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他”,就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也是咱们中共在台湾潜伏的最高级别情报人员,代号“密使一号”。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礼炮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可台湾海峡那边的宝岛,还被战争阴云裹着。
刚过17天,台北一间亮着灯的官邸里,一份封在胶卷里的绝密情报悄悄出发。
它绕了香港、过了珠江,最后送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泽东展开文件扫了几行,抬头就说“给他记上一功”。
这个“他”,就是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也是咱们中共在台湾潜伏的最高级别情报人员,代号“密使一号”。
每次想到有人能在敌人心脏里做这么危险的事,我都觉得又佩服又紧张。
吴石这人生履历,放现在看也是妥妥的“学霸”。
1894年他生在福建闽侯的书香家庭,17岁就跟着参加辛亥革命,23岁考保定军官学校拿了第一名。
后来去日本陆军大学、日本炮工学校读书,还是第一名,人送外号“十二能人”。
蒋介石特别看重他的才华,抗战胜利后让他去主持上海接收工作。
本来这是个挺风光的差事,可吴石亲眼看到国民党接收时“五子登科”的乱象,当官的抢房子、抢车子、抢金子、抢票子、抢女子,他心里对这个政权彻底凉了。
其实早在1937年,吴石就通过好朋友何遂认识了周恩来、叶剑英这些中共领导人。
何遂是中共地下党员,两人关系特别铁。
到了武汉会战的时候,吴石还主动请周恩来到自己办的“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讲游击战术。
听着周恩来讲怎么用灵活的办法跟敌人周旋,吴石心里对中共的那套思路特别认同。
本来想一直看着局势发展,可到了1947年,他实在忍不住了,主动跟中共党组织说“愿为人民效力”。
中共华东局特别重视,把他列为特别关系,还给他起了“密使一号”的代号。
在那个年代,能从国民党高官堆里跳出来,选择站到人民这边,没有点勇气和远见根本做不到。
1948年冬天,国共两边打的正激烈,到了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候。
当时吴石是“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手里管着福建战区所有的档案。
他知道这些东西有多重要,就趁着职权把国民党在江南、西南、西北的兵力部署、部队番号、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这些绝密资料,装了298个箱子封好,留在了福州。
对外只说这些是“没用的旧档案”,反而把一百多箱普通文件装船运去了台湾。
后来这些“旧档案”全被解放军收到了,成了咱们了解国民党特务系统和军事布局的“活字典”。
据说靠着这些资料,咱们一下子就清掉了潜伏在大陆的几十万国民党特务武装。
如此看来,这298箱档案的分量,可比黄金还重。
同年12月,淮海战役打的正酣。
咱们特别想拿到“徐州剿总”的核心部署,吴石知道后,直接亲笔给学生李树正写信。
李树正是当时“徐州剿总”的参谋长,跟吴石关系不错。
靠着这层关系,吴石成功安排中共情报员吴仲禧进了“徐州剿总”的机要室。
吴仲禧在里面拿到了国民党军最完整、最新的作战序列和火力配置。
这份情报送回去后,成了中共中央在淮海战役发起前,最早拿到、最全面的决策依据之一。
战场上信息就是命,吴石这一步走的,不知道帮咱们少走了多少弯路。
1949年7月,国民党败局已经很明显了,蒋介石下命令调吴石去台北当“国防部参谋次长”。
别人看来这是要跟着去台湾躲风头,可吴石知道,这是把情报战线推进敌人心脏的好机会。
出发前,他偷偷见了华东局的代表谢筱迺,留下一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这句话听着就特别决绝,我每次读都觉得心里酸酸的,他肯定知道这一去大概率就回不来了。
到了台湾,吴石没浪费一点时间,很快就搭起了三条情报通道。
第一条是靠官邸里的机要参谋聂曦当帮手,直接调来看“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
第二条是找老朋友,国民党“联勤总部”副司令陈宝仓,从他那摸清楚海军基地、舰队分布和空军机场、飞机数量;
第三条是联系上中共华东局的特派员朱枫,朱枫当时化名叫朱谌之,两人一起建了从台北到基隆,再到香港、广州的秘密交通线,用来送情报。
1949年10月15号晚上,吴石把一份特别重要的胶卷交给了朱枫。
这里面有舟山群岛的防御方案、大小金门的兵力配备、台湾海峡的海流资料、台湾岛上适合登陆的地点分析,还有空军机场的坐标和飞机种类数量。
他握着朱枫的手说“朱枫同志,这些情报我全部交到你手上,望你以最安全方式、最快速度送回大陆”。
朱枫后来坐着英国商船离开台湾,在基隆码头把胶卷交给了华东局的交通员万景光,情报一路经香港送到了北京。
情报刚到,毛泽东就连夜叫了朱德、周恩来、粟裕等人一起研究舟山、金门的作战方案。
看到“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的时候,毛泽东特别高兴,说“这位密使一号了不起!一定要给他记上一功,将来解放台湾,他是头功!”还专门写了首五言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这诗既是夸情报有用,更是赞吴石有胆量。
后来到了1950年5月,第三野战军就靠着吴石给的舟山布防图,发起渡海作战,只用72小时就打下了舟山本岛,消灭了1.2万敌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封锁长江口、轰炸上海”的想法。
可谁也没想到,胜利的曙光刚露出来,意外就来了。
1950年1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了,把“朱谌之”“密使一号”这些关键信息全供了出来。
2月2号,朱枫在舟山定海被抓;3月1号,吴石和他的副官王正均、参谋林志森也被捕了。
蒋介石知道这事后特别生气,亲自批了“处以极刑”。
5月30号一大早,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四个人被绑到了台北马场町刑场。
枪响之前,吴石抬头喊了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那时候他才56岁。
搞不清蔡孝乾怎么就这么没骨气,因为他一个人,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想想都觉得可惜又可气。
吴石牺牲后,因为他潜伏的身份太保密,好多年都没人公开纪念他。
一直到1973年,周恩来在病床上还惦记着这事,专门过问后,国务院才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后来他的灵骨从台北迁到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跟瞿秋白、李白这些隐蔽战线的前辈葬在了一起。
1994年,中央有关部门正式给吴石的后人发了“革命烈士证书”,还公开了他“密使一号”的身份。
2000年,纪录片《无名英雄》播了,第一次把他的事迹公开;2021年,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朱枫这些“虎穴忠魂”才被更多人知道。
很显然,英雄可能会被暂时忘记,但绝不会被永远埋没。
现在再回头看1949年那个晚上,吴石官邸里亮着的那盏灯,我总觉得那是黑暗里的一点光。
作为一个旧式军官,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了一条最难走,却最正确的路。
是跟着快倒的独裁政权混日子,还是把自己的命豁出去,为民族复兴做点实事,吴石用生命给出了答案。
他送回来的每一份情报,都像撒在黑暗里的火种,让解放军在东南沿海的风浪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留下的每一页纸,都是祖国统一大业里不能少的一块拼图。
毛泽东写的“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早就是这位无名英雄最好的注脚。
就算身处孤岛上,被惊涛骇浪围着,他的忠魂也能变成早上的太阳,照亮民族复兴的路。
吴石倒下了,但历史记得他的名字,那个从台湾送回绝密情报的中将,那个让毛主席亲自下令“给他记上一功”的“密使一号”。
而我们更该记得,今天的和平稳定,是多少像吴石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毫无疑问,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吴石他们这些英雄一直盼着的事,总有一天会实现。
来源:南山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