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窦建德(573年—621年),贝州漳南(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大业十三年(617年),窦建德自称长乐王,定都乐寿,设置官属,歼灭隋将薛世雄,声威大振,占据河北广大郡县。对于窦建德来说,麾下拥有四位武将,这是其能够
窦建德(573年—621年),贝州漳南(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大业十三年(617年),窦建德自称长乐王,定都乐寿,设置官属,歼灭隋将薛世雄,声威大振,占据河北广大郡县。对于窦建德来说,麾下拥有四位武将,这是其能够在隋朝末年割据中原的重要底气。
一、刘黑闼
刘黑闼(?—623年),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贝州漳南(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人。刘黑闼年少的时候与窦建德为友,隋朝末年,刘黑闼参加郝孝德起义军,后投瓦岗军。唐武德元年(618年)瓦岗军失败,刘黑闼为王世充所俘。后来,刘黑闼率部逃归河北,开始跟随窦建德,被任为将,封汉东郡公。以骁勇多谋著称。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刘黑闼虽然是窦建德的部下,但是,他之前长期是起义军的首领。因此,武德四年,窦建德失败后,刘黑闼逃匿漳南,也即没有选择归降唐朝。不久之后,其部将又推他为首,收拾余部再起,攻占河北郡县,半年中收复窦建德故地。
于是,为了对抗唐朝,刘黑闼又遣使北结突厥。次年称“汉东王” ,年号“天造”,建都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区东南),不久之后,刘黑闼被李世民军击败,奔突厥,数引突厥兵攻占河北、山东等地,复取河北,仍都洺州。
到了武德六年,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率军与之决战,并以释放窦建德部属及不究既往相招,其部溃散。在此背景下,刘黑闼逃至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县),结果被部下押送至唐军,最终被杀。
二、王伏宝
王伏宝是隋末起义军领袖窦建德麾下的核心将领。根据史料的记载,王伏宝出身漳南县,早年因仰慕窦建德的义举加入其团队,凭借双刃矛冲锋陷阵的勇武和战术天赋,在黄河伏击战等战役中屡建奇功。其劝阻窦建德亲征虎牢关的事迹,更显战略远见。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王伏宝因功勋卓著遭同僚嫉妒,于公元620年被诬陷谋反遭杀害,临终前留下"自斩左右手"的悲叹。武德四年(621年),王伏宝被冤杀后,秦王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俘获窦建德,后者随后被杀。
三、宋正本
宋正本,隋末河北农民军领袖。窦建德起义初期,宋正本时任隋朝饶阳令,博学有才气,向窦建德献定河北之策,窦建德于是将其引为谋主,让宋正本跟随自己南征北战。辅佐窦建德后,宋正本好直谏,结果,窦建德又听信谗言将其杀死。此后人人引以为诫,无人再进忠言,窦建德集团日益走向衰落。对此,在笔者看来,冤杀宋正本等忠心耿耿的部下,无疑会让窦建德集团离心离德,从而迅速走向灭亡。
四、凌敬
凌敬,隋唐时期人物,为人足智多谋,有大志,原为窦建德帐下主簿,由于屡献其策,窦建德让他当任国子祭酒,为窦建德集团的壮大发挥重要作用。
在后来的虎牢关之战中,凌敬向窦建德献“进攻怀州、河阳,大张旗鼓做出欲进攻汾州、晋州的姿态,使李世民不得不退兵”。不过,因为其他人的诋毁,窦建德最后没有采纳凌敬的建议,继续与李世民相持,结果导致自己走向败亡。值得注意的是,窦建德集团覆灭后,凌敬不知所踪,再也不见于史书。
来源: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