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下场痛批,被一拳打翻的假大师马保国,如今73岁风评逆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9:18 1

摘要:曾被人民日报下场痛批“闹剧”,登上武场一拳被KO的马保国,跌落神坛后竟奇迹般口碑翻转,成为现象级网红,他用一场彻头彻尾的公开失败,意外赢得了互联网对于“真实感”的喜好。

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曾被人民日报下场痛批“闹剧”,登上武场一拳被KO的马保国,跌落神坛后竟奇迹般口碑翻转,成为现象级网红,他用一场彻头彻尾的公开失败,意外赢得了互联网对于“真实感”的喜好。

从“假大师”到“真网红”,他凭借一句“耗子尾汁”和坦诚的“不讲武德”反转舆论,成为互联网上一度炙手可热的“流量”,而如今年龄已高达73岁的他,现状究竟如何了?

我们得承认马保国最初吸引眼球,靠的真不是功夫,而是他对自己“大师”身份的扮演,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角色,然后全身心投入。

他自创了一个听起来挺唬人的门派——“浑元形意太极拳”,还给自己安了个“掌门人”的头衔,这套操作算是为他的表演搭好了舞台。

早年他的人生履历相当复杂,当过工人扛过枪,甚至还杀过猪,这段经历或许让他更懂得普通人想看什么。

他深谙传播的精髓。回国后,在国内开了个“混元太极馆”,虽然学员没几个,但这不妨碍他频繁登上电视节目。

在曾经东方卫视的一档节目里,他一边高喊着民族主义口号,一边把现代拳击贬得一文不值,这种制造冲突的言论一下子就让人记住了他。

他的表演道具也准备得相当齐全,一套套的“黑话”张口就来,什么“四两拨千斤”“接化发”,说得跟真事儿似的。

他讲的故事也极具画面感,比如那个“英国大力士掰不动我两根手指”的段子,配上他那“太上老尊卖弄腿脚”般的自信谈吐,简直正中网友内心。

光说不练假把式,马保国还把自己的大师形象拍成了片子,他自导自演找了个叫皮特的外国演员,上演了一出轻松击败柔道选手的戏码,这完全是在模仿李小龙式的功夫电影叙事,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化。

他独创的“松果弹抖闪电鞭”,虽然在实战中毫无用处,但那独特的肢体语言充满了表演张力,简直是为后来的网络恶搞量身定做的核心素材,可以说他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行走的符号。

然而所有表演都有穿帮的一天,2020年在上海普陀区兰溪路的那场比赛就是他这场大戏的终点。

之前有拳击手约战,他以“违规”为由避战,已经被很多人看穿了,这次为了挽回声誉,他真的上了擂台。

对手只是个五十多岁的业余爱好者,结果不到30秒,他主动出击,却被对方几拳直接命中面部,直挺挺地倒了下去,赛后他嘴角挂着血神志不清,那倒地的姿态被网友戏称为“婴儿般的睡眠”。

从笑料到顶流

马保国的网络爆红恰恰是从他作为“大师”的彻底失败开始的,当他被一拳KO沦为全网笑柄时,互联网却把他摔碎的形象捡了起来,拼成了一个更好笑也更受欢迎的文化产品。

比赛后的那段视频,是他转型封神之作,他顶着一对黑眼圈,对着镜头逻辑清晰地控诉两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六十九岁的老同志”

这段表演的荒诞感甚至超越了比赛本身,彻底点燃了网络狂欢的导火索,他的方言口音更是意外地成了“造梗机”。

一句“好自为之”被他说成了“耗子尾汁”,这个词迅速脱离了原本的语境,变成了年轻人之间流传的社交暗号,充满了戏谑和解构的意味。

真正的狂欢是在B站,以UP主“伊丽莎白鼠”为代表的创作者们,把他的视频翻来覆去地剪辑,配上各种音乐和特效。

有一个混剪视频播放量甚至超过了1700万,那一个月他几乎承包了B站鬼畜区的榜单,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这股热潮甚至跨过了国界,连不懂中文的外国人都开始模仿他的动作和口音,他的失败反倒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网络派对。

官方的介入更是给这场闹剧添了一把火,央视点名批评他“败坏武学名声”“靠吹牛炒作敛财”,《纽约时报》也把他作为“中国假大师”的典型来报道,可以说是丢脸丢到了国外。

这些批评本意是想让闹剧收场,但客观上却让他的知名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马保国“失败者”的烙印更加深刻。

73岁风评逆转

马保国最终能实现口碑翻转,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根子在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普遍不信“人设”这套了。

当一个骗子不再假装,甚至坦诚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骗人时,这种承认虚假的行为反而被大家看作是一种更高级的真实。

沉寂几年后马保国悄然在短视频平台复出,他变了,不再谈什么“浑元形意”,也不再提“掌门人”的身份,而是谦逊地自称“武痴”

他分享的内容,也从玄乎的武术变成了人生哲学,还有和孙子互动的家庭日常,这种主动的“真实”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普通人的距离。

他公开承认早年那些夸张的言论“不吹牛就活不下去”,是为了生存,为了支付儿子在英国留学的费用。

这种坦白非但没引来骂声,反而让很多人觉得这老头儿活得不容易,比那些翻车后还嘴硬百般抵赖的网红要“真实”多了。

同行的衬托也很重要,在一个充斥着精心包装、恶意炒作、疯狂“噶韭菜”的网红环境里,马保国的变现方式显得朴”得多。

他直播带货主要就是卖自己写的书,仍然有几万人观看,这种相对体面的做法,让他在这片泥潭里居然显得有那么点“道德优势”。

观众的心态也变了,大家已经看腻了那些完美无瑕的偶像,一个浑身是缺点谎言被当众戳穿,人生充满荒诞色彩最后索性不装了的老头,反而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

人们看他就像在看一部荒诞喜剧,用一种“看透了生活”的宽容心态去接纳他,反而更中自己的口味。

结语

马保国从一个“假大师”到一个“真网红”的转变,说到底不是他个人的胜利,如今这个互联网上常有的风景。

他最终被人接受靠的不是那虚无缥缈的功夫,而是他无意识地迎合了这个时代的荒诞本质,不是马保国变了,而是我们看待他的眼光变了,这才是他风评逆转的真实原因。

大家知道马保国这个网红吗?

来源:月亮湾探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