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仅2棵,广东农民花2年育种成功,领先国际近10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6:26 1

摘要:1956年的夏天,阳光洒在东仓农业社广袤的稻田上,广东的一位农民的洪春利穿梭在稻田之间,仔细巡看着“南特16”品种的水稻。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1956年的夏天,阳光洒在东仓农业社广袤的稻田上,广东的一位农民的洪春利穿梭在稻田之间,仔细巡看着“南特16”品种的水稻。

他的眼神专注而敏锐,不放过每一处细微的变化,要知道,这片稻田承载着全社人的希望,关乎着大家的温饱与生活。

就在他来到田间的一处水沟旁时,忽然发现有2棵水稻长得非常不一样。

它们只有差不多70厘米高,在周围普遍较高的水稻丛中显得有些“矮小”,但它们的叶色却格外青绿,看上去生机勃勃。

洪春利停下脚步,凑近这2棵水稻进行仔细的观察。

他发现,这些水稻虽然比其它水稻矮,但是稻形和稻穗长得十分不错。

基于多年对农事的熟悉了解和内心深处那股强烈的好奇心,洪春利突然觉得这2棵水稻的基因可能很不一般。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将这2棵水稻的稻穗轻轻摘下,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然后带了回去。

回到家后,洪春利联系上了农业技术员洪群英,洪群英在农业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专家。

洪春利将发现2棵矮水稻的消息告诉洪群英之后,洪群英瞬间就来了兴趣,于是两人决定用这两棵水稻,尝试研究一下它的基因。

为了能获得足够多的种子,洪群英精心整理出一块肥沃的土地作为育秧田,将带回来的稻穗上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播撒下去。

从那天起,他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田边,仔细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田里面的稻子逐渐进入了抽穗期。

然而,这个时期天气却格外恶劣,一场强风暴雨突然袭来,全村的稻禾在这场暴风雨的袭击下,大部分都倒伏了。

原本挺拔的稻杆被吹得东倒西歪,稻穗也无力地垂在地上,一片狼藉的景象让村民们心疼不已,大家都在担心今年的收成会受到严重影响。

然而,当洪群英匆匆赶到自己培育的水稻田边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惊喜不已。

只见他培育的这些矮个子水稻植株依然挺拔不倒,像一个个坚强的战士,在狂风暴雨中傲然挺立,并没有大面积地倒伏。

洪群英迫不及待地走进田里,仔细查看这些水稻的情况。

他发现,这些水稻不仅抗倒伏能力强,而且结实率非常高,每一个稻穗上都挂满了密密麻麻的谷粒。

经过初步估算,这些水稻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洪群英非常激动,他隐隐约约感觉一个新的品种就要横空出世了。

收获的季节终于到来了,洪春利收获了4.1公斤的种子,但是这些仍然非常少,所以第二年洪群英又将这些种子种了下去,仅仅0.65亩的面积却收获了240.2公斤谷子。

这样的产量在当时可是非常不得了的,洪群英和洪春利非常高兴,秋天的时候将这种谷子重新种了下去,发现它们仍然高产。

于是两人就决定要将这种水稻进行推广,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水稻倒伏的问题,还能提高陈产量。

但很快他们就遇到了麻烦:当时的农户们大多思想保守,对于新的水稻品种心存疑虑。

他们担心这种新品种会影响到收成,毕竟粮食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的根本,容不得半点冒险。

洪春利深知农户们的顾虑,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挨家挨户地去推广。

每到一户人家,他都会耐心地向农户们介绍这种水稻的优点和特性。

然而,尽管洪春利说得口干舌燥,很多农户还是犹豫不决。

面对这种情况,洪春利并没有气馁,他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拜访,用自己的诚意和耐心逐渐打动了部分农户。

与此同时,当年的关埠镇农民“全国劳动模范”刘赛烈也注意到了这种水稻的潜力,于是他加入了推广队伍,帮忙说服了不少人。

刘赛烈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望,他的支持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这样到了1958年之后,整个村里面都种上了这种非常高产的水稻,后面还培育出了一系列其他品种的矮个子水稻。

1965年的时候,南方的一些种植水稻的区域基本上都已经换上了矮个子的水稻,亩产也由原来的200公斤到250公斤提高到了300公斤到350公斤。

那么这种水稻是什么样的水稻呢?

«——【·矮小的水稻·】——»

这种水稻叫做矮脚南特,植株较为矮小,一般高度在70-90厘米之间。

与传统的水稻品种相比,它的株高明显降低,这使得它在生长过程中更加稳固,不易倒伏。

其茎秆粗壮而坚韧,节间短而密集,能够有效地支撑起沉甸甸的稻穗。

叶片方面,矮脚南特水稻的叶色青绿,富有光泽,叶片宽厚且直立。

这种叶片形态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

稻穗则呈现出紧凑而饱满的形态,每一个稻穗上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谷粒,谷粒饱满圆润,色泽金黄,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感。

矮脚南特水稻最大的基因优势在于其矮秆基因。

这一基因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水稻高秆易倒伏的弊端。

矮秆基因使得水稻植株的重心降低,茎秆的机械强度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在遇到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矮脚南特水稻能够保持挺拔的姿态,减少倒伏造成的损失,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矮脚南特水稻还具有分蘖力强的特点。

分蘖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蘖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水稻的有效穗数和产量。

矮脚南特水稻能够产生较多的有效分蘖,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穗数,从而提高产量。

同时,它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进一步保证了粮食的高产稳产。

此后,我国科学家以矮脚南特为基础,进一步开展育种研究,培育出了一系列更加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

实际上,我国对水稻的矮化育种比国际上整整提前了10年。

矮脚南特水稻从田间的一处偶然发现,经过精心培育、艰难推广,最终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

参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习强国] 科学家回信|钱前:关键基因影响“绿色革命”》2023-6-20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水稻遗传育种历程与展望》2018-11-5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中国水稻矮化育种的世界担当!》2019-6-12

来源:牧子说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