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糖尿病(DM)、心血管疾病(CVD)和慢性肾脏病(CKD)共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通过主席声明提出了CKM综合征新概念[1]。自此,上述代谢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基于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与多项适应证,司美格鲁肽为CKM综合征患者带来全程获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糖尿病(DM)、心血管疾病(CVD)和慢性肾脏病(CKD)共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通过主席声明提出了CKM综合征新概念[1]。自此,上述代谢疾病不再“分而治之”,正式“归于一统”。
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明确了肥胖、DM、CVD、CKD间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关联,更强调了从整体视角开展防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应用,推动了CKM综合征统一管理从“理想”逐步走向“可行”。
应对复杂交织的挑战
CKM综合征的多学科综合管理策略
CKM综合征是由CVD、CKD、肥胖及DM等代谢性疾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按照是否合并代谢危险因素、有无代谢异常、以及CKD和/或CVD,将CKM综合征分为5期,并明确了各个分期的特点及管理目标(表1)。
表1 CKM不同分期的特点及管理目标[1-2]
CKM综合征的分期强调了其进行性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早期发现CKM相关变化,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然而,要实现对CKM综合征多组分的统一管理,绝非易事。这类共病患者的病情往往相互交织、彼此影响。例如:CKM综合征最常因代谢紊乱,尤其是肥胖导致的脂肪组织异常沉积及功能失调诱发[1]。肥胖患者脂肪组织功能失调不仅导致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而且分泌促炎和促氧化介质导致机体处于慢性炎症激活状态,诱发并加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亦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炎症和肾纤维化等肾脏疾病[1]。
高血糖一方面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超氧化物、糖基化终产物、活性氧的异常蓄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促炎因子及促纤维化因子的持续释放,诱导心肾损伤;另一方面,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造成肾脏损伤[1]。
基于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同时兼顾体重控制、血糖调节、心血管风险防控以及肾功能保护等多个目标,不仅要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这对医疗团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肠促胰素类药物
开启CKM综合征多组分统一管理新纪元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肠促胰素类药物开始在临床应用,为CKM综合征的统一管理带来了新的曙光。此类药物不仅能显著降低体重和血糖、改善代谢,还有部分药物在心肾保护方面展现出优势,在CVD与CKD的一级与二级预防中积累了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有助于改善CKM疾病患者的健康[3]。
目前,以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为代表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已覆盖CKM 1-4期,具体推荐意见见表2[1]。
表2 CKM 1-4期肠促胰素类药物推荐[1]
基于机制、循证与适应证
司美格鲁肽成CKM综合征优选药物
需要指出的是,肠促胰素类药物家族包含多个成员,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这也决定了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适用场景各有侧重。表3整理了肠促胰素类药物中的三个典型代表药物——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玛仕度肽在中国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获批的适应证。
表3 三款肠促胰素类药物在中国及FDA获批的适应证
*注:T2DM适应证:用于成人T2DM患者血糖控制;心血管适应证:降低伴有CVD的T2DM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CKD适应证:降低伴有CKD的T2DM成人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持续下降、终末期肾病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超重肥胖人群适应证:适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对成人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MASH:联合低热量饮食及增加体育活动,治疗伴有中度至重度肝纤维化(2期或3期)的非肝硬化型MASH成人患者。
通过上述表格不难发现,三款药物各具特点,尤其是司美格鲁肽,该药物不仅在国内获得降糖、心肾保护、减重等多个适应证,实现了“全面开花”,是当前CKM治疗领域适应证最为全面的肠促胰素类药物。
临床在为CKM综合征患者选择上述药物时,需基于药物的类别与作用机制、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明确的适应证进行合理选用,避免超适应证用药,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语
CKM综合征的提出确立了肥胖、DM、CVD与CKD“整体防治”的新理念,而肠促胰素类药物则为这一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在肠促胰素类药物中,司美格鲁肽凭借扎实的循证证据,在国内外斩获多个适应证,成为当前CKM综合征领域适应证最全面的药物,可精准适配CKM 1-4期的不同管理需求,从早期风险预防到中晚期多器官保护实现全程覆盖。未来,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将进一步推动CKM综合征“分期管理、精准干预”策略落地,助力遏制疾病进展、减轻公共卫生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生物医学工程分会心肾代谢性疾病防治学组,夏经钢,等.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5,23(3):193-228.
[2]心血管代谢联盟.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24)[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5,08(01):1-12.
[3]张源,张忠洋,孙琴,等.减重药物在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J/OL].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11[2025-09-16].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小曹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