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电力领域改革,展望新一任内蒙古党委政府会启动哪些措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03:11 1

摘要: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战略部署及电力领域改革实践,结合新一届党委政府可能延续的政策方向,未来内蒙古电力改革或将重点推进以下措施: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战略部署及电力领域改革实践,结合新一届党委政府可能延续的政策方向,未来内蒙古电力改革或将重点推进以下措施:

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强化电网韧性与调节能力

1. 加速外送通道建设推进“沙戈荒”大基地配套的蒙西至京津冀、库布其至上海、腾格里至江西、乌兰布和至京津冀鲁4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力争2025年新增新能源并网4000万千瓦、外送电量超3000亿度。同步实施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优化城乡电网网架结构,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

2. 推动源网荷储深度协同推广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试点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挖掘需求侧灵活响应潜力。例如,通辽市通过“绿电直供+园区配电网”模式,年降低企业用能成本15亿元。

3. 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深化中长期与现货市场衔接,探索绿电绿证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协同机制,推动电解铝、钢铁等高载能行业强制绿电消费比例(如钢铁行业提升至30%以上)。建立容量补偿动态调整机制,补齐多元储能短板。

二、新能源消纳与储能体系突破

1. 多维度提升消纳能力

- 外送消纳:拓展蒙电送华北、华东、华南市场,推动绿氢、绿氨等新型电力衍生品跨区域交易。

- 本地消纳:建设全国最大绿色高载能产业集聚区,推动硅材料、数据中心等产业绿电替代,规划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比例不低于80%。

- 交通消纳:推进赤峰至锦州港、京津冀绿氢走廊建设,试点氢能重卡、船舶等交通场景应用。

2. 新型储能规模化布局开工建设阿拉善新远景等35个储能项目,2025年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重点发展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及氢储能。探索储能单独立项、放宽用地约束等政策,打造储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三、传统能源转型与灵活性改造

1. 煤电清洁低碳升级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供热、灵活性“三改联动”,关停落后机组(如通辽发电总厂4×200MW机组),新建智慧热电联产机组,供电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推动煤电与新能源联营,形成“低能耗保供、高弹性调节”新模式。

2. 煤化工与绿电耦合支持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发展煤基新材料与绿氢耦合技术,推动煤化工向高端化、低碳化转型。例如,伊泰集团计划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开发煤制烯烃低碳路线。

四、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

1. 关键技术攻坚设立国家级能源技术研发中心,重点突破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CCUS、绿氢规模化制取等技术。推进钙钛矿光伏、构网型储能等前沿技术示范应用。

2. 数字电网建设推广“互联网+”智慧用能服务,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实现风光预测、负荷调控、故障自愈的智能化管理。例如,乌海供电公司通过数据采集闭环管理将采集成功率提升至99.7%。

五、体制机制改革与民生保障

1. 市场化改革深化推动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推广“一园区一配电网”模式,允许社会资本参与配电网投资运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能源项目机制,破除隐性壁垒。

2. 民生用能服务升级

- 实施“温暖工程2.0”,保障民生供热煤源,推进农村牧区“煤改电”全覆盖,2025年完成电采暖设备通电30万户。

- 推广“蒙速办·掌上办”电力服务,实现办电“一次都不跑”,牧区供电可靠率达99.9%。

六、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

1. 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推动绿电跨境交易试点,探索与蒙古国共建风光互补项目,通过特高压通道向蒙古国出口电力。支持森工集团、电力集团拓展海外能源基建市场。

2. 央地协同发展与央企共建产业园区,吸引中石化、国家电投等企业投资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例如,金风科技在锡林郭勒盟布局全链条风电产业,带动本地装备制造产值突破2700亿元。

挑战与应对策略

- 消纳压力:需通过跨省调度、绿氢转化等途径平衡新能源波动性,避免“弃风弃光”反弹。

- 系统成本:探索差异化电价机制,对高载能企业实施阶梯式绿电溢价,平衡清洁转型与经济性。

- 生态约束:加强新能源项目生态影响评估,推广“草光互补”“牧光互补”模式,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

新一届政府或将延续“闯出新路、进入上游、奋勇争先”的改革基调,通过政策组合拳(如绿电溢价补贴、储能容量电价)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内蒙古从“能源大区”向“绿电强区”跨越。

来源:时刻在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