的怪圈。只要你不是100%的立场一致,就可以被质疑、被封杀。问题是,这种二元对立,只会让两岸之间的对话空间越来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馆长事件发生的背景,是赖清德民调崩盘、经济低迷的当口。2025年台湾PMI跌到谷底,全年经济增长率只有0.16%,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上升。
民进党急需一个“敌人”,一个“替罪羊”。馆长,刚好合适。他有流量,有争议,更重要的是,他曾是“自己人”。这样的人“背叛”之后,打起来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赖清德亲自下场定调,卓荣泰公开施压检调,绿营媒体全天候炒作,这不是处理一场言论风波,这是一个政治清算的全流程演练。
而这场操作,也暴露了民进党真正的焦虑:他们怕的,不是馆长一个人;他们怕的是,有更多人像他一样,看清了套路、走出了信息茧房。
在大陆这边,官方并未直接介入馆长事件。但态度其实也很明确。8月的时候,国台办曾对馆长大陆行表示“肯定”,说他“真实体验了做中国人的自豪”。可当他直播提到想参加阅兵时,并未获安排。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大陆的一种战略转向:不再迷信岛内政党的转变,不再依赖“蓝白合作”,而是通过军事、经济、法理三位一体的方式,压缩“台独”空间。
比如2025年10月初,大陆举行“海峡雷霆-2025A”军演,几乎贴着台岛外围展开。与此同时,贸易方面对台顺差突破千亿美元,经济压力持续加码。
而对像馆长这样“民间统一力量”,大陆也越来越讲求“实质行动”,不再单靠表态吃香。这也是馆长在大陆“口碑滑坡”的关键原因之一。
这场风波,其实折射出的是2025年两岸关系的一个新现实:极端派在掌控舆论,中间派被迫沉默,理性声音被边缘化。
馆长的遭遇,是这个结构性问题的一个具体体现。他试图推动蓝白制衡绿营,却被蓝白冷处理;他试图呼吁和平统一,却被绿营打成煽动暴力;他想在大陆寻求理解,却被部分舆论要求“表忠心”。
这一切最讽刺的地方在于:馆长没有真正说错什么。他没有鼓吹战争,也没有威胁谁的人身安全。他只是表达了一个普通人对统一的认同,一个对和平的想象。
如果连这样的人都要被“处决”,那这个社会,到底还剩下多少可以说话的空间?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日子,他的案件会被法办、会被炒作、会被利用。而他本人,也许会被封口、被定罪、被抛弃。
但他留下的这个问题,谁来回答:在这个非黑即白的时代,还容得下一个“我是中国人”吗?
来源:地缘历史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