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项行动针对的是为流量刻意制造冲突的行为,如编造“地铁判官”剧本、鼓动群体对立等乱象。这些商业性情绪煽动污染网络生态,消解社会共识,确需整治。但治理的重点应是那些有组织、有目的的情绪操纵产业链,而非普通网民的情绪表达。
近期《人民日报》发文呼吁刹住挑动负面情绪之风,中央网信办也部署了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媒体人,个人认为需明确区分“恶意挑动对立”与“正当批评监督”的界限。
专项行动针对的是为流量刻意制造冲突的行为,如编造“地铁判官”剧本、鼓动群体对立等乱象。这些商业性情绪煽动污染网络生态,消解社会共识,确需整治。但治理的重点应是那些有组织、有目的的情绪操纵产业链,而非普通网民的情绪表达。
有些声音担忧此举可能压制正当批评,这是误解。健康的舆论空间既需要清理恶意煽动,也需要保护理性批评。媒体人的责任在于用事实代替渲染,用理性消解对立,而非简单堵塞言路。正如有识之士指出,关键在于建立分类处置机制,让平台算法摆脱“流量至上”。
治理负面情绪之风,绝非让老百姓“堵上嘴”,而是要让商业性情绪煽动失去市场,让理性声音重新获得传播空间——这才是“清朗”行动的真正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讯知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