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从化区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中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生动实践“以法促学、以学促干、以干创绩”的普法模式。五年来,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持续深化,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发展,“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工作机
=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从化区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中央、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生动实践“以法促学、以学促干、以干创绩”的普法模式。五年来,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持续深化,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发展,“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工作机制高效运转,社会依法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全民法治观念有效增强,为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下好“先手棋”
普法宣传顺势而为
构筑立体普法体系。2021年12月15日,从化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召开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本地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并将其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将其纳入法治从化建设重点内容,明确“谁来普”“普什么”“向谁普”三大核心任务。
打造科学普法机制。逐年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建立普法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专题部署年度普法工作,切实做到“普法有机构、总体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工作有制度”。印发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从目标、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划定普法“责任田”,对“12·4”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特定时间节点的宣传主题、重点内容和联动事项进行明确。
凝聚多方普法合力。实施“普法订单”认领机制,开展年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普法规划中期评估,确保普法工作阶段推进。各镇街、各部门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逐年组织开展各类“法律七进”活动,覆盖群众超12万人次。其中,部、厅、市、区、镇五级联动,齐聚全国首个在乡村建设的宪法馆,开展“送法下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区市场监管局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组织普法活动次数1100余次、受众超3.3万人。
夯实“全链条”
重点领域分类施策
法治理念入脑入心。全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教学课程,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暨“双百”报告会等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和宣传解读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加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和宪法宣誓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等学习内容,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组织旁听庭审活动1100余人次。
分类施策彰显实效。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全区中小学100%配备法治副校长,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开学法治第一课”等活动,打造全省首个设在社区青少年宫的法治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模拟法庭、职业体验等实践教学,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开展“‘典’亮园区行”系列活动,组织律师深入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区域举办公司治理、合同风险防控等专题讲座160余场次,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做强队伍活力涌现。出台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实施方案,全市率先实现 “法律明白人”全覆盖,1117名“法律明白人”入村访巷,调解邻里纠纷,播撒“法治种子”。壮大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成立“从化青年普法志愿团”“夕阳红法治宣传队”等特色志愿者队伍共计2600余人。其中,区妇联组建“暖心姐姐”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普法宣传、婚姻家庭调适等服务;区城管执法局组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2872人注册并开展志愿服务超28000小时。
奏响“大合唱”
普法阵地多元共融
夯实普法阵地建设。打造“一村一馆一广场”法治地标群,建成法治文化阵地312处,推动法治宣传阵地全域覆盖。街口街以23座“口袋公园”为载体,创设“法治主题公园群”;城郊街建立西和法治主题公园和34处普法微阵地,构建多点位普法网络。同时,“法”“景”交融更显普法成效,全国首个乡村宪法馆依山傍水而立,宪法馆与家风馆、村史馆、禁毒馆形成“四位一体”的法治矩阵,五年来接待访客逾2.2万人次。全国首个社区矫正中心青少年警示(矫正)教育基地“闹中取静”,打造“开放式监狱”,填补辖区青少年真实体验刑罚执行的空白。
举办特色普法活动。深度融合本土资源,打造“法润乡村”品牌,连续三年举办“荔枝季·法律进果园”活动,将消费维权、土地流转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在温泉旅游度假区创新开展“法律明白人带您游温泉”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导游词。举办2届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区内外22所高校学子齐聚流溪河畔,以辩明法、以法会友。常态化组织法治主题摆摊设点活动,结合节点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禁毒法治同行”等主题鲜明的大型法治宣传活动7000余场。
深化新媒体普法应用。拓宽“掌上普法”覆盖面,推动以案释法常态化,聚焦交通安全、税费缴纳、反诈防骗、生态保护等党政重点工作和社会热点,精选本地鲜活案例,形成“网络有云、屏幕有影、户外有势”的全方位普法宣传模式。提高群众“指尖学法”便捷度,打造“律师有话说”特色普法品牌,联动辖区内12家律师事务所,聚焦交通安全、就业求职、消费者维权等民生热点问题,通过案例式普法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打造“从化特色普法IP”,区检察院主创“从小荔·从小溪”普法宣传品牌,制作32个表情包、宣传册、动漫视频,增强普法趣味性,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打造“新枫景”
治理模式推陈出新
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共创建、存续“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获评广州市“示范性司法所”3个。大力推广“村民议事厅”“巷长制”等治理模式,有效引导群众依法自治。同时,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特色开展“乡村产业法治体检”600余场次,将法治教育宣讲会设在重大项目落地前,对征地拆迁、收益分配进行普法宣传和调解协商,助推“九里花街”“和营天下园区”等乡村项目建设“加速跑”。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区、镇(街)、村(社)三级实体平台,配备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形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智能服务网络。构建“三位一体”法律援助网络,与从化监狱签署公职律师合作共建协议,印发公职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工作方案,累计提供法律咨询3.6万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721件。整合运用法律服务资源,建成全市首个认罪认罚联合工作站、首个唯爱妈妈工作站,搭建“法律援助+支持起诉”机制,构建起“司法行政牵头、部门协调配合、人民群众受益”的“大法援”格局,让法治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法。精心打造“一所一调解法”工作品牌,吕田“红韵李花”、太平“专精特新”等调解法,持续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能力,赋能辖区高质量发展。深化打造“兰姐个人调解工作室”,创新“1+1+N”自治调解的新模式,吴兰香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员。建成广东省首个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中心,构建“只进一扇门+争议一站结”的争议联合处置新模式,成功追缴社保费235万元。联合清远佛冈签订边界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协议,创新“三联三化”工作法,重大纠纷化解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
行政
*温馨提示:如果本号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留言与我们联系,经核实相关情况后,我们将会妥善处理。投稿邮箱:ycpf_sf@gz.gov.cn
来源:广州普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