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变幻莫测的釉色而闻名。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呈色在入窑烧制前无法预测,出窑后也绝无相同。
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变幻莫测的釉色而闻名。所谓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其呈色在入窑烧制前无法预测,出窑后也绝无相同。
即使配方相同,也会因色釉厚薄、入窑位置、温度等因素而千变万化,这也是钧窑最迷人的地方。
就在昨天刚结束的2025年保利香港秋拍那场,有只元到明初的官钧天青玫瑰紫釉 “六” 字鼓钉洗,连佣金算下来1836万港币(约合人民币1725万元)直接摘下当日成交桂冠。元至明早期 官钧天青玫瑰紫釉
「六」字鼓钉洗
直径20.5厘米
成交价:1836万港币
在艺术市场波动起伏的今天,
这件官钧孤品为何能逆市而上?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件
官钧孤品“六”字洗...
这件「六」字鼓钉洗,是官钧中的典范。器型为圆形,侈口出沿,外口沿棱纹两道,其间环列鼓钉纹一周。三足承托的器身随曲线起伏,釉色在转折处自然减薄,露出黑褐色胎骨,形成「骨肉相衬」的视觉张力。
其釉色厚润,依器型转折而丰富多变——口沿与外壁为玫瑰紫,灿若晚霞;内壁则是天蓝色,静穆湉谧。如此冷暖色泽的搭配,符合美学原则,折射出工匠们的巧思和皇家审美的品味。
钧窑大器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代表器物大小。数字愈小,器物尺寸愈大(一号最大,十号最小)。这种编码系统,反映了当时官窑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元至明早期 官钧天青玫瑰紫釉
成交价:1836万港币
底部的那枚遒劲的「六」字刻款,让这件器物在钧窑谱系中独树一帜。故宫博物院《两宋瓷器》图录及近年拍卖记录,同类鼓钉洗多见「一」「二」「五」「七」「八」等刻款,如张宗宪旧藏“四”字、临宇山人旧藏“五”字、徐展堂旧藏“七”字、葛沃得旧藏“八”字皆有纪录。而「六」字款仅此一例。
“一”字款 24.3公分/“一”字款 23.5公分
“瀛台”、“静憩轩用”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紫釉鼓钉三足水仙盆
还有这官钧孤品的来路很清晰,能一路追到二战前的私人收藏,之后都是家族里代代传的。2003 年在伦敦苏富比易过主,后来还经纽约古董名家蓝理捷(J.J. Lally)的手,还有2017年4月香港苏富比那场,编号1107。
这种来源明明白白、还经过名家和大拍背书的老物件,市场表现能稳,也是很重要原因。
▲ 左图 蓝理捷(James J. Lally)
不过,官钧瓷器的性质,学界尚有争议。行内大致分成“宋朝说”与“明朝说”。前者相信官钧为宋徽宗御花园赏花观石之用,后者则认为是明代早期永乐、宣德朝时所创。
现在大拍卖行都倾向把官钧标成 “元末明初”,其实也能理解,主要是为了保障买卖双方,省得后续有争议,也算个稳妥的做法。
元至明早期 官钧天青玫瑰紫釉
成交价:1836万港币
其实你看看近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这官钧鼓钉洗能有这表现,不算独一份的特例。早有先例摆着——香港佳士得2019年的一件「四」字款元-明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水仙盆曾以14,525,000成交。2022年10月何鸿卿爵士旧藏“五”字款明初 钧窑葡萄紫釉鼓钉三足水仙盆售于香港苏富比,最终以港币1489万成交。
元-明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水仙盆 「四」字款
成交價:HKD 14,525,000
明初 钧窑葡萄紫釉鼓钉三足水仙盆
20.7公分
成交价港币1489万
还有2019年,一件明永乐款的 “八” 字鼓钉洗,也在保利拍了632.5万。像钧窑这样同一种类并估值较高的拍品,品相来源更好的一方容易出手。
再说宋代五大名窑,钧窑算是里头成交数量最多的了。虽说它没像汝窑那样动不动就拍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 “天价”,但架不住它稳啊,这么多年价格始终咬着高位走,属于那种 “不张扬但特抗打” 的硬通货,不用担心大起大落。
与明清官窑相比,高古瓷市场有着不同的收藏逻辑。高古瓷更注重历史价值、学术研究和审美内涵,而不仅仅是朝代和器型。就像这次这只鼓钉洗,看似温和的涨幅背后,是藏家群体从「投资导向」向「文化认同」的转变,反而让高古瓷市场更扎实了。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尚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