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最新体育品牌观察 业绩分化与供应链物流的差异化走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8:56 1

摘要:以最新财年财报来看,全球体育鞋服行业各大品牌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品牌们通过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策略,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推动行业向专业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以最新财年财报来看,全球体育鞋服行业各大品牌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品牌们通过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策略,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推动行业向专业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时尚单品引航:运动与潮流的边界重构

时尚领域曾被贴上“缺乏创新”的标签,美国时尚评论家Jason Farago在2023年便直言当下是500年来创新最匮乏的时代。然而,2024年“sneaker loafer·运动乐福鞋”的风潮打破了这一僵局,为时尚注入新活力。

2024年1月,某品牌通过秀场限定款1906(L在内部意为乐福)的联名策略引爆流量,成为运动乐福浪潮的标志性产品。尽管消费者对这种“怪异融合”接受度有限,但品牌与行业观察者普遍视其为范式革新,预示着2025年时尚领域的新品突破方向。

从“场景化工具”到“通用型舒适”,消费需求的转变重塑了鞋服市场逻辑。过去,时尚是不同场合的“加成装备”;如今,通用性与舒适性成为核心诉求,这一变化让体育运动服饰企业在市场中的关键地位愈发凸显——运动与时尚的边界模糊,正推动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体育品牌业绩图谱:头部稳固与新兴突围

从新发布的体育鞋服行业企业财报中不难看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呈现出诸多新态势。一方面,传统头部品牌持续发力,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细分领域的新兴品牌异军突起,以独特的定位和创新的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同时,科技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国际品牌中,耐克与阿迪达斯稳居全球前二。耐克2025财年(2024年6月~2025年5月)营收为463亿美元,同比下降10%(其2024财年营收513.62亿美元),其中耐克大中华区全年收入仅为65.86亿美元,同比下跌13%;阿迪达斯全年营收236.83亿欧元(约1,8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净利润13.37亿欧元,其中大中华区营收34.59亿欧元,同比增长10.3%,连续五个季度正增长。值得关注的是,lululemon营收首次突破百亿(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18.15亿美元,在运动细分领域持续领跑。

中国品牌表现亮眼:安踏体育(含亚玛芬)总营收首破千亿大关,达1,086.76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李宁以286.76亿元位列国内第二,“国潮”战略持续见效;361度营收首超百亿(100.74 亿元),特步净利润增长20%,创历史新高。大事件方面,安踏赞助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碳中和领奖服、亚玛芬体育纽交所上市,阿迪达斯借巴黎奥运会推出Samba系列创新产品,均成为年度行业焦点。

策略差异下的供应链物流:从模式到效能的分化

体育品牌的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与发展路径差异,深刻影响着供应链物流的设计逻辑。从全球化布局到本土化深耕,从轻资产外包到数智化自营,物流模式的创新成为品牌降本增效、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抓手。

国际品牌:全球化与效率的平衡术

作为全球运动巨头,耐克以“速度与创新”为核心战略,其供应链物流呈现高度集中化与智能化特征。通过自建物流系统与全球布局,耐克在美国孟菲斯、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地建立大型配送中心,采用自动化仓储设备与智能分拣系统,实现订单48小时内出库。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尤其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至3~6个月的背景下,耐克通过每周下单、动态调整生产网点(如亚洲、南美工厂集群),确保新品快速上市。

然而,全球化布局也带来物流复杂度。例如,欧洲市场曾因20个独立仓库导致供货灵活性不足,最终整合为安特卫普单一配送中心,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大数据分析优化运输路线,降低库存周转天数。耐克的物流策略体现了“技术+规模”的双重驱动,但其依赖外包生产的模式在疫情期间暴露风险,越南工厂停摆曾导致1.6亿双鞋产能损失。

阿迪达斯采取“轻资产+可持续”战略,物流环节以第三方外包为主,同时通过技术合作提升效率。例如,其将美国服装配送外包给UPS,运动鞋配送委托CALIBER物流公司,通过整合全球物流资源降低成本。在供应链上游,阿迪达斯与代工厂(如宝成集团)建立研发互动机制,东莞研发中心将鞋品设计成功率提升至90%,缩短从设计到量产的周期。

