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世界,有一种有组织、有预谋,出于不良动机,通过歪曲事实、选择性报道、捏造信息、使用煽动性语言等方式,故意抹黑、攻击特定对象的媒体或自媒体。我们统称之为“黑媒体”。
在网络世界,有一种有组织、有预谋,出于不良动机,通过歪曲事实、选择性报道、捏造信息、使用煽动性语言等方式,故意抹黑、攻击特定对象的媒体或自媒体。我们统称之为“黑媒体”。
黑媒体正以“信息污染”的方式,成为破坏公权力权威、侵蚀营商环境、抹黑城市形象、撕裂社会团结的隐性毒瘤,其破坏力远超想象。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手眼通天的刘生,他是《镜鉴周刊》的记者,为了大肆敛财,充当赵瑞龙的“舆论枪手”。通过发表文章,大肆抹黑汉东省的形象,为了就是干扰汉东的政治生态以达到背后势力的目的。在捞人方面,他会通过操纵舆论来引导公众对案件的看法,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或者为被捞者塑造有利的形象,从而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
这种看似荒诞的场景,不只是存在于影视作品中,而是真实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在舆情监控中发现,近年来在山西的吕梁、临汾、大同、朔州一带,频繁出现一些恶意传播,如《山西交控玉手揉法》、《被殡仪馆勒住脖子的人》等文章,因内容与事实不符,现已被删除处理。经调查,似乎背后是同一波人在搞同样套路的“小动作”。
从专业媒体人士来看这些文章,可以明显感觉到其中漏洞百出,攻击性极强。行文技巧上——选择性陈述:只呈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事实,刻意隐藏关键背景和反面证据。让受众无法了解全貌,得出片面和错误的结论。不当关联:将两个不相关或弱相关的事件放在一起,暗示其有因果关系。恶意引导提问:提出没有证据支撑的诱导性问题。滥用情绪化语言和符号:用大量主观性、情绪化的词汇描述客观事件,并配以具有强烈暗示性的图片。压倒受众的理性思考,操纵其情绪,使其忽略事实本身。
咱们就以最近频频上热搜的洪洞县来举例,《被殡仪馆勒住脖子的人》文章,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文章已被删除,应该是《南风窗》作为头部媒体,业界先锋,意识到了文章内容中有很多失实与不妥之处。
仅从普通受众视角来看,该文章也的确让人不禁想问几个“为什么”。写在文章一开头的“颁奖礼”似乎有些异乎寻常。为什么一个亦如文中所写7月26日已经被公安拘留的“涉嫌犯罪”人,能于8月2日还被评上“突出贡献奖”?
这个颁奖的组织方是谁?谁能如此罔顾国法而行事?如果文章后半段描述陈总一家三口如何凄惨,连电费都交不起的陈述是客观事实,那为什么他还能有这个“突出贡献”?评定获奖标准难道是谁更可怜吗?
为什么从始至终全文不提供最初陈总与政府签订的原始投资运营合同这一最有力的证据?为什么不提国家对于殡葬业改革的具体意见究竟是什么,而陈总到底是用什么样的价格标准在践行这一民生工程呢?为什么文中自述是一个商人最初因为“好卖些”的投资衡量而决定所作的风险投资,而最后经营不善的结果却归咎到了政府头上呢?
可知道,“被殡仪馆勒住脖子的人”正在勒住洪洞人民的脖子,他设置的最便宜的火化费用为1800元,最便宜的守灵厅一天800元,最高收费达到39996元,与同样的周边县区相比高出一倍以上,不要忘了“殡葬”是事关生死的民生工程。
他正在勒住他的合伙投资人的脖子,与他一起最初合作该殡仪馆项目的两位温岭籍老乡,各出资800万,并明确三人按照各占股33.33%,可是这位陈总恶意违约并赶跑了他们,不要忘了案件现在仍在诉讼中。
他更是想勒住党和政府的脖子,国家对于殡葬领域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开展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已列入整治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内容,陈总以最初投资号称1.2亿,实际三位投资人共计出资2400万,他还恶意违约,如今却向政府索要2.2亿赔偿,其中包含了“所谓”1.2亿的投资额,过往经营成本以及未来预期收益。
天价索赔背后希望大家更不要忘了,陈总是名“生意人”,做生意本就考验经营者的投资眼光,管理水平,有亏有赚有风险是投资人的基本意识。
十八大以来,国家公权力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自查自纠,“刀刃向内”,没有任何一个无罪之人可以被随意捏造的罪名拘留逮捕,当然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了罪却想煽动舆论试图逃脱罪名之人。
人民群众不是傻子。这个舆情的制造方应该也是这么认为的,人民群众没有那么好骗,所以一套“组合拳“开始上演。
该文章为2025年9月11日13:54由《南风窗》公众号首发,另一公众号“金边赤”于9月12日23:58发布文章《洪洞不要骂苏三》,论点不放在原文章本身应该关注的事件上,而是将靶心瞄准在了政府要“删稿救火”,并用各种情绪引导词汇预判了该稿件的下线。
《南风窗》公众号在删除了《被殡仪馆勒住脖子的人》文章后,当天(9月14日)晚23:44“金边赤”再次发布文章《风过山谷》,为被删除了的文章发表了几段文艺范儿十足,让人遐想联翩却但实际却空洞无物的“悼词”,并验证了自己的于9月12日文章中的“预判”。
另一山西自媒体人(原媒体记者)更是于9月14晚21:11在朋友圈放出令人惊愕的豪言:“南风窗报道后,舆论哗然,评论区有人说,且看这篇良心制作会被扔到哪个焚化炉。......风情姐姐酝酿已久的报道是否被公关被焚化是否被勒住脖子驾鹤西去,我风情姐姐说了算。”
话说到这儿,让笔者不禁瞬间想起了当时《南风窗》公众号原文章下来自网友“金边赤”的评论:“这篇能活多久,又可能会进哪个焚化炉?......”
