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顺平县供销合作社产销对接系列消费活动顺利举办。活动现场,来自全县的优秀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采购商驻足品尝、咨询和购买,多个展位达成了产销合作意向。傍晚,“汇源大集”金秋消费季活动
河北顺平县社:展丰收 促消费
日前,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顺平县供销合作社产销对接系列消费活动顺利举办。活动现场,来自全县的优秀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采购商驻足品尝、咨询和购买,多个展位达成了产销合作意向。傍晚,“汇源大集”金秋消费季活动接棒登场,夜色下的集市人头攒动,各类促销活动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有效拉动了夜间经济。
江西上犹县: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近日,由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供销合作社联合主办的上犹县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农文旅文明集市活动在营前镇下湾村“稻香渔村”基地举行。
活动以“大地欢歌庆丰收同心筑梦迎国庆”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开幕式、特色农产品展销、农民运动会、浑水摸鱼、蒙眼抓鸭等多项趣味赛事,展现了农民朋友的技能与风采。舞台旁的农文旅集市上,摆满了蔬菜、水果、客家美食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吸引众多群众驻足品尝、购买。
本次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农事为特色,进一步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农民生活“乐”起来、农文旅发展“火”起来,为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了最生动的色彩。
广西资源县社:优质农产品“亮风采”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供销大集”活动成功举办。
本地特色农产品展位,吸引了众多村民和客商的围观、采购。据悉,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资源县社依托粤桂协作机制,大力推动百香果、高山花茶等优质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截至目前,资源县供销合作社共开展粤桂供销大集等产销对接活动32场次,促成企业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2365万元,销往东部地区农产品5400万元,进一步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
江苏南通市社:苏超联赛掀起名优农产品进沪热潮
近日,上海市嘉定区永盛里商业街区人潮涌动。“激情苏超燃浦江”苏超(上海)“第二现场”暨“率鲜进沪”2025江苏南通名优农产品进上海活动在此启幕,以“体育+农业”模式掀起了南通农产品进上海的热潮。
为期三天的“率鲜进沪”南通农产品供销市集成为市民打卡热点。市集上,40个展位集中展销吕四海蜇、如东竹蛏、海门山羊肉、如皋黑塌菜等29个南通地理标志农产品。
活动期间,12家单位代表共同启动“南通农产品进上海推广联盟”,标志着沪通农产品产销合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新阶段。该联盟是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化沪通农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由南通市供销合作社发起成立,汇聚了上海市供销合作社社属企业,嘉定、宝山、普陀、浦东新区等供销合作社以及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12家单位,推动沪通两地从单一产品互通向全产业链协同升级。
南通市供销合作社党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盟将继续深化合作,不断创新推广方式,丰富推广内容,致力于将更多优质的南通农产品引入上海市场。未来将以联盟为平台,深化“上海有需求+南通快供应”的共赢格局,同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为南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满足上海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搭建共赢桥梁。
此次“体育+农业”的跨界尝试,不仅为南通名优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开辟了新路径,也为长三角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沪通两地协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浙江温州市社:特色农品兴产业 千家万户奔共富
日前,2025年温州(鹿城)农民丰收节共富市集活动在鹿城区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中山桥广场开幕。活动由温州市供销合作社、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现场设有70个特色展位,集中展示展销山福锥栗、乐清铁皮石斛等温州各地名特优农产品。同时,“丰收颂”诗歌朗诵、“田歌”表演、“还冬戏”表演等富有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展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现场设置的“供销共富直播间”邀请土特产推荐官通过直播带货方式,让温州农产品走进全国消费者的视野。
在共富市集启动仪式上,还开展了共富工坊与“供富大篷车”联盟共创,这一创新举措将有效打通共富工坊的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为市民带来优质农产品。下一步,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将紧扣为农服务宗旨,以本次丰收节为契机,携手共富工坊持续深化“供富大篷车”、供销共富市集、土特产推荐官等特色工作的协同联动与创新实践,着力构建产销衔接更加顺畅、服务供给更加精准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奋力谱写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流通新篇章。
云南个旧市社:以“固定门店+流动市集”畅销路
“这里的农产品质优价廉,供销合作社的产品吃着放心。”家住云南省个旧市和平社区的居民徐女士提着刚买的黑花生、玫瑰醋告诉记者。这几天,个旧市和平社区盛农源农特产品体验店旁的供销市集人头攒动,黑花生、干巴、野生菌月饼的展位前围满了前来购物的居民。个旧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网络体系作用,打造集11个乡镇(街道)120余种农特产品的展销活动,以“固定门店+流动市集”双驱模式,助力农产品流通。
去年4月成立的个旧市盛农源供销服务有限公司搭建起关键平台。个旧市社社有企业打造的“盛农源”农特产品体验店已汇集40余家专业合作社、20家企业的21类694种产品,通过“农超直通”模式去除中间环节,让山区优质农产品实现直营直销。门店内精心规划的回忆区、展销区融入“供销历史”元素,消费者在选购时可沉浸式了解供销合作社发展历程,增强供销合作社产品品牌认同感。
依托“供销+村(社)”模式,盛农源公司将市集开进社区、广场。市集采用分类展位设计,每件产品均明码标价并标注产地与特色,从新鲜蔬果到预包装肉制品一应俱全,实现了农产品与消费者“零距离”对接。
据个旧市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双驱模式已构建起稳定的产销通道。固定门店保障日常供应,流动市集精准匹配节日需求,尤其在丰收节等节点,通过集中展销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又让市民买到实惠农特产品,更通过品牌化运营让“盛农源”成为城乡融合的纽带。
据了解,下一步个旧市社还将探索“线上直播+线下展销”融合模式,推动更多个旧农特产品走出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农民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