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商人中的十大爱国之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9:08 1

摘要:自清朝把香港割让给英国以后,这片土地便被英国殖民了一百多年,虽然英国的一些东西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打上了烙印,但是却关不住香港人骨子里的那股爱国之心。澳门同样也是如此。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做贡献。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唠唠港澳商人中的十大爱国之士。

自清朝把香港割让给英国以后,这片土地便被英国殖民了一百多年,虽然英国的一些东西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打上了烙印,但是却关不住香港人骨子里的那股爱国之心。澳门同样也是如此。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做贡献。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唠唠港澳商人中的十大爱国之士。

霍英东是香港企业家与社会活动家,1923年生于香港,早年从事驳运业务,1950年代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发展房地产,成为香港主要地产商之一。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他组织船队突破联合国禁运政策,向内地运输急需的医疗物资和工业原料。1960年代投资建设中山温泉宾馆和广州白天鹅宾馆,成为首批参与内地经济发展的港澳商人。1974年当选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主席,推动中国重返国际足联等体育组织。1984年捐款1亿港元设立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高校科研项目。1990年出资建设北京亚运村游泳馆,2001年捐赠2亿港元支持北京申奥。

霍英东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向内地医疗机构捐款5000万港元。2004年设立霍英东体育基金会奖励奥运健儿,其累计捐赠超百亿港元支持内地教育、体育、医疗事业。2006年在北京病逝,获中央政府评价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其一生通过经济合作与公益捐赠持续支持国家建设,是港澳人士参与内地发展的早期实践者。

庄世平是香港银行家与社会活动家,1911年生于广东普宁,早年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1937年抗战爆发后奔赴东南亚,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组织华侨募捐支援抗战,并协助输送物资至延安根据地。1949年于香港创办南洋商业银行,成为首批升起五星红旗的香港金融机构,为新中国突破经济封锁提供外汇结算通道。1950年创办澳门南通银行,支持内地物资采购与侨汇业务。1980年代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参与规划首个外资工业区开发。1986年将经营37年的南洋商业银行与澳门南通银行无偿捐献给国家,资产总值逾220亿港元。

庄世平

1997年香港回归前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金融体系过渡工作。1998年捐赠毕生积蓄设立教育基金会,资助普宁等地兴建中小学、医院及文化设施。2007年在香港病逝,享年96岁。其一生通过金融实践与公益捐赠支持国家建设,被誉为“爱国金融家典范”。

邵逸夫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创办人,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1926年随兄长邵仁枚赴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1958年在香港创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独臂刀》《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影片。1967年联合创办TVB,制作《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影响华人世界。1973年设立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1985年起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首笔捐款1亿港元支持浙江大学等高校建设。1990年捐赠7000万港元助建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表彰全球科学家。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亿港元,2013年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8000万港元。

邵逸夫

其累计捐赠超100亿港元,在内地兴建6013个教育医疗项目,覆盖大中小学“逸夫楼”、医院“逸夫院区”及图书馆等设施。2014年以107岁高龄在香港逝世,获国家航天局将命名“邵逸夫星”以彰其贡献。其慈善体系持续运作,2020年仍向内地医疗机构捐赠抗疫资金。

何鸿燊是港澳著名企业家,1921年生于香港望族,1940年代因战乱家道中落,赴澳门发展商贸。1961年参与竞投澳门博彩专营权,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逐步成为“澳门赌王”。1980年代起积极参与内地经济建设,投资珠海酒店业及广州基础设施建设。1987年向国家捐赠147件珍贵文物,包括圆明园猪首铜像等流失海外文物。1990年出资支持北京亚运会建设,1998年捐赠建设中华世纪坛。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立即出资兴建奥运场馆水立方。2003年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捐赠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购回马首铜像捐赠国家。

何鸿燊

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000万港元,2019年澳门回归二十周年时捐赠青铜鼎致敬国家统一。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向内地医疗机构捐赠医疗物资。其一生通过文化回流、经济合作与公益捐赠支持国家发展,累计捐赠文物及资金超数十亿港元,2020年在香港逝世后获中央政府致哀。

曹光彪1920年生于上海纺织世家,1949年移居香港创办太平毛纺厂。1964年成立永新企业,成为全球最大毛衣制造商之一。1978年率先投资内地,在珠海兴建香洲毛纺厂,开创“三来一补”合资模式。1987年联合包玉刚创办港龙航空,打破外资垄断香港航空市场局面。1997年香港回归前担任港事顾问,参与筹备工作。2000年捐赠2000万港元支持清华大学建设“清华—永新高科技研究院”。2003年出资成立“曹光彪星”航天基金,资助中国航天科技研究。2007年向浙江大学捐赠1.5亿港元建设光彪学院。2011年捐款2亿港元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医学院。

曹光彪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向内地医疗机构捐赠防护物资。2021年逝世前立遗嘱将大部分资产捐赠教育科研事业,累计向内地教育、航天、医疗领域捐赠超15亿港元。其一生通过产业投资与公益捐赠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是改革开放后首批投资内地的港澳企业家代表。

徐增平是香港创律集团董事会主席,1952年生于山东潍坊,早年参军服役于广州军区,1988年移居香港创办创律集团。1998年他以民间商业名义参与乌克兰瓦良格号航母竞标,筹集2000万美元购得该舰及40吨设计图纸,对外宣称改建为海上娱乐平台。在航母拖运回国途中遭遇土耳其阻拦,他组织团队历时16个月进行外交谈判,最终于2001年达成通行条件。2002年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港后,他主动将航母及相关技术资料移交国家,未收取任何费用。2005年他向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支持航天航空学科建设,2012年辽宁舰正式入列时受邀观礼。