从左到右依次是(南风窗9月11日发布原文)、(“金边赤”9月12日发布原文)、(风情姐姐9月14日朋友圈)
操作流程之丝滑,可见不是第一次配合了。对于自己歪曲事实的文章会被投诉下线的预判,自是了然于心。真的对他们很敬佩,敬佩他们对于“新闻传播原理”的了解之透彻,敬佩他们对“免疫效应”使用的明明白白,敬佩他们对于民众心理煽风点火的技能掌控。
有这样的传播素养为什么不用来做对的事呢?歪曲事实的报道当然应该下线。但是原因绝非他们口中的“公关”、“协调”、“压力”、“焚化炉”,而是向网信部门及平台方提供的真材实料的证据和事实。
对吕梁、大同,这个叫做“风情姐姐”的自媒体人同样没有放过,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公众号上不停彰显着自己可以“为生民立命”的影响力。
(上图均来自风情姐姐的朋友圈)
这样一个本应如自己所标榜的“情暖山西”的大姐,明明有犀利的笔锋,清晰的逻辑思路,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吧。还记得《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样得自媒体人,且行且珍惜吧。
此仅为一例。由于在互联网上的操作链路太明确,让笔者不禁做了一些调研,想让更多的公众能在自己的思辨视角中,有更多的客观真相可以参考,在纷繁杂乱的互联网信息中建立自己的逻辑辨别“安全网”。
还有一种文章类型“伪装”得更隐蔽。
他们在文章报道的节点上,刻意安排在官方正式通告之前,意欲在官方一锤定音之前先发制人,引导舆论走向,却对报道事件所处的政策背景只字不提。此外,涉及到的商人尚处于移送起诉阶段,涉案报道明显违反了中宣部和两高等部委关于舆论监督应回避正审理中案件的职业规范。
还是选取了洪洞这个“浪尖”上的地域为例,百度百家号自媒体“法度law”于2025年6月25日全国首发《山西洪洞财政局长当官前两次被判刑,还改小了8岁》,该文章仅从内容来分析,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切入角度和发布时机就另有玄机。
(法度law6月25日发布原文)
2023年12月,付雪海已经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至检察机关依法审查,2025年6月6日,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判处付雪海有期徒刑二十五年。
此次案件确定追责问责干部超70人。笔者同为自媒体人,依照6月25日发布文章的时间,以上事实并结合“法度law”提到的付雪海的犯罪行径发生在80年代末,笔者看到的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决心和严惩力度,而“法度law”的文章传递的观点却是“罪犯升官”是中国“并非付雪海一人”的普遍现象。
他想说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把审判结果说清楚?他希望公众在他的引导下产生什么样的国家认知呢?其心可诛。
“下笔既有观点”,这是很多新闻专业人的第一课,所以对于事件的切入角度选择是媒体人职业操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有人组织策划,有人采编创作,有人转载评论。站在所谓的正义一方,为身处特殊境地的商人充当“舆论枪手”。为了掩人耳目,商人变身成可怜的“求助者”,自己则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通过单方面且具有倾向性地调查文章,或者以虚构小说的形式攻击相关政府部门及官员,甚至上升到整个城市维度的抹黑。将事件无限放大,向监管各方层层施压,以达到为身后金主排忧解难的目的。
此外,通报官员违纪违法案件,这本是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常规动作,清除这些“蛀虫”正是保护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秩序的实际行动,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向好的重要标志。到头来,却被黑媒体渲染为系统性腐败、营商环境崩坏的佐证,而对当地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等荣誉避而不谈。
最后,我想说的是:“城市如人,难免遭遇风雨。但真正强大的城市,从不畏惧短期的质疑与挑战。当我们拨开舆论场的迷雾,看到的仍是一座拥有锐意改革勇气、为人民幸福谋发展的活力之城。大家与其相信网络上的片面之词,不如走进这座城市的车间、实验室和政务大厅——那里有比谣言更真实的故事,有比焦虑更坚定的希望。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座城市的真实底色,远比谣言更值得关注。”
来源:财经作者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