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抗癌实锤!肿瘤专家推荐:最好的抗癌运动,不是走路跑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1 07:12 1

摘要:陆阿姨是一位55岁的退休教师。去年体检时,一张“良性肿瘤”报告让她寝食难安。她曾一度以为,日常散步和走路已经算是“健康生活”,可面对突然的诊断,她开始反思:难道这些努力还不够?一次社区卫生讲座,她无意中听到专家的话:“对多数癌症患者而言,预防和康复的关键运动,

陆阿姨是一位55岁的退休教师。去年体检时,一张“良性肿瘤”报告让她寝食难安。她曾一度以为,日常散步和走路已经算是“健康生活”,可面对突然的诊断,她开始反思:难道这些努力还不够?一次社区卫生讲座,她无意中听到专家的话:“对多数癌症患者而言,预防和康复的关键运动,并不是走路、跑步那么简单,有种运动往往被忽视,却‘大有文章’。

”陆阿姨产生了疑问:什么运动竟然比这些更重要?多年坚持的习惯会不会就此“被打脸”?今天,不妨跟着她的视角,一起揭开“最优抗癌运动”背后的门道。你以为的答案,可能完全颠覆认知,尤其是第二点,90%的人都忽视了!

近年来,关于“运动抗癌”的话题成为医学界共识。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的最新指南中明确指出:合理、科学的运动干预,能帮助降低多种肿瘤的发生风险,甚至辅助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那么,穿梭在社区公园里的快步走、早晨的人群慢跑,这些真的就是抗癌防线的“核心”?不少研究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一直以来,大众普遍认为,有氧运动,比如走路、慢跑、骑车,是保持健康、预防多种慢病的“万能钥匙”。但对于抗癌领域,专家却给出了更精细的建议。

哈佛大学历时8年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单一有氧运动虽然能增强心肺、控制体重,但在降低特定癌症发生率、改善免疫功能方面,远不如“抗阻训练”有效。所谓抗阻训练,通俗讲,就是力量练习,如哑铃操、深蹲、自身体重训练等。

“力量练习不仅能提升身体基础代谢,还能促进淋巴系统流动,加强免疫细胞活跃度,对抗多种癌症更有针对性。”北京协和医院肿瘤专家张海燕教授如是说。

研究数据显示:定期力量型训练的人群,罹患乳腺癌、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下降了18.7%和15.3%,显著优于单纯快走或跑步的人群(风险下降仅为7.2%和6.4%)。

中国癌症康复协会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也证实:肿瘤患者在术后坚持中、低强度的抗阻训练,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了12%-16%,术后复发率也显著降低。

首先,力量训练可刺激骨骼肌分泌“肌源性细胞因子”(myokines),这些因子能调控机体免疫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扩散。

其次,肌肉增加后,胰岛素敏感性提升,有助于稳定血糖、介导细胞修复,间接减少癌变机会。

再者,抗阻运动还能改善压力、睡眠和心血管风险三大健康“根源”,减少炎症状态,让机体处于健康巡航。

陆阿姨在家人协助下,每周坚持3次抗阻训练,仅两个月后,就迎来了三大“喜人”转变:

免疫指数提升
北京协和医院跟踪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坚持“力量+有氧”运动,体内NK细胞活跃度提升13.2%,T细胞总数上升14.1%,抗肿瘤免疫力显著增强。
陆阿姨不再频繁感冒,精力比患病时更充沛。

肌力恢复,生活能力改善
抗阻训练显著提升实体肌群功能,中老年患者下肢肌力评分提高约19.6%,日常生活如上下楼、提重物显著轻松,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


陆阿姨表示,以前抱孙子费力,现在轻松胜任。

情绪心理骤变,恢复信心
多项海外meta分析指出,规律抗阻运动能降低焦虑、抑郁评分12.4%-15.8%,恢复患者对生活的主动感和幸福感。
陆阿姨的家人们发现,她的笑容又回来了,情绪比疾病初期乐观了很多。

科学规划时间和频率
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30-60分钟,搭配适度有氧(如快步走、骑车),避免过度疲劳。每次锻炼20分钟-40分钟为宜,以感到酸胀但可继续为度

选择适合自身的抗阻动作
初学者可用弹力带、矿泉水瓶、简易哑铃等工具,进行深蹲、弓步、俯撑、靠墙推手等部位练习。每组8-12次,重复2-3组。个人体能有限可适当减少组数或次数,循序渐进,切忌逞强。

注意安全与个体差异
任何运动都需先征求主治医生意见。术后、放化疗期及活动受限人群,必须个体化制定运动处方。建议找专业运动康复师评估。出现异常心慌、气短、头晕等情况时,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坚持科学锻炼,远比盲目走路或跑步更可靠,尤其是在抗癌康复道路上,“力量训练”才是你不得不重视的一环。

健康其实就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看似“小得不能再小”的改变,都决定着最后的结果。从现在起,不妨试试这样的高效抗癌运动吧!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肿瘤防控指南》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共识文件》

《哈佛医学院运动与癌症关系研究报告》

《癌症患者运动康复实践指南》

来源:鲁老师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