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丢脸也好,胜利也罢,这场战争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现代战争的诸多特点和规律,让中国得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深度审视和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乌战争也算是“打醒了”中国,给了我们诸多关于战争的启迪。
在这场战争当中,俄罗斯有过震惊世人的惊天胜利,也有过在全世界面前丢人现眼的尴尬。
无论是丢脸也好,胜利也罢,这场战争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现代战争的诸多特点和规律,让中国得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深度审视和思考。
这一次,俄军在实战中吃的亏,认真备战的解放军也会全力避免。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情报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仗也是一样。在参与一次战争行动之前,必须要为战争进行长足的准备工作,而这当中,情报工作尤为重要。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夕,即2022年2月中下旬,美国多家媒体相继爆料,称俄罗斯近期计划对乌克兰发起军事打击,两国将在数日内爆发战争。
彼时,尽管俄乌边境局势剑拔弩张,但美国的这一说法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美国的恶意炒作而已。
直到2月24日到来以后,所有指责美国恶意炒作的声音全部偃旗息鼓,俄乌冲突迅速爆发,美国人的预警为乌克兰争取到了宝贵的军事动员时间。
这件事,就充分展现了情报预判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而反观俄罗斯方面,如此重要的情报都能泄露情况。由此可见,他们的情报安全体系到底糟糕到了何种地步。
甚至这还没完,在整场俄乌战争当中,俄罗斯情报部门的糟糕表现,可不止于此,甚至达到了严重渎职的地步。
由于这些人的尸位素餐,乌克兰的情报特工,在战场上的表现,已经到了开挂的地步。
他们可以在前方的战场上协助部队精准点杀俄罗斯海军副司令,可以在后方的莫斯科大街上炸死俄罗斯负责三防的实权中将,甚至还可以分成多个小组,在同一天内,操控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的军事基地,炸毁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
而在这些军事基地当中,甚至还有地处西伯利亚腹地的别拉亚空军基地,距离乌克兰前线接近5000公里。
乌克兰情报特工能取得如此“亮眼”战绩,北约的强力支持、乌克兰作战部队的默契配合以及情报系统自身的专业素养,自然功不可没。
但是这一系列军功章的背后,难不成就没有俄罗斯情报安全系统的一份功劳。正是由于俄罗斯情报安全系统的严重失职,乌克兰的情报特工才可以如此大摇大摆,在俄罗斯境内翻云覆雨。
仅从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看出情报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必须以俄罗斯为鉴,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情报体系,如此方能在未来的战争风云中稳立潮头。
而现在,中国军队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情报安全体系,通过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反间谍安全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中国情报机构的高效专业,俄罗斯正在发生的事情,早已被我军扼杀在了摇篮当中。
在认识到情报体系的重要性后,作战目标的明确同样不容忽视。
其实,现在俄罗斯在战场上多次面临举步维艰的状况,完全是在为2022年开战之初的模糊战略目标“买单”。
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曾经都是苏联的加盟国,在苏联建立以前,乌克兰又长期作为沙皇俄国的一部分而存在,而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又是基辅罗斯的龙兴之地,基辅罗斯是现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共同母体。
正因如此,战争爆发后,许多俄罗斯人内心充满迷茫,难以理清这场战争的性质:这究竟是一场内战,还是一场对外战争?是收复故土,还是进攻他国家园?
这种模糊的心态,不仅影响了俄罗斯基层士兵,以及负责制定作战任务的高层,甚至就连决策层都陷入了左右摇摆的境地,最终只能靠着“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等口号达成共识。
但这两个口号喊着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却缺乏明确的界定和可量化的标准。“去军事化”到何种程度才算完成?是摧毁乌克兰的所有军事装备,还是削弱其军事工业能力?
“去纳粹化”又该如何界定,怎样判断乌克兰国内是否还存在纳粹思想和组织?这些模糊的目标使得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缺乏清晰的行动指南,不知道该将重点放在哪里。
(俄军)
反观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军事行动,无一不是有着明确作战目标的。就比如,美国在二战期间对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从最初的跳岛战术逐步推进,到最终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和原子弹打击,每一步都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二战美军)
而与俄罗斯不同,由于中国军队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将“为何而战”树立为军事思想教育的核心目标,一旦站在真的开启,中国必将在短时间内迅速统一思想,避免战略目标的摇摆不定。
在俄乌战场当中,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存在一个相当想让人吐槽的致命缺陷,就是所谓的家丁化。
家丁是明朝时期,由于卫所制度破产以后,前线将领被迫集中精锐力量,打造出的只听命于自己核心将领的私兵队伍。
在战时,这些私兵队伍,就将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旦他们损失殆尽,其余部队就算再怎么规模庞大,也只不过是送人头的存在。
而在俄乌战场上,由于大量职业军人战死,部队新兵补充良莠不齐。一个集团军之中,或许仅有一到两个旅的部队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堪比明末家丁。
与此同时,其余部队受限于装备水平的落后、训练程度的不足以及作战意志的薄弱,在战场上即使规模庞大,也只能承担填补战线的基础职责。
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不得不过度依赖这些“家丁式”的精锐部队。一旦这些精锐部队被调离关键战场,或是遭受重创,其他部队甚至可能连维持基本战线都难以做到。
当然,乌克兰方面同样未能幸免,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实际上,随着战争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消耗的日益增大,以及部队建设成本的居高不下,如今世界各国军队或多或少都呈现出“家丁化”的倾向。
即便是素有“常胜之师”美誉的以色列,也面临着精锐的空军和特种部队所向披靡,而基层部队素质却急剧下滑的家丁化困境。
(著名的海军155旅,就是这些少部分精锐之一)
有鉴于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以防范此类情况的发生。幸运的是,由于中国本身经济实力出众,工业底蕴强大,又有着多层次、全方位的军事人才培养模式。
所以不必向俄罗斯和乌克兰那样“掐头去尾,集中力量办大事”,在部队建设上过于注重精锐部队,造成资源的不健康倾斜,反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促进部队的全方位均衡发展。
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落下帷幕,中国已有四十多年未曾参与任何大型局部战争。即便算上上世纪90年代的两山轮战,中国也有超过三十年未曾经历大规模的军事对抗。
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近二十余年来,中国军队只能依靠模拟实战进行训练。从这点来看,俄乌战争的存在,恰似一颗明镜,为中国军队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俄军在实战中吃的亏,认真备战的解放军会全力避免。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俄军中将、武器专家相继遭袭杀,冲突后俄乌间疑似暗杀事件不断》
2、ZAKER《三年过去了,‘强大’俄军“营级战术群”为何未能“速通”基辅?》
3、环球网《揭秘俄陆军核心“营级战斗群”》
来源:大国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