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四百三十九)|岁月流光——共青团时光里的引领者与同路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19:13 1

摘要:在共青团的成长长卷里,两位长者似明灯指引方向,一位同龄人如伙伴并肩前行。他们鲜活的笑容、温暖的故事,都化作记忆星河中永不褪色的星光,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

岁月流光

——共青团时光里的引领者与同路人

文/王清坤

初秋的黄昏,我整理着当年在共青团工作时的日记,泛黄的纸页间,1989至1997年的时光如潮水般在脑海中悄然翻涌。

在共青团的成长长卷里,两位长者似明灯指引方向,一位同龄人如伙伴并肩前行。他们鲜活的笑容、温暖的故事,都化作记忆星河中永不褪色的星光,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

我想起来马胜利校长,他是我职业生涯中任职最久的领路人,更是将我培养为副校长的贵人。他以卓越的教育理念领航学校发展,更以言传身教的力量,激励着我在职业路上不断成熟。

他中等身材,略显发福,头顶微秃,衣着朴素随性,对烟酒却情有独钟。工作中,他粗中有细,业务能力出类拔萃,善于抓大放小,充分信任并激发团队潜能,在教职工中威望极高。他视野开阔,眼光长远,精明大气,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维度,给予学校共青团工作鼎力支持,这是我扎实开展学校共青工作的坚实后盾。

一位同事曾对我说:“清坤,你开展这么多活动,耽误学生学习时间不说,还花学校的钱,马校长竟如此支持你。”我微笑着点点头,心中泛起波澜——你工作能力不突出,只因育人理念还停留在“填鸭式”教育时代。此刻,马校长的教诲犹在耳边:“清坤,学校不能死气沉沉,要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素质教育尚未成为国家教育方针的年代,这种寓教于乐的前瞻性理念,如今回望,更显弥足珍贵。

在我担任学校团委书记期间,县教委领导检查工作时,看到学校团委活动照片装满四个大影集,感慨道:“你开展活动拍这么多照片,花了学校不少钱吧,马校长真是力挺你。”我回应道:“马校长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能遇到这样的领导,是我职业生涯的荣幸。”

1994年元旦,学校团委举办全校广播体操比赛。为保障活动顺利推进,我提前协调安排了主持人、评委、统计员,并现场公布成绩。

活动结束时已远超放学时间,待各班返回教室后,我前往校长办公室向马校长汇报:“评委们想暖和暖和。”马校长随即回应:“‌不就是想犒劳一下评委嘛,好!我们去。‌” ‌

1995年4月12日上午,团县委在我校召开了全县团队工作现场会。会上,马校长代表学校党支部,就如何重视支持共青团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现场会结束后,马校长特意在中午时间把我叫到校长办公室,拍着我的肩膀说:“清坤,你这次表现得很出色,把咱们学校的团队工作亮点充分展示出来了,要继续保持这种干劲,将来一定大有可为。”

聆听着马校长的嘱托,我深知,这是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更饱含着对我未来成长的殷切期望。

至今清晰记得,团县委王书记曾评价:“你学校马胜利校长是位开明且精明的校长。”

我想起曹玉芝老师,她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位重要前辈。1987年7月,当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她已是42岁的中年教师。

当时我和她毗邻而居,她经常教导我:年轻人要珍惜机会,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这样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她的话语如春风化雨,不仅点燃了我的职业热情,更让我领悟了为人师表的真谛。

曹老师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44岁时通过自学考试获得美术大学专科文凭。她身高1.70米,挺拔如松的腰板始终笔直,乌黑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人干净利落。年轻时,她曾是代表县参加地区篮球比赛的运动员,赛场上的英姿飒爽至今仍为人称道。

在我担任学校团委书记期间,师生书画展始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头戏。举办书画展时,从书画分类整理,到展室布置,再到书画悬挂,曹老师都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尤其在筹备工作的关键阶段,她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倾力相助,让每一届展览都成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1994年庆祝“五四”青年节师生书画展布展时,曹老师带病坚持到场指导悬挂。她苍白的笑容与画中绽放的牡丹交相辉映,成为我记忆中最动人的画面。她的专业与热忱,不仅让书画展熠熠生辉,更让我懂得了何为“用艺术点亮生命”。

曹老师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令我深深感动。1991年11月,学校决定在校园内建造一座假山,设计重任自然落在她肩上。她反复推敲,几易其稿,光是主峰的位置就斟酌再三。

她曾指着设计图对我说:“清坤,假山主峰位置很有讲究,放在东面象征旭日东升,放在西面则寓意夕阳余晖,这关乎整个校园的文化意境。”看着她专注修改图纸的身影,我更加敬佩她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建造这座假山,校团委向全校教职工、学生发出了“积极捐资美化校园”活动倡议书,全校师生1699人,捐款共计2349.93元。

我想起王殿和老师。他当时担任年级部主任、20级1班班主任。他始终秉持素质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不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以高度责任感鼎力支持校团委各项工作,对此,我始终心怀感激。

王老师中等身材,荞麦色皮肤泛着健康光泽,乌黑短发修剪得利落有型。银框眼镜后是一双沉稳而锐利的眼睛,既透着学者的儒雅,又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场。他举手投足间从容不迫,睿智中透出青年才俊特有的锋芒,却又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正是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黄金年华。

他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坚定支持者和坚强拥趸。作为班主任,他带领20级1班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不仅成为学校的标杆,更在全县范围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他指导班级学雷锋活动小组自制“学雷锋突击队”队旗,这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全县学雷锋活动的最前列。在他的带领下,20级1班以扎实的实践和显著的成效,被评为市级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这一荣誉实至名归。

1991年初春,我与王老师带领他班的全体同学奔赴杨三里村,我们亲手栽下了一排排红枣树。团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学雷锋突击队的队旗高高飘扬,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寒风凛冽却丝毫未减大家的热情。铁锹翻飞的泥土声、此起彼伏的笑语声,与树苗扎根的脆响交织成一曲青春的乐章。那一刻,团旗与队旗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映出的是青春的光辉,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991年1月校团委创办了“晨霖”文学社,并推出校刊《晨霖》。为确保稿件质量,王老师常常牺牲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将初选通过的同学召集到学校会议室,手把手指导他们修改稿件。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用稿质量,更让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1991年3月6日,无棣县中学生国情知识竞赛决赛在县委大礼堂隆重举行。无棣镇中学代表队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下,通过系统学习国情知识、层层选拔,最终由王殿和老师带队,陈青岭、范维峰、王凌、陈冉、赵爱华五名同学组成参赛阵容。在决赛中,他们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临场表现,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最终在加时赛中战胜县直机关中学代表队,荣获一等奖,为学校争得荣誉。

此刻,我翻阅着当年的工作日记,夜幕悄然降临。我走到窗前,仰头望去,只见繁星点点,如碎钻般缀满深蓝的天幕。三颗格外明亮的星星映入眼帘,它们静静地闪烁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我凝视着它们,觉得那光芒如此熟悉——马校长、曹老师、王老师,是我共青团岁月里的引领者与同路人,是我青春岁月里的三颗星啊。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