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8年11月14号,清宫太医院的档案就七个字,“帝崩于瀛台涵元殿”,过了不到一天,仪鸾殿里头,七十三岁的慈禧也走了,正史就一句话,说皇帝病重了,这事就过去了。
1908年11月14号,清宫太医院的档案就七个字,“帝崩于瀛台涵元殿”,过了不到一天,仪鸾殿里头,七十三岁的慈禧也走了,正史就一句话,说皇帝病重了,这事就过去了。
可一个大疙瘩留给了一百多年后的人,堂堂天子,怎么连自己的命都捏不住,其实翻遍了那些宫里的档案,什么上谕档,军机处录副,答案早就写在那儿了,他四岁被抱进紫禁城那天,手里攥着的那块糖,就注定了他这辈子当不了真皇帝。
那是个下雪的晚上,1875年,抱他的太监后来还念叨,说孩子手里那块麦芽糖的糖纸,被风吹得哗啦啦响,这声音跟他后半辈子太像了,听着挺热闹,其实什么都没有,按规矩,皇帝不到十六岁就得“垂帘听政”,太后跟军机处管事。
可慈安太后走得早,就剩慈禧一个人说了算,她那个“垂帘”根本就是个铁帘子,外头的折子先进储秀宫,李莲英挑几件重要的抄个大概,用黄纸夹在象牙签里头,才送到光绪桌上,批个红字都得先拿铅笔打草稿,等慈禧点头了,才能换红笔抄上去。
到了1889年光绪大婚,礼部按老规矩请她“归政”,她就在折子上写了仨字,“再议吧”,这一议,就议到了她闭眼。
甲午年打起来,北洋水师在黄海一下子没了五条船,光绪那会儿十八岁,正是火气旺的时候,半夜里在养心殿东暖阁里来回转圈,一拍桌子下了旨,让李鸿章赶紧带人去打,可这旨意刚出宫门,就被荣禄给拦了,荣禄说得也直接,海军的钱,早让慈禧拿去修颐和园那个石头船了,说是要“练水操”。
光绪跑去储秀宫找理,慈禧正对着镜子试一件绣着“万寿无疆”的寿衣,听完了就轻飘飘一句,皇帝别急,先顾着面子,甲午打输了,光绪在《清实录》里就留下一句,“朕实不胜愤懑”,可他到底气谁,连个名字都不敢提。
他真正摸到权力边儿是1898年夏天,6月11号,光绪发了《明定国是诏》,要变法,那天早上他破天荒没去给慈禧请安,直接把康有为叫到乾清宫西暖阁,又给座又给茶,还亲手把台灯往康有为那边挪了一寸,这一寸,在紫禁城里头可是天大的事。
后来那一百多天,他一天平均要批四百件折子,右手大拇指都磨出血泡了,还非要自己写,最猛的一次,一天连着下了九道上谕,废八股,裁詹事府,开矿务铁路总局,旨意用黄绫子包好,让人骑快马送去颐和园。
结果8月3号,慈禧回宫才半天,就让荣禄调了北洋新军把北京九个城门全接管了,光绪一听信儿,带着珍妃连夜坐轿子往颐和园跑,想当面说说,结果在北宫门就被侍卫拦住了,那侍卫还是他当年亲手封的,第二天,他就被“请”到了瀛台,桥板抽掉三块,湖里的荷叶长得跟一张绿网似的。
瀛台的日子,《内务府来文》里记得跟流水账一样,每天一升粳米,一斤猪肉,两块豆腐,这比什么史书都让人觉得冷,冬天湖面结了冰,光绪想踩着冰跑出去,刚滑到对岸,就被护军参领一把抱住腿。
他回岛上也没闹,就把《康熙字典》里“乾”“坤”那两页撕下来,泡在墨盒里搅成黑汤,写了副对联,“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让小太监挂在涵元殿东墙上,可那对联挂了不到一天就没了,听《恽毓鼎日记》里说,是李莲英叫人拿去烧了,灰就撒在瀛台桥底下,说是要“镇住不安分的魂”。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往西跑之前,叫人把珍妃推进了贞顺门那口井里,光绪被押上马车的时候,回头冲着井口喊了一声,喊的啥,跟着的桂祥在《庚子大事记》里就记了五个字,“上泣不成声”。
一年后回到北京,他话更少了,天天除了读《孟子》,就是拿根象牙筷子在桌上画圈,御医来号脉,他挺配合地伸手,可一等太监转过身,他就把药汁全倒在窗户底下的台基上,黑乎乎的药渍顺着青砖缝渗进御河,像一条不出声的黑线。
1908年10月,慈禧自己都病了半个多月,还硬撑着在仪鸾殿见军机大臣,传位的诏书改了三遍,用指甲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这几个字上划出印子,光绪在瀛台知道了消息,就在涵元殿里走来走去。
半夜叫人拿笔,写了道密诏,要封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当摄政王,废掉溥仪,把皇权拿回来,写完,他把黄绸子塞进《康熙字典》的盒子里,交给了最信得过的小太监寇连材,寇连材刚出岛,就被内务府的人抓了送慎刑司,那道诏书也送到了慈禧手里,三天后,光绪就没了。
他的死因,一百年后才算有了准话,2008年,国家清史那边的课题组发了个报告,检测了他坟里头的头发,骨头和衣服,发现砷含量比正常人高出几百倍,就是急性砒霜中毒,是不是慈禧下的令,没找到直接的纸面证据。
可启功先生的口述历史里有个旁证,他曾祖父当时在礼部,亲眼看着太监从慈禧的厨房提着食盒送去瀛台,“盒盖贴有‘老佛爷赐’黄签,不到两个时辰,瀛台便传出噩耗”。
更要命的是,慈禧在光绪死前一天,就让人写好了“皇帝病危”的告示,日期空着,就等着时辰一到填上去。
说到底,是那个制度要了他的命,清朝的祖宗规矩,“母后”比“皇帝”大,《大清会典》里写着,皇帝每天都得给皇太后请安,这一拜,就把管人,管钱,管兵的权力全拜出去了,光绪想动哪一样,都得先问慈禧,他最后写的那道废溥仪的密诏,也被这个制度给轻松挡了回来。
内务府,慎刑司,军机处,全在慈禧手里,他连个能把信送出宫的自己人都找不到,1908年11月15号,光绪的遗体被抬过那座断了板的石桥,他那个《康熙字典》的盒子后来在地宫里被打开,里头就剩那张黄绸子,字都被药水泡花了。
可最后一句还能看清,“朕为天下主,而不能保一妇人之命,复何面目见列祖列宗”,落款“载湉”那两个字,红印泥已经变成了暗褐色,像一滴干在圣旨上的血。
参考文献:
1.王道成:《慈禧光绪的恩怨情仇——兼论光绪之死》,《清史研究》2009年第3期
2.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研究专项课题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清史研究》2008年第4期
3.恽毓鼎撰、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来源: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