徐增平

2019年他向山东家乡捐赠5000万元建设基础教育设施,2021年资助澳门科技大学航天科技研究项目。其购舰过程中自费承担所有谈判、保险及拖航费用,并承担期间产生的巨额债务,最终使中国获得首艘航母改造平台及相关核心技术资料,为海军现代化提供重要基础。

田家炳是香港企业家与慈善家,1919年生于广东梅州大埔,早年于越南、印尼从事商贸,1958年移居香港创办田氏化工厂,生产塑胶薄膜成为“皮革大王”。1982年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注支持内地教育事业。1984年捐资兴建广东大埔第一所田家炳中学,此后陆续在全国34个省市区捐赠中小学超过300所。1997年香港回归后,他出售居住的别墅获款5600万港元全部用于资助内地学校建设,自己租住公寓。2000年向南京师范大学捐赠2000万元建设田家炳教育书院,2005年资助甘肃贫困地区修建130所农村学校图书室。2010年捐款2亿港元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教育项目。

田家炳

2018年逝世前立遗嘱将名下全部资产注入基金会,累计捐赠超13亿港元,资助项目涵盖中小学、大学、医院、道路等范畴,其中90%集中于内地教育领域。其慈善行动持续至生命终点,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通过教育捐赠践行“留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后世”的理念。

包玉刚是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创始人,1918年生于浙江宁波,1949年移居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1955年创办环球航运公司,通过长期租赁模式建立全球最大独立船队,成为“世界船王”。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他率先与内地合作成立国际联合船舶投资公司,打破西方航运垄断。1980年出资1000万美元建造北京兆龙饭店,作为首批外资酒店服务国际交流。1984年捐赠2000万美元创办宁波大学,并设立包玉刚留学生奖学金基金。1985年出资修建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同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

包玉刚

1990年捐赠建设北京亚运会游泳馆,1991年临终前嘱托家族设立包玉刚中国基金会持续支持教育。其累计捐赠超数十亿港元,资助项目涵盖宁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基建及科研,推动成立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培养涉外人才。1991年于香港逝世后,其家族延续慈善事业,2018年宁波大学受捐项目扩建为包玉刚实验学校。

马万祺是澳门著名爱国企业家与社会活动家,1919年生于广东南海,1938年广州沦陷后移居澳门经营粮油贸易,创办恒丰裕行等企业。抗日战争期间通过澳门中转渠道向内地输送医药、粮食等物资,并资助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组织澳门工商界升起五星红旗并捐款支援解放海南岛。1950年协助突破经济封锁,安排港澳物资经广州湾转运内地。1966年澳门“一二三事件”后参与调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1987年担任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制定澳门回归法律框架。1998年捐款建设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1999年澳门回归后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向北京小汤山医院捐赠医疗设备,2008年汶川地震时通过中联办捐款500万澳门元。其一生累计捐赠超亿元,资助项目涵盖北京航天医学研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海中学等教育医疗机构,2014年于北京逝世后获中央政府评价为“澳门杰出爱国人士”。

曾宪梓是香港企业家与慈善家,1934年生于广东梅州,1968年移居香港创办金利来集团,以领带生产销售成为“领带大王”。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他率先投资内地设立合资企业,并将部分利润持续捐赠国家。1984年成立曾宪梓教育基金会,资助首批内地高校优秀教师。1992年捐款1亿港元设立载人航天基金,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后追加捐赠。1997年香港回归前担任港事顾问,参与筹备工作并组织工商界支持过渡。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捐赠水立方建设资金,同年汶川地震捐款1000万港元。2012年捐赠5000万港元支持广州亚运会。

曾宪梓

其累计捐赠超12亿港元,资助项目涵盖教育部“曾宪梓教学奖”、北京大学曾宪梓楼、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设备更新等范畴,另在梅州捐建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逾百项。2019年于香港逝世后按其遗嘱,家族继续运营慈善基金,2021年向河南水灾捐款500万港元。其一生通过产业投资与教育捐赠支持国家发展,曾获国家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小结:

港澳十大爱国商人以实业报国铸就民族丰碑:霍英东朝鲜战争突破禁运运物资,捐百亿港元助体育教育;庄世平创南洋商业银行升首面五星红旗,无偿捐献220亿资产;邵逸夫建TVB传播中华文化,捐建6013所逸夫楼遍布全国;何鸿燊购回圆明园兽首归国,捐水立方助奥运;曹光彪首创“三来一补”投资内地,捐15亿港元支持航天医疗;徐增平购瓦良格号航母赠国家,奠定海军现代化基石;田家炳卖房捐学成“中国百校之父”,建300所中小学;包玉刚以“世界船王”之资建宁波大学,破西方航运垄断;马万祺抗战期间澳门转运物资,支持航天医学研究;曾宪梓设航天基金助神舟飞天,捐12亿港元兴教。

他们或突破封锁、或捐产献金、或兴教强国、或文化回归,从抗美援朝到改革开放,跨越七十载,共同书写了港澳企业家的赤子之心——以商业智慧服务国家战略,以巨额财富滋养民族未来,证明爱国不仅是血脉深情,更是掷地有声的行动:霍英东的体育情结与曾宪梓的航天梦交织,邵逸夫的教育版图与田家炳的校园网络呼应,徐增平的航母使命与曹光彪的产业突围并立,最终在文化传承、经济赋能与国防建设中,彰显了商道即国道的永恒真理。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