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香果,这玩意儿前几年多火啊,不少农民兄弟都把自家田地拿出来种满一片,一看行情好,谁还种几亩地玉米?
百香果,这玩意儿前几年多火啊,不少农民兄弟都把自家田地拿出来种满一片,一看行情好,谁还种几亩地玉米?
百香果那个时候,真是千金难求。
可是这两年,咋就变成了“百香愁”呢?
又不是天不给面子,太阳还是从东边升起,百香果咋就卖不动了,这背后到底有啥门道?
今天,给大家掰扯掰扯,四大扎心真相,都是农民种植户用血泪换来的经验。
1.市场饱和得太快
当初百香果刚流行那阵子,价格蹭蹭往上涨,有农民朋友开玩笑——“比存银行还划算!”结果,全国各地都开始疯狂扩种,十里八乡都种上了。
可惜好景不长,市场一饱和,供过于求,连收购商都懒得跑下来找货了。
曾经一个果能卖七八块钱,现在一斤都卖不上三块,搞得农民只能看着满地的百香果发愁,有些地方甚至销路直接断了。
那些靠银行贷款买苗的,眉头皱得比百香果皱皮都深。
2.品质参差,品牌无力
百香果品种多,有紫香、满天星、鸡蛋果……但全国一扩塘,良莠不齐,谁还在乎是不是原产地,大家都是赶在风口浪尖抢市场。
一些新手种植户对管理不熟,果子皮厚肉少,酸得能拧成疙瘩。
久而久之消费者开始犯嘀咕,“这味道咋越吃越怪?”
有些电商随便刷个图片,果实又小又次,老百姓吃了伤心,品牌信任度下降。
谁还敢下单囤货?搞不好年底收获一堆烂果,还贴上“我的百香果梦碎了”的标签。
3.销售渠道堵塞
我村里那老李,刚开始全靠本地水果档口收购,一车一车拉出去,日子美滋滋。
后来线上平台也加入战局,却发现百香果难以和柚子、苹果拼命抢市场。
物流成本高、快递一磕碰就烂,果商又爱挑剔,盒子里果皮稍微有点皱纹都让你退货。
线下收购价被压得死死的,线上假冒伪劣泛滥,种植户没点销售路子,只能望果兴叹。
听说还有人自己开直播卖果,结果发货失败被喷了一星期,酒喝没了胃口,钱也没赚到。
4.病虫害频发,成本居高
很多人以为百香果抗性强,哪里土地闲着都能种。
其实近年来病虫害厉害得很,炭疽病、黄化病、根腐一大片,都不是省油的灯,用药种苗加人工投入高,加上一年到头水旱无常,亏损就在招手。
好多农民一年辛苦忙活,算完账一脸懵,成本比收入还高。
朋友圈天天晒“果花”,仔细一看,是在焦虑“我这亩地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总结一句,百香果市场红火是有时机的,可农业永远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跟风很容易,最后还是要回归理性。种植之前务必要了解行情,种苗要选靠谱,销路渠道得提前铺好。
别等到收获季节,仓库都是果子,电话却是空号。种植百香果,是技术活,更是心理战。
如果你身边有准备跃跃欲试的亲戚,不妨把这个文章甩过去,让他们权衡再做决定,“百香果甜,闹心的事儿也多。”
农村种植路,道阻且长,愿所有农民朋友一路平安,不再血泪踏坑。
来源:农村老顺说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