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艾司唑仑,减药后更焦虑心慌?医生:这是身体的反弹警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18:56 1

摘要:如果您因为睡眠或焦虑问题,长期服用艾司唑仑(一种常见的安眠、抗焦虑药物),最近开始尝试减药,却发现自己反而变得更焦虑、紧张、心慌、手抖,甚至一点小事就容易激动……

如果您因为睡眠或焦虑问题,长期服用艾司唑仑(一种常见的安眠、抗焦虑药物),最近开始尝试减药,却发现自己反而变得更焦虑、紧张、心慌、手抖,甚至一点小事就容易激动……

请先不要慌张,您不是一个人,这也不是您的病情在“恶化”。这很可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为“苯二氮䓬类药物戒断反应”。

您可以把它理解为,您的身体正在拉响“反弹警报”。

一、为什么会这样?身体在“抗议”什么?

想象一下,您的大脑里一直有一位负责“维稳”的保安,名叫GABA。它的工作是让神经系统保持平静、放松,不要过度兴奋。

1. 长期依赖“外援”:当您长期服用艾司唑仑时,它就象是给这位保安请了一位非常得力的“外援”。这位外援能力强,工作高效,帮助您一直维持着镇静和睡眠。

2. 保安变“懒”了:久而久之,您自带的“保安”GABA就开始产生依赖,觉得既然有外援,自己就不用那么努力工作了。

3. 突然撤走外援:当您开始减少艾司唑仑的剂量时,就相当于突然把这个强大的“外援”给撤走了。而您自己的“保安”GABA一时间无法恢复原来的工作强度,大脑的“兴奋性”神经就会失去压制,开始疯狂活动。

于是,那些被压抑已久的焦虑、紧张、心慌、手抖等症状,就会以一种“反弹”的形式汹涌而来,甚至比服药前感觉更强烈。 这不是您心理承受能力变差了,而是您的神经系统正在经历一场短暂的“混乱期”。

二、出现这些反应,我该怎么办?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请记住以下“三要”和“三不要”:

【三不要】

1. 不要硬扛! 不要认为这是必须忍受的过程,强烈的戒断反应会带来巨大痛苦,甚至风险。

2. 不要自行恢复原剂量! 尤其是不要在感觉难受时自己偷偷加回药量,这会造成用药的混乱。

3. 不要自责! 这不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生理现象,非常普遍。

【三要】

1. 要第一时间联系医生! 这是最重要、最正确的一步。立刻告诉您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您出现了哪些反应。

2. 要和医生一起调整减量计划! 医生通常会为您:

· 放慢减速:比如,原来一周减一片,现在可能改为两周减半片。让您的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

· 换用“长效”药物:有时医生会建议将艾司唑仑(短效)换成地西泮(长效)等药物,再慢慢减量。长效药物就像“缓慢释放的糖”,比“短效的糖”更能平稳地度过戒断期。

· 制定个性化方案:根据您的反应,重新制定一个更适合您的、循序渐进的“撤退”方案。

3. 要学会自我安抚! 在医生指导下,您可以辅助以下方法:

· 腹式深呼吸:在心慌手抖时,试试慢吸慢呼,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能有效安抚神经系统。

· 创造安静环境:暂时远离嘈杂,给自己一个平和的空间。

· 避免刺激物:戒断期间,咖啡、浓茶、酒精都会“火上浇油”,请尽量避免。

总结

减药后出现的焦虑、心慌,是身体在从“依赖”走向“独立”过程中发出的求救信号。它是在告诉您:“当前的撤退速度太快了,我跟不上!”

减药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成功的标志并非“快”,而是“稳”。在专业医生的保驾护航下,通过科学、缓慢地减量,您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终将重新学会自我平衡,最终平稳地告别药物。

请务必寻求专业帮助,您完全可以安全、舒适地度过这个阶段。

来源:鹭岛健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