近年来,阿迪达斯将可持续发展融入物流全链条,在中国采用纯电动运输车队,苏州自动化配送中心X获得LEED铂金认证,包装材料100%可回收,2022年减少碳排放超5,000吨。这种“绿色物流”策略不仅响应环保趋势,更通过优化运输网络(如缩短配送半径)提升效率。但外包模式对物流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需通过合同条款与供应商选择标准(如新能源车辆占比)确保服务稳定性。

国内品牌:本土化高效与数智化协同

作为中国领先品牌,安踏以“全渠道融合”与“本土高效”为核心,通过数智化转型重构供应链。其晋江数智化产业园二期实现“货找人”智能分拣,出库效率达7,700箱/小时,中国5大区域总仓与越南东南亚总仓构建“全球一张网”,紧急订单可实现“上午下单、下午发货”。RFID芯片技术的应用使库存盘点效率提升90%,支持线下门店与线上电商的实时库存共享。

安踏的策略差异体现在“精准本土化”:针对中国市场电商渗透率高的特点,与京东物流合作华北仓,通过AGV机器人与动态仓储应对季节性波峰,大促期间单日处理量达48万件,综合物流成本降低显著。此外,安踏通过苏州国际运营中心(2025年投用)整合多品牌资源,计划支撑500亿流水规模,凸显区域化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与安踏相比,特步更注重细分市场的垂直整合,通过数智化技术提升了对第三方物流的控制力。特步通过与极智嘉(Geek+)合作,在福建泉州仓部署RoboShuttle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实现存储密度与拣选效率的大幅提升。该系统支持原箱拆零拣选,减少额外料箱采购成本,同时通过智能调度优化订单波次,大促期间单日处理量达50万双专供款备货。此外,特步与海柔创新合作打造的智能料箱库,通过机器人高位取货与人工低位拣选结合,将2,200平米仓库的空间利用率提升3倍,兼容多批次零散箱入库与同款SKU集中上架需求,处理效率达210箱/小时。这种“人机协作”模式显著缩短了从设计到上架的周期,部分潮流产品仅需45天即可完成从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全流程。

此外,特步采用“总部仓+区域RDC”模式,与中通云仓科技合作在成都设立西南区域仓配中心,通过毗邻高速路口的区位优势与自动化设备(流水线、自动称重机),将西南地区订单时效平均缩短12~18小时。2024年双十一大促期间,该仓库通过提前预判单量、动态调整库位布局、增加短驳车辆等措施,实现发货及时率、揽收及时率100%,发货准确率99.99%。同时,特步在全国布局多个专属仓,如泉州、安徽的拼多多专属仓,支持全渠道订单的就近发货,618期间通过门店就近发货模式带动线下门店复工复市,官旗订单量环比增长3倍。

展望:分化时代的行业走向

2024年,体育鞋服行业呈现“头部稳固、细分突围、科技驱动”的鲜明特征。传统巨头凭借规模与技术巩固地位,新兴品牌依托垂直领域创新抢占市场,而供应链物流的效能差异成为竞争的“隐形战场”。

未来,行业将沿着三大方向演进:一是专业化深化,消费者对运动装备的功能性、科技含量要求提升,安踏(滑雪)、李宁(篮球)等品牌需持续深耕细分赛道,以技术壁垒打造高端形象;二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行,中国品牌加速出海(如安踏进入Foot Locker渠道),国际品牌加码中国下沉市场与印度等新兴市场,“全球布局、本土运营”成为标配;三是数字化与可持续融合,安踏计划未来五年投入200亿元研发,耐克推进DTC渠道占比至50%,环保材料应用、元宇宙营销等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在专业化、绿色化、数字化的浪潮中,唯有持续创新供应链韧性、精准响应市场需求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现代物流MaterialFlo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