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装备须上西藏大考,解放军为印军定制专属应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01:10 1

摘要:这话一说就直白:这座海拔4300米多的高原无人装备测试基地,放在西藏阿里地区,不是给摆样子的。它的活儿很简单也很实际——把各种无人装备放到真高原环境里,让它们起飞、降落、飞行、受损自救这些情况都跑一遍,过得了这一关,才算能派上正事儿。

9月28日启用的,不是个普通的试验棚。

这话一说就直白:这座海拔4300米多的高原无人装备测试基地,放在西藏阿里地区,不是给摆样子的。它的活儿很简单也很实际——把各种无人装备放到真高原环境里,让它们起飞、降落、飞行、受损自救这些情况都跑一遍,过得了这一关,才算能派上正事儿。

第一批上场的是陕西海澜翱翔航空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有关团队弄出来的“大载重固定翼滑跑”无人机,名字叫“阿里云端一号”。官方画面里能看到它在高海拔跑道上开始滑跑、起飞的镜头。滑跑起飞对发动机推力、机体气动还有空气密度这几样东西要求挺高,能在4300米这种地方稳稳起飞,说明这款机型的设计不是随便玩的。看这些影像,很容易想到,这里不光是民用机要来验货,军用平台也会把这儿当成最后一道关卡。

地儿在哪儿?报道里说在噶尔县附近。按照2022年美国智库CSIS的梳理,阿里地区有三座机场,海拔都在4300米左右:一处军用直升机场,两个能起降A320级别客机的军民合用机场,其中一个是阿里昆沙机场,另一个是2023年底刚投用的阿里普兰(普兰)机场。结合画面和地理位置,眼下的试飞很可能是借着昆沙机场的跑道完成的——那条跑道能满足固定翼机的滑跑起飞需要。

说到4300米,这可不是小数目。行业里把1千到6千米统称为“中空”,对很多长航时中空无人机来说,4300米已经接近极限了。空稀了,发动机出力受影响,升力也少,刹不住都是大问题。想在这高度让大载重机型靠滑跑起飞,动力、气动布局、起落架承载都得下真功夫。能在这儿来回正常跑的飞机,动力储备和飞行容错率肯定比普通机型高一截,不是随便能做到的。

这基地的功能不光是验机那么单一。高原物流、牧区物资运输、农牧业监测、治安巡逻乃至边境态势感知,都需要能在高海拔起降的无人装备。军事上,一旦有平台能在阿里高原常态化运作,对边境观察和应急响应的速度、范围都会有明显提升。近几年,外媒就多次拍到我军在西藏高原机场部署或测试多种无人机,像无侦-7、翼龙-2、彩虹-4这些型号都上过高原。现在专门弄了个测试场,昆沙一带很可能会常态化成为新型号集结和实测的地方。

地理位置带来的现实影响也很直接。昆沙机场离中印边界的实控线大约120公里,离新德里直线大约470公里。按一些长航时无人机的巡航速度来看,从这里起飞,覆盖边境地区用不了几个小时,甚至更快。这样一来,周边国家媒体和自媒体就容易把这些动作放大,用商业卫星图核查后讨论一番是常事儿。谁也别觉得没动静——这种事一公开,关注热度马上就上来。

再说说对手的情况。印度在类似能力上并不完全匹配。DRDO(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做了不少项目,但真正大规模量产并列装的并不多。他们现在还在不少场合依赖进口平台,像以色列的Heron、美国的MQ-9之类。隔壁那边看到我们把高海拔机场和专门测试基地投入使用,心里不紧张也难说。

别把“无人装备测试基地”只当成无人机的事儿看。名字里有“装备”两字,未来可能会有地面无人车、空地协同系统、复合型无人编队来这儿适应性试验。昆沙跑道和周边配套,接下来会被频繁用来做起降、滑跑、载荷测试、系统联调这些动作。对技术人员和操作团队来说,这里既是场子,也是实战前的最后练兵场。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