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习武都是从认知李小龙电影传播的截拳道开始的。今儿给大家整理了李小龙在海外私教的十二课仅供喜欢的拳友们进行收藏赏阅。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习武都是从认知李小龙电影传播的截拳道开始的。今儿给大家整理了李小龙在海外私教的十二课仅供喜欢的拳友们进行收藏赏阅。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李小龙的教拳之道至今仍是现代搏击训练的宝藏。
作为一名深谙教拳之道的截拳道教练,创始人李小龙的教学体系融合了渐进性训练、个性化指导和实战应用三大核心要素。他摒弃传统武术教学的填鸭式方法,倡导“一课一技”的精专训练模式。
李小龙的私教课程不仅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武术本质的理解,强调“简单技术的正确施用”远胜于繁杂技术的堆砌。
李小龙的教学方法建立在五个核心原则之上。
他坚持单一技法专注训练,每课时只深入讲解一两种技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吸收。
他采用渐进式教学,每新课内容都会与上一课时所学紧密联系,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李小龙极其重视重复训练,他认为截拳道与拳击、击剑一样,每个动作都需要无数次重复练习才能掌握。
他还倡导变化训练,通过不同方式和场景练习同一技法,避免训练枯燥。
最后,他强调实战应用,所有训练最终都要服务于实战需要。
李小龙的十二课教案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训练程序,从基础到高级,循序渐进。
基础适应性训练是每节课的热身环节,包括交换劈叉、俯卧撑、原地跑、肩回环、高踢腿、高抬腿和弯腰前俯等动作,为正式训练做好准备。
课程开始首先是教学礼仪,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尊重关系,这是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警戒势(摆桩) 是截拳道的核心起式,第一课就从自然姿势练习摆桩开始,包括向前成摆桩和向后成摆桩,以及基本步法的前进与后退。
李小龙教学中有许多关键技法要求极高,这些是截拳道实战能力的核心。
侧踢技术是重点技术之一,最初只练习右腿,从自然姿势起动,强调同步协调训练(水柔弱原理)。训练过程包括从自然姿势向侧面踢击,首先练习低位侧踢,根据个人柔韧性逐渐提高踢击高度。
指戳技术训练中包含意识训练和中线原理的理解,从自然姿势进步成摆桩或退步成警戒桩的练习,包括桩势移动和后跨步成警戒桩。
四方原理是截拳道的重要理论,通过标指练习和黑板分划来解释,配合意识练习包括内侧高位、外侧高位、内侧低位和外侧低位四个方位。
李小龙的私教课极具个性化,据其弟子乔·刘易斯回忆:“李小龙会提前将他的教案准备好。他将自己的私教课安排得像一个导演筹备一个电影摄制组一样,总是非常的严谨,及时和计划周到。”
他非常注重细节,甚至对着装也有要求:“他更喜欢你穿着运动休闲裤,T恤,或裁剪宽松的运动衫和运动鞋。”
这是因为运动鞋能提供更好的助力,并且在练习脚障踢(Leg Obstructions)时保护踢击脚。
李小龙在上课前会测试学生,确保他们一直在练习上节课所教的内容。他对技术的要求极高,曾指出乔·刘易斯在开始时身体过于紧绷,这不仅会暴露动作意图,还会减慢速度和削弱力量。
李小龙对教练素质有极高要求。他认为截拳道教练最不可或缺的素质除了自身技法外,就是拥有不朽的活力与热情。
在课堂中,教练的任何举止都会引发学生的反应,无论是热情还是冷漠。训练项目取得成功,多半是以活泼生动的形式进行和完成的。
一名成功的教练必须知晓人类的本质区别,要充分体察学生们在体质与思想上的不同,并且能够接受这种不同。越对学生了解透彻,教学就越能取得成功。
教练应对教学中每个细节都能把握充分,如果教练自己能够更多地做到对学生的要求,那么这本身将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李小龙采用了多种训练方法和辅助工具来提高训练效果。
木人桩训练是截拳道中较为独特的训练方法之一。
李小龙练的木人桩是根据咏春拳的木人桩改进的,高1.8米,直径约20厘米,用粗弹簧支撑,桩设两手,用来练防守反击。
打沙包训练分为轻沙包和重沙包。
轻沙包内装不碎胶珠,给人一种打人的感觉,可以用来练各种腿法。
重沙包装不碎胶珠或木屑、棉纱,重约30公斤。
李小龙说:“吊沙包对于我练习适当时间发招的技能非常有效。它训练我适时起脚,并在适当距离发出我力所能及的威力。”
跳绳是李小龙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锻炼下肢力量,增强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柔韧性。他每天跳绳10分钟。
07 额外练功与生活融合李小龙强调利用任何空闲时间练功,他从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分秒,每当空闲便十分“巧妙”地进行练武。
他提倡改变生活习惯,如尽量用步行代替坐车或电梯;将练武变为生活兴趣和习惯;甚至在穿裤子或鞋子时,抬起一条腿练“金鸡独立”姿势。
在人多的地方等人或交谈时,他可以做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练习:将手放在胸前,左手抓紧右手背用力推压;站立时将一只脚稍稍离开地面,只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握紧拳头用力扭动等。
这些“额外”练功法使训练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保证即使忙碌的人也能持续强化武技,保持身法。
李小龙的教学方法超前于他的时代,甚至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革命性的。
他专注于实用力量、爆发速度和耐力,使自己脱颖而出。
早在这些训练方式成为主流之前,他就已经融入了循环训练、等长练习和爆发性动作训练。
他对核心力量、快肌纤维的发展以及全身调理的重视与现代职业运动员如出一辙。
李小龙的截拳道哲学为现代综合格斗奠定了基础,强调适应性、效率以及不受固定风格束缚。
他认为“截拳道只是一个名称”,鼓励斗士们吸收有用的东西,抛弃无用的部分,发展自己的方法。
这些原则与当今MMA和UFC的发展完美契合。
乔·刘易斯
李小龙的弟子乔·刘易斯曾感慨道:“李小龙对我的私教课是让我成为伟大的搏击家的基石。”
即使成为美国全国黑带冠军和世界冠军后,他仍然坚持:“李小龙是公认的大师,他能看到我们顶尖职业拳手以为自己知道的以外更多的东西。”
李小龙的教学方法超越了时代,他对训练科学的理解甚至超前了五十年。
他留下的不仅是格斗技术,更是一种关于自我突破和不断进化的哲学。
来源:京门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