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天来啦!又到了丰收的季节,也是上山捡野果的季节,每次走进山林,总能被那些掉落在地上的果吸引,它们就像是大自然赐予的小礼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在这个季节里,总会约上好友,一起走进山林,捡拾那些散落在地上的野果。在山林间穿梭,观察着每一种植物,感受着大自然
秋天来啦!又到了丰收的季节,也是上山捡野果的季节,每次走进山林,总能被那些掉落在地上的果吸引,它们就像是大自然赐予的小礼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在这个季节里,总会约上好友,一起走进山林,捡拾那些散落在地上的野果。在山林间穿梭,观察着每一种植物,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种体验真的是无与伦比。今天就来介绍一种野果,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橡果。
橡果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多年,那时候它是人类的重要食物之一。唐代的诗中都有提到橡子作为粮食的使用。更有趣的是,橡果在文化中象征着耐心、生活和永生。在北欧和凯尔特文化中,橡果被视为运气和繁荣的象征。
在《韩非子》也记载过秦国大饥荒时,用橡果救济百姓的故事;唐代诗人皮日休更在《橡媪叹》里写下“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字字句句都能看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橡果是多少山区人民的“救命粮”。
提到粮食,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水稻、小麦、玉米,却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种长在树上的“坚果”,比这些常见作物的“资格”还老,曾是古人赖以为生的食物,它就是橡果——橡树(栎树)结出的果实。
橡果又叫橡实、橡子、橡栗,有些地区还会称它“橡碗子”,叫法也是很多,橡果这个听起来就充满趣味的小东西,其实是橡树上的种子。橡树,这种落叶乔木或灌木,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的种子,也就是我们说的橡果,不仅是橡树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的重要资源。橡果的分布范围很广,北方有辽东栎、蒙古栎,南方有青冈栎、高山栎,栓皮栎、麻栎等品种更是南北都能见到,其中鄂东山区是主要产地之一。
橡果从外形来看,橡果很好辨认:棕红色的硬壳包裹着内里的果仁,形状像缩小版的板栗,剥壳后的仁儿又像花生仁,饱满紧实。能结出橡果的橡树,本身也是“实力派”。作为阔叶树种,它能长到10余丈高,树干挺拔坚硬,大多生长在深山区的阳山坡,树龄通常能达到300年以上,只有树龄超过10年的橡树才会开始挂果——春天开花,秋天成熟,等到外层的毛果裂开,橡果就会自然掉落,这时候去山里就能捡到新鲜的果实。
橡果通常需要经过处理,以去除其中的苦味和提高可食性。处理方法可以包括烹煮、炙烤或烘烤。一些文化中,橡果被用来制备食品,如橡果面粉,用于烘培食品,或者被加工成坚果酱等。橡果可以作为一种坚果食用,提供丰富的营养价值,特别适合作为零食。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使其成为一种能量丰富的食物。
橡果的营养价值也很实在,淀粉含量高达60%左右,既能直接食用,也能作为纺织工业浆纱的原料,一身都是宝。
橡果,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宝库,富含淀粉、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它的蛋白质含量甚至超过了大米和玉米,是非常优质的营养来源。橡果的淀粉含量高达60%左右,可以用来制作粉丝、橡子饼、橡子豆腐等美味佳肴。说真的,橡子豆腐绝对是我的心头好,尤其在冬天的火锅里,口感简直妙不可言!此外,橡果的外壳还能制成栲胶,成为纺织工业中的重要原料。是不是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果实竟然有这么多用途呢?
以前物资匮乏时,山里人会把捡回来的橡果晒干,去掉硬壳,将果肉磨成细粉,筛掉粗渣后,倒进沸腾的水里搅拌均匀,等面糊变稠凝固,取出摊凉切成块,就做成了能当主食的“橡子面”。
不过要注意,橡果虽然能吃,却带着淡淡的苦味,这是因为它含有少量鞣酸,所以过去人们吃之前,常会经过暴晒、蒸煮等步骤去除苦味。如今生活好了,橡果不再是赖以生存的粮食,但它承载的历史记忆和天然的营养,依然让它成为值得被记住的“天然宝藏”。
除了食用,橡果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它们被广泛用于生物燃料、医药、化妆品和染料等领域。橡果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如单宁酸、黄酮类和类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在医药领域受到人们的重视。
除了作为人类食物的来源,橡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橡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生长在各种生态系统中,包括森林、草原和荒漠。橡树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了各种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和小哺乳动物。
橡果也起到了橡树繁殖的关键作用。当橡果成熟并掉落到地面时,它们可以被野生动物带走或被风吹散播,从而有助于橡树的传播和繁殖。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橡树和其他植物的生长。
橡果,这个小小的果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多多发现这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什么关于橡果的小故事或者问题,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哦!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谢谢。
备注:本文属于科普文章,不构成医药
来源:浪漫青春养生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