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颗颗红苹果,既承载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又维系着党员干部炽热的初心与使命。这些红苹果,蕴含着新时代的奋斗答卷,镌刻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刻印记,连接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人民领袖一次次走进老乡们的果园,既是对民生的深切牵挂,更是对未来的殷切期许。
从延安苹果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密码”
红苹果里的“人民情怀”
一颗颗红苹果,既承载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又维系着党员干部炽热的初心与使命。这些红苹果,蕴含着新时代的奋斗答卷,镌刻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刻印记,连接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人民领袖一次次走进老乡们的果园,既是对民生的深切牵挂,更是对未来的殷切期许。
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早在1947年就开始尝试种植苹果,点燃了黄土高原上的“红色火种”。2015年2月,总书记回到陕西梁家河,专程探访山梁高处的苹果种植园,叮嘱乡亲们:“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2022年10月,总书记来到陕西延安南沟村的苹果园,称赞乡亲们:“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这一句嘱托,再次点燃了黄土高原上的“红色火种”。十年间,这颗火种已成燎原之势——延安苹果种植面积占全国1/9、全球1/20,80万农民因此过上了“红火日子”,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从革命年代的“救命果”到新时代的“致富果”,从“铁杆庄稼”到“农业现代化标杆”,延安苹果的征途,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沃野的生动注脚。
科技赋能:黄土高坡长出“农业芯片”
延安南沟村的老乡边学边感慨:“老皇历不管用了,这现代化不跑跟不上咧!”延安果农的感慨,道出了产业升级的核心——科技。昔日“靠天吃饭”的山地果园,如今已换上“数字新装”:矮化密植技术让亩产翻番,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精准滋养每一株果树,物联网实时监测墒情,智能选果线1秒为苹果拍72张“体检照”。更令人振奋的是,“秦脆”“瑞雪”等152个国产新品种取代“洋种子”,让中国苹果装上自主“芯片”。
科技服务也插上翅膀。延安的农技专家“像候鸟一样准时”,花期防冻、旱季滴灌、雹灾防护,技术直送地头。南沟村的果农赵永东笑着说:“以前怕灾年,现在怕懒——政策、技术、服务全送到手边哩!”
链式跃升:小苹果的“跨界出圈”
苹果还是那个苹果,却已不再只是苹果。在延安,一颗果子串起了三产融合的“黄金链”。纵向深挖:洛川的苹果脆片、苹果酒、苹果醋等25款深加工产品,让60万吨鲜果“身价倍增”;横向拓展:果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延安“苹果+文旅”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生态酒店、民俗体验让“摘果游”成新时尚;云端腾飞:电商直播让苹果“早晨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在餐桌上”,中欧班列更载着延安红果驰骋“一带一路”。
这条链上,还有“保险+期货”为果农保“价”护航,合作社让散户“抱团闯市场”,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书写“共同富裕”的方程式。
精神火种:从“仁义之师”到“振兴先锋”
苹果的故事里,始终跃动着红色基因。辽沈战役期间,解放军战士“一个苹果都不拿”的纪律,铸就了“仁义之师”的丰碑;新时代,延安党员干部传承这份初心,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新技术推广遇阻?干部带头算账示范;旱窝窝缺水?政策跟进打通“最后一公里”;销售难?电商培训开到村口。
南沟村的山坡上,2022年总书记的点赞犹在耳畔:“这就是农业现代化!”如今,这里的苹果不仅坐上中欧班列,更搭乘天舟五号飞向太空——这是对“扎根大地、仰望星空”的延安精神最浪漫的诠释。
乡村振兴:金扁担上的“中国答案”
从延安到天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苹果产业印证了一个真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施策,更是“一颗果子富一方人”的系统工程。
当下,中国农业正从“新质生产力”中寻找答案。延安苹果告诉我们:科技是引擎,融合是路径,人民是初心。这条征途上,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星辰大海的梦想,每一次“链动”都在点燃共同富裕的燎原之火。正如老乡们所说:“生活像苹果一样红火,光景比蜜还甜!”
殷殷嘱托:建设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产后处理、三产融合、品牌提升‘五大工程’,积极构建市场营销、果业经营、科技人才、防灾减灾‘四大体系’,加快建设研发、检测、会展‘三大平台’,做好‘苹果+’文章,贯通推进苹果产业和食品、化工、造纸、装备、物流、果旅等产业,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努力把延安建成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光添彩。”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蒿慧杰说。
来源:延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