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13E3文件显示,公司董事会已正式拒绝高瓴资本8月提出的每ADS1.77美元私有化要约,选择继续推进信宸资本(中信资本旗下)与管理层财团年初发起的1.25美元/ADS方案。这一反常决策,尚未
咄咄怪事,怪兽充电私有化方案管理层弃高选低
近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13E3文件显示,公司董事会已正式拒绝高瓴资本8月提出的每ADS1.77美元私有化要约,选择继续推进信宸资本(中信资本旗下)与管理层财团年初发起的1.25美元/ADS方案。这一反常决策,尚未披露具体原因,引发市场对股东权益保障与公司治理合理性的广泛质疑。
从核心数据对比来看,两份私有化方案的差异显著。根据财联社报道,高瓴资本8月15日提出1.77美元/ADS报价,而信宸资本与管理层的报价是1.25美元/ADS。高瓴资本的私有化方案较信宸资本与管理层的方案溢价41.6%,更接近怪兽充电2024年年报披露的每ADS1.63美元现金资产价值。而信宸资本与管理层的1.25美元/ADS的报价,不仅低于公司账面现金价值,较2021年8.50美元的上市发行价更是缩水超85%。
仅从报价上看,高瓴的方案似乎更易接受。
高瓴报价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怪兽充电股价暴涨22.3%,收盘报1.61美元,侧面反映市场对该报价的认可。反观信宸资本方案公布时,公司股价仅微涨3.1%,市场态度差异明显。
作为2017年成立的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怪兽充电曾凭借阿里巴巴、高瓴资本、小米等机构的五轮投资快速扩张,2021年4月以“EM”为代码登陆纳斯达克时,一度被视为“共享经济第二波上市潮”的代表。但上市后行业环境剧变,2024 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从2023年的29.586亿元降至18.944亿元,降幅达36%;净利润由2023年的8870万元转为净亏损1350万元,同比亏损扩大115.2%。业绩下滑背后,是行业点位渗透率见顶(2024年一线及二线城市达44.7%)、单设备日均收入从2021年的12.8元降至2024年的7.3元,以及直销转合作模式带来的收入结构调整。
不过,怪兽充电管理层持股18.7%,却凭“同股不同权”握有64.5%投票权;高瓴持股12.3%,投票权仅5.3%。这种控制权与持股比例错配,让管理层能主导决策方向。
信宸与管理层合作偏向不干预运营,能保现有团队话语权;而高瓴以 “推动战略调整” 闻名,或让管理层担忧控制权旁落。截至目前,怪兽充电未披露拒约理由,高瓴也未透露是否调整方案。
来源:蓝鲨财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