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5型鱼雷艇速度极快,其设计最终源自著名飞机设计师A.N.图波列夫(A.N. Tupolev)领导的团队所研发的一系列方案。该型鱼雷艇总产量近300艘,其中73艘在战争期间损失,另有数十艘在1945年后仍处于现役状态。
苏联G5型鱼雷艇
G5型鱼雷艇速度极快,其设计最终源自著名飞机设计师A.N.图波列夫(A.N. Tupolev)领导的团队所研发的一系列方案。该型鱼雷艇总产量近300艘,其中73艘在战争期间损失,另有数十艘在1945年后仍处于现役状态。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海军深受多重因素影响,致力于打造一支强大且高效的近岸舰艇部队。当时苏联海军的定位已沦为“保障陆军(苏联主要军种)濒海侧翼安全的工具”——这些濒海区域均为浅海与隐蔽水域,涉及的作战距离较短。此外,1919年英国CMB型鱼雷艇( Coastal Motor Boat,近岸摩托鱼雷艇)的成功袭击,证明了少量此类舰艇在训练有素的人员操控下能发挥巨大潜力;同时,苏联还获得了两艘无法使用、受损的桑尼克罗夫特(Thornycroft)55英尺级鱼雷艇作为参考样本。基于这些基础,苏联在1928年研制出了一款性能尚可的18米(59.06英尺)级鱼雷艇,代号S4。
受当时苏联本土技术水平所限,S4型鱼雷艇不得不采用美国产汽油发动机,但凭借发动机的可靠性与优良的舰体设计,该艇在试航中达到了接近50节(约92.6公里/小时)的极高航速——不过,若搭载两枚457毫米(18英寸)鱼雷,或在非平静海况下航行,航速会大幅下降。S4型鱼雷艇共建造约60艘,为苏联积累了丰富的鱼雷艇设计与使用经验。
沙俄海军曾以勇于创新、乐于采纳新技术而闻名,这一传统在苏联时期得以延续:苏联会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采购舰体设计与动力系统技术(只要有机会获取)。以这些引进技术为基础,苏联研制出了19米(62.3英尺)级的G5型鱼雷艇。该型艇仍深受英国CMB型鱼雷艇的影响,采用断阶式舰体(stepped hull),舰艉设有两个发射槽,用于发射尺寸已升级至533毫米(21英寸)的鱼雷。苏联为G5型艇研制了一款性能可靠且可升级的汽油发动机,该发动机表现出色。
G5型艇存在一处设计缺陷:早期型号的舰体外壳与框架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导致舰艇饱受腐蚀问题困扰。正因如此,后续研发的21.6米(70.9英尺)级D3型鱼雷艇改用木质舰体,且进一步改进了鱼雷发射方式——采用舷侧发射装置,而非G5型的艉部发射槽。
战争期间,大量G5型与D3型鱼雷艇投入服役,另有超过200艘来自美国和英国的鱼雷艇作为补充。此外,苏联还量产了多种类型的装甲艇:这类舰艇航速相对较慢,但在坦克炮塔内配备了火炮与机关炮,在近岸与内河作战中展现出强大战力,是令人生畏的作战平台。
苏联鱼雷艇(MTB,Motor Torpedo Boat)的研发,融合了三方面经验:本国Sch4型鱼雷艇(早期俄制型号,其设计本身源自英国一战时期的CMB型鱼雷艇)的使用经验、意大利的鱼雷艇设计方案,以及苏联本土的全新设计理念。二战期间,苏联绝大多数高速摩托鱼雷艇均为此类型号,即G5型。
G5型鱼雷艇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采用轻量化铝合金舰体;二是换装了威力更强的21英寸(533毫米)鱼雷(苏联早期研发鱼雷艇时,曾使用18英寸鱼雷)。G5型艇的建造周期为1930年至1939年,期间根据不同技术规格分为7、8、9、10、11五个系列。其中11系列为1939年量产型号,配备两台GAM 34 BSF型发动机——为适配该发动机,舰体结构进行了强化以提升坚固性;据记载,某一艘11系列空载状态下的航速可达62节(约114.8公里/小时)。
