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阴雨天气!多地将迎暴雨+大暴雨,山东最新预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01:47 1

摘要:菏泽、半岛也不会好到哪去。风换了向,阵风呼呼地刮,温度直掉。菏泽和鲁西北最低12℃左右,南部还能勉强20多度,可一出门就是湿冷泥滑。

八天假期一过,山东的天像是和谁赌气似的——雨,一点没打算停。

有人刚从返程的绿皮车上下来了,箱提着,鞋底泥,脸上湿。望着天黑压压的云,咒了句:这日子,真够了。

农田里的水,还在涨。拖拉机陷在泥里半天拖不出来,干着急的人站在田边,拿烟连抽了三口——秋收?看这架势,悬。

9号到13号,阴雨不散,鲁西北和鲁中要撑伞撑到手酸,中到大雨甚至暴雨、大暴雨……

菏泽、半岛也不会好到哪去。风换了向,阵风呼呼地刮,温度直掉。菏泽和鲁西北最低12℃左右,南部还能勉强20多度,可一出门就是湿冷泥滑。

10号那天,南部还25℃左右,可鲁西北就只能16℃。这温差,让人早晚下地都得裹袄。

阴雨天接着来,济南、淄博、潍坊北部、烟台北部这些地方,要被中雨浇一遍又一遍。北风三四级,湿得透心凉。

土壤呢?八成监测站显示,十厘米以下农田土壤全是“过湿”状态,不排水的地方,已经见水面了。

农民最担心的是——秋收拖延。前茬作物收不了,就腾不出地来整地播冬小麦。眼看是适宜期,却进不了地,一分耽误就是收成的差别。

有老农业人说,这种连着多日降雨,是“稳定性降水”——下得不急,可它不停。晴天,是盼不到的那种。

低洼地块积水风险高,这不是吓唬人。机器不能进地,只能抢雨停那点空当人工收割,再拉去烘干。不烘干?烂、发霉、全毁。

积涝严重的地,还得先排水,把沟挖深,不挖就等着看粮食漂走。

已经腾茬的农田呢?趁间隙翻耕散墒,好给冬小麦留点机会。但问题是——间隙什么时候来?没人敢保证,因为预报里写着“整体雨势平缓但持续时间长”。

而城里人关心的是出行安全,这雨搭配阵风,让很多路段湿滑、能见度低,尤其是北部沿海的风力能到七八级,一车稍不稳就甩。摩托、电动车更是硬仗,一脚下去踩空就是摔。

农民关心的是收成,司机关心的是安全,孩子关心的是上学是否还要冒雨……可天气,它不跟任何一个人商量,只按自己的节奏走。

有人说,这场连雨或许是对旱情的补偿,但对秋收来说,它是难题。因为成熟的作物是等不及的,它们的最佳收割期一过,就会质量下降、甚至腐烂,价格直接受影响。

管理部门建议的三条措施,看起来都有理,但执行起来全仰仗天气——对具备机械条件的田块,全力抢收;对严重积涝的田块,加强排涝;腾茬的赶紧翻耕散墒——这些听着熟悉,可一旦说“赶紧”,必定是在跟天赛跑。

而天,从来不听命令。

城镇居民或许会说,下点雨也正常,不至于这么紧张。但他们可能没见过满仓玉米发霉的样子,那种味道会让人一辈子忘不了。农户会算账——一场秋收失败,意味着全年的投入可能白费,债务会压到来年春季,还可能拖垮一家人多年攒下的底子。

现在的问题是,两端的人没法互相说服:城里人盼着空气湿润、缓解干燥;乡村人在泥里焦急,看着苗头一步步逼向坏结果。

这种拉扯,不会因为天气预报再多几个温度数字而解决,也不会因为一句“注意安全”就平息怨气。现实很简单——持续阴雨,对农业和交通就是挑战,对部分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则是苦难。

你支持为了缓解旱情而接受这样的连日降雨吗?还是觉得秋收第一、必须尽快迎来晴天?

你站哪一边?

来源:微笑海浪Tp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