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中医院的低成本寒露养生法学起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1 02:16 2

摘要:“露水先白而后寒”,寒露作为秋意转寒的转折点,昼暖夜凉,空气干燥,人体也容易出现皮肤干、咽干、情绪低落等“秋燥”反应。

10月8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

“露水先白而后寒”,寒露作为秋意转寒的转折点,昼暖夜凉,空气干燥,人体也容易出现皮肤干、咽干、情绪低落等“秋燥”反应。

如何顺应节气,安稳入深秋?全国多家中医医院及医院中医科室推出实用又暖心的养生“小妙招”,一起收藏学起来。

每日一杯双豆双谷稳压饮,助力高血压患者日常调养。

制作方法:取黄豆、黑豆、小米各30克,燕麦30克,提前浸泡黄豆、黑豆4~6小时,与其余食材一同放入豆浆机,加1000~1200毫升清水打成豆浆。

此饮富含大豆异黄酮、皂苷、膳食纤维等,能调节内分泌、降胆固醇、促进排便,有助于调和气血、稳定血压。

需注意,严重胃溃疡、肠炎等肠胃重疾患者不宜饮用,以免膳食纤维刺激肠胃,加重负担。

百合山药粥 百合润肺安神,山药健脾补肺。脾胃强壮,肺气才足。将新鲜百合、山药片与大米一同熬煮成粥,能在滋阴补气的同时,增强抵抗力。

白萝卜陈皮水 白萝卜能顺气化痰,陈皮则理气健脾,两者一同煮水代茶饮,味道清淡回甘,能帮助清理呼吸道,化解黏痰。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汤一甜品,精准滋养破“秋燥”

石斛山药百合猪骨汤 汤中石斛滋阴清热,鲜山药健脾补肺,百合润肺止咳,再搭配润肠的北杏仁与滋补的猪骨,共同发挥养阴润燥、润肺止咳的功效。

石斛山药百合猪骨汤尤其适合在干燥季节出现皮肤干痒、鼻干咽燥、干咳无痰等“肺燥”症状的人群,也适用于阴虚内热体质者的日常调理。做法简单,将所有材料洗净,猪骨焯水后,一同入锅煲上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蜜蒸百合 其源于《太平圣惠方》,是一款制作简便、口感清甜的居家润燥小食。将新鲜百合与蜂蜜拌匀后蒸制1小时,随后趁热调匀,待冷后装入瓶罐中即成,每日早晚取一汤匙服用。食用可起到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

蜜蒸百合尤其适合用于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咽喉干燥、唇部干裂,以及心绪不宁、睡眠不佳的状况。注意:平时痰多、腹胀或容易腹泻者不宜食用。

图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众号

揉按迎香穴,可起到通鼻窍、防感冒的作用。该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的鼻唇沟中。用食指指腹顺时针、逆时针各揉按1~2分钟,至局部微微发热。

此举能有效促进鼻周气血循环,缓解因干燥或冷空气刺激引起的鼻干、鼻塞,并能宣通肺气,提升呼吸道防御能力,对预防秋季感冒也大有裨益。

“三仁茶”由杏仁、桃仁、柏子仁各5克组成。

杏仁能宣肺化痰,开启上焦水道;桃仁可活血润肠,疏通下焦淤堵;柏子仁养心安神,调和中枢。三者合用,实现上宣、中养、下通,共奏润燥滑肠、理气安神之效,尤其适合作为秋冬补水困难的人群日常饮用。

广东省中医院:艾叶沐足+艾灸温阳,温阳御寒

艾叶沐足祛寒邪 用艾叶15克与紫苏叶20克一同煎煮30~40分钟,待温度降至45℃左右时泡脚,时长10~15分钟,每周坚持4~5次。

此方利用艾叶纯阳之性与紫苏叶解表散寒的效果,通过足部经络温煦全身,能有效驱散体内寒湿,改善秋冬手脚冰凉,为身体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

艾灸补阳气 对于深秋阳气不足带来的倦怠与寒凉,可艾灸太溪穴与丰隆穴。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原穴,能滋阴益肾;丰隆穴在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两横指处,是祛痰要穴,能健脾和胃。

将艾条点燃后距皮肤2~3厘米熏灸,每穴10~15分钟,每周2~3次,可激发身体阳气,达到健脾调肝益肾的综合效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女性深秋养生,巧按三穴调气血

每日按揉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约四指宽处),这个脾、肝、肾三经交汇的“妇科要穴”,能有效调和气血,调理月经。

图源溧水区妇幼保健院

同时,可搭配按摩足底的涌泉穴与内踝下方的照海穴,二者均为肾经要穴,协同作用能滋阴益肾、引火下行,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心烦,并改善睡眠质量。

每天坚持按揉这组穴位3~5分钟,有助于女性在气候转凉、阳气收敛的时节里,由内而外滋养身心,保持气血充盈与内在平衡。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晨起三分钟,通经活络御秋寒

晨间养生三式 晨起醒来后先用弹中指刺激中冲穴启动心阳、促进循环,为一天储备御寒能量;接着摩腹,以搓热的掌心顺时针结合逆时针揉按腹部,最后温敷肚脐,能温和唤醒脾胃、预防便秘;最后摩鼻,用温热拇指上下按摩鼻梁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可有效宣通肺气、预防秋季鼻炎发作与感冒。

三个动作连贯易行,每天仅需几分钟,就能系统调理心肺、脾胃与呼吸功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八段锦三式,调脾胃、增气力、抗疲劳

建议重点练习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一升一降的动作调和脾胃;“五劳七伤向后瞧”,转头回望可缓解疲劳、增强免疫;“攒拳怒目增气力”,马步冲拳有助于舒畅肝气、抵御秋悲。

每日清晨坚持练习1~2遍,能循序渐进地提升身体应对季节变化的能力。

来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