1934年至1944年间,G5型鱼雷艇按该设计方案共建造约329艘,分为五个基础系列。1942年,苏联军方成功在G5型艇上加装国产“喀秋莎”88毫米火箭炮后,海军当局随即下令将陆军的82毫米与132毫米火箭炮改装为舰载型号(截至1945年,共下达242套改装订单)。1943年至1944年间完工的部分G5型艇,被封死了鱼雷发射井,转而在司令塔上方安装了火箭发射装置。
“维胡里”号(Vihuri)是芬兰军队俘获的一艘苏联G5型鱼雷艇——战争期间芬兰共俘获3艘G5型艇,但仅启用了其中2艘(根据1944年停战协议条款,所有俘获的G5型艇均需归还苏联;芬兰最终还向苏联移交了其海军最大的舰艇“维纳莫伊嫩”号海岸防御舰)。
G5型艇为金属舰体,舰长59英尺(约18米),标准排水量17吨,由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主导设计,航速极快,可达53节(约98.2公里/小时),配备两枚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及一挺12.7毫米重机枪。苏联G5型与芬兰“休克西”级(Syoksy-class)鱼雷艇均采用了一种独特的鱼雷发射系统:鱼雷既不通过发射管发射,也不悬挂于舷外投放,而是安装在舰艉的滑轨上,从艇尾“尾先出”式弹出;发射后,母艇需迅速驶离以避开鱼雷航线——系统设有安全延时装置,确保鱼雷弹出后不会立即启动,为母艇争取规避时间。
G5型鱼雷艇总产量共计321艘,除北极战区外,苏联在二战所有战区均投入了该型艇的作战行动。
G5型是当时全球航速最快的鱼雷艇之一,且相较于其排水量,武器配置极为强劲,非常适合在平静水域实施突袭作战。同期国外同吨位鱼雷艇通常仅配备威力较弱的450-457毫米口径鱼雷。
但G5型的优势也伴随着明显缺陷:其舰体的断阶设计( redan,为实现高速而采用的舰体结构)虽能保障高航速,却导致舰艇在波浪中易出现大幅偏航,航速也会显著下降;在大风浪中全速航行时,艇体将承受剧烈的波浪冲击;大量飞溅的海水会干扰船员操作与观察,进而降低鱼雷发射精度与机枪射击命中率。
G5型7系列(G5 series VII),194号工厂(factory №194)
该系列是G5型鱼雷艇中产量最高的型号。最初配备的是KWIM DA型机枪,后期更换为单挺DShK重机枪。
性能参数 数值
排水量 14.98吨
舰长 19.08米
舰宽 3.33米
吃水 1.2米
动力系统 2台850马力GAM-34BS型发动机
最大航速 51节(约94.4公里/小时)
经济航速 31节(约57.4公里/小时)
最大航速续航里程 160海里(约296.3公里)
经济航速续航里程 200海里(约370.4公里)
武器配置 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挺12.7毫米DShK重机枪
G5型11系列(G5 series XI),194号工厂(factory №194)
该系列是G5型在战前量产的最后一个型号。部分该系列艇加装了第二挺DShK重机枪,并强化了舰体结构强度。
性能参数 数值
排水量 17.84吨
舰长 19.08米
舰宽 3.33米
吃水 1.02米
动力系统 2台850马力GAM-34BS型发动机
最大航速 51节(约94.4公里/小时)
经济航速 31节(约57.4公里/小时)
最大航速续航里程 160海里(约296.3公里)
G5型11改进系列(G5 series XI-mod.),532号工厂(factory №532)
该系列为黑海舰队专用型号,在刻赤(Kerch)建造。与10系列类似,该系列艇配备了经强化改进、功率更大的GAM型发动机。
性能参数 数值
排水量 17.17吨
舰长 19.08米
舰宽 3.33米
吃水 1.22米
动力系统 2台1000马力GAM-34F型发动机
最大航速 54节(约100公里/小时)
经济航速 36节(约66.7公里/小时)
最大航速续航里程 156海里(约288.9公里)
经济航速续航里程 255海里(约472.3公里)
武器配置 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挺12.7毫米DShK重机